热门回答:
好的也不多。再别康桥是精品。但一定要看英文版。因为他本来是英文写的。翻译也不错。
其他观点:
徐志摩留下了太多优美的诗句。《再别康桥》里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翡冷翠的一夜》里的“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其奇妙而优美的意境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经常会反复诵读。不过在他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我对《雪花的快乐》情有独钟。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其可以带给人独特的联想性和巧妙的写作特色。
一、独特的联想性
一首好的诗歌。可以引起阅读者的共鸣。甚至具备非常强的代入感。能够让人觉得已经化身为诗歌里所描述的一份子。《雪花的快乐》就具有这样独特的力量。读着这首诗。我会想起自己对爱情的追逐。我也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想象成一朵雪花。跟随着诗人的心绪。沉浸在一段追逐爱恋的美好往事中。
倘若我成为了一朵雪花。就可以带着最雪白的心。踏着风在半空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寻找一个方向不停追逐。这个方向就是爱人所在的地方。要飞舞到她的身前。要飞舞到她的眼中。再要飞舞到她的心里。
只要飞到她那里。我就可以脱离冷漠的幽谷、凄清的山麓和荒凉的街道。即使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都会朝着那一个方向不停地飞扬。飞扬。飞扬。
飞到了那个清幽的住处上空。快看到你了。马上调整呼吸。立刻半空中娟娟的飞舞。等看到你那优雅的身姿出现在花园中时。我会在风中跳出出最优美的舞蹈。为了让你看到。为了给你证明心中的无限爱意。你身上有着朱砂梅清新脱俗的香气。柔柔地飘进了我的鼻腔。悄悄地入侵我的心房。
那时。我已经迫不及待。在你出神的瞬间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瞻住了你的衣襟。并用自己的所有勇气和爱意贴近你柔波似的心胸。啊。你心中的温暖。让我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你柔波似的心胸。
二、巧妙的写作特色
徐志摩所写的爱情诗在其作品中占据很大比重。三段爱情经历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雪花的快乐》就是在他爱恋上陆小曼的时候写的。
这首诗意境唯美。大胆抒发内心的浓浓爱意。将自己的心路轨迹大声歌唱了出来。同时。诗歌的“新月派”写作特色也尤其鲜明。巧妙运用修辞。反复的写作手法。使得音乐性更强。可读可歌。
“雪花”是洁白和纯洁的化身。她自身所具备的轻盈性赋予了其自由飘飞的能力。徐志摩对陆小曼的追求。是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逐。要冲破封建制度中陈旧的婚恋观念(“冷寞的幽谷”、“凄清的山麓”、“荒街”)。于是雪花就成为了最好的象征物。诗中“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在半空中娟娟的飞舞”、“盈盈的”都体现了雪花的飘飞的特征。也更是诗人对美好、自由、美丽、快乐的爱情的一种追逐。
“方向”就是对这种爱情追逐的方向。诗人3次提到了方向。并且不断强调“认清我的方向”、“有我的方向”。可见内心对目标的坚定态度。这是在向陆小曼表达自己的坚定态度。诗人在第三节说“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这是“方向”的明确所指。“她身上朱砂梅的清香”更是说明了这场“方向的追逐”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朱砂梅是清新脱俗、沁人心脾的。
同时。全诗的音乐性极强。3个“方向”。9个“飞扬”。3个“消溶”的反复出现。韵律感十足。前两节是幻想。而后两节写诗。虚实结合和音乐性的反复。使得诗歌整体的美感更加鲜明。四节八个破折号的出现。也使得对诗意的联想更加丰富。
第四节诗人直接表明内心。“沾住”、“贴近”、“消溶”。三个连贯的动作将心中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这才完成了“雪花的快乐”。
注:图1、3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我最喜欢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下面我们来阅读和赏析这首优美的诗歌。读完。你就知道我为什么最喜欢这首诗歌了。
【原文】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赏析】
《再别康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康桥(剑桥), 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在此度过了近两年的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诗人后来回忆, 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康桥(剑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而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最可信的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诗人游学欧洲的一个夏日, 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诗人站在康河边。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浮现在他的眼前,何时再能来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在这样一个离开康的前夕,在这样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又一次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昔日康桥的生活令他魂牵梦绕。`由于他当时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诗人1928年11月6日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了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心境。
《再别康桥》满是惆怅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人的心中的康桥就是一个美丽的入睡了的少女。诗人反复使用“轻轻的”。在“来”和“走”时。都不忍惊醒。。“金柳”、“青荇”、“星辉”、“笙箫”等意象来描写。如梦似幻。
“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和“新娘”。景与情已融为一体。诗人固执地寻找着“彩虹似的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又不能纵情放歌,为什么不能放歌呢?诗人只能只有“沉默”,“悄悄”地离去。诗人不忍惊醒“康桥”这个熟睡的少女。多么想为了康桥这位“少女”放歌一唱啊!诗人想到。放歌一唱。依然得离开。那就不如默默的。悄悄的离开。诗人这是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淡淡的惆怅和酸楚。
这首诗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诗人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梦幻般的景象充溢梦幻般的情调。诗人想寻梦。但是梦在哪里!诗人想洒脱奔放的放歌。但是不得不离开的现实让诗人“不能放歌”。“放歌之后”只会更加的忧伤。因为有爱有梦的康桥。成了诗人眷念的天堂。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人和康桥已经融为一体了。康桥的“夏虫”知道诗人要离开了。不再鸣叫了。默默的忧伤着。诗人离开康桥。康桥也在沉默。
清晨在康河边读书。黄昏在康河里划船。春日里躺在芳香的草地上看云。秋天里在康桥上寻梦。此情此景。你叫诗人如何离开!!康桥慰藉了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孤独的心灵。诗人曾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再别康桥》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润。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梦幻般的意境。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诗歌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整首诗歌。交织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不得不离开的矛盾心情。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也把诗人带入了无限的惆怅之中。
参考资料:
1。《徐志摩精选集》
2。 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315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诗人,自己的,方向,雪花,诗歌,再别康桥,剑桥,这是,英国,沉默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喜欢徐志摩的哪一首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好的也不多。再别康桥是精品。但一定要看英文版。因为他本来是英文写的。翻译也不错。其他观点:徐志摩留下了太多优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