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一般可以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例子。在人潮拥挤的街头。我们捡到了一部手机。周围人来人往。大部分人会选择寻找失主或者把手机上交警察;可是如果是在一个小胡同呢?中午大家都在午休。周围空无一人。也没有监控。这时候捡到一部手机。一划动发现还没有密码。你是不是还会选择把手机交还失主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寻找失主。那就是做到了“慎独”!
在景区。周围都是游客。我们会把垃圾拿在手里。直到找到垃圾桶;可是如果是在乡间度假。来来往往人很少。你是不是会把垃圾随手丢进小池塘或者塞到石缝中呢?如果你依然坚持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那恭喜。你是一个真正慎独的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哪怕周围没有人看见。没有人指责。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好的。甚至是完美的。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可和赞扬。这是人之为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会为了别人的认可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拾金不昧。比如保护环境。这时候。社会上的其他人就变成了我们的行为“监督员”。我们的好是在他们的监督之下而来的。
可是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呢?没有了监督。没有了别人的眼光。我们是不是能用同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呢?还是任由心里的小恶魔横行霸道呢?不为外物所左右。牢牢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这就是“慎独”对于我们的意义。
其他观点:
这个词特别适合现代人。有些人在人前为人。人后作鬼。多“慎独。慎独”吧!
其他观点:
问题好答。故事难讲。
先说问题。
“慎独”一词。最早见于《大学》、《中庸》。是指独处无人察觉之时。仍需谨慎的让自己的行为合乎一定的道德标准。这也是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要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慎独”为:
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再讲故事。
古代很多饱学之士都能够坚守“慎独”的要求。比如清代的曾国藩。大部分人都是能够遵守“慎独”要求的原意而已。
但我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把“慎独”原则贯彻到了世界观层面的牛人——刘宗周。他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万历朝的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后因触怒崇祯皇帝被罢官。后世闻名的黄宗羲。是他的学生。在当时还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慎独”在他的世界里是个什么地位呢?万物之本!他说:
独者。物之本也。……毒之外别无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独。是万物之本源。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称之为“独”。是因为唯一性与至上性。刘宗周本人称之为“独体”。
为使“独体”不受外界干扰。就必须要“慎独”。在这件事情上。他的要求比朱熹、阳明更进一步。朱熹阳明至少还说在恶念产生之时。就要用存理灭欲或者致良知的方法去消灭恶念。但刘宗周认为“独体”是至善无恶的。根本不能等有了恶念再去检查克服。那样等于马后炮。刘宗周认为要在恶念产生之前就以“慎独”的功夫消灭之。防患于未然。他说:
慎独之功。只向本心呈露处随时体认去……
说到这里。是不是大伙儿觉得这刘宗周的“慎独”功夫有点怪?恶念未起。你拿什么防患于未然?
实际上。刘宗周的这套“慎独”理论。是针对当时王阳明心学盛行之时的一些弊端而去的。当时心学盛行。是因为它的修养功夫比较简易。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掌握。但弊端就是。心学更注重体悟。疏于修养。
换句话说就是。我知道什么是对。但我不那么做。
当时很多人就是那样。明末时期社会动荡。很多士大夫都口头拥护道德原则。而实际上各行其是。阳奉阴违者有之。敷衍应付者有之。刘宗周对这种风气很是痛恨。所以才针对性的提出了慎独的理论。
说回到“慎独”这个词本身。当今社会也存在着表面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的现象。古代是因为这仁义道德是升官发财之路。你不尊仁义。不守道德。是会被抽筋剥皮的。
而现代社会正在朝着多元化价值取向发展。那些“人前人。背后鬼”的人。除了利益使然之外。最多的就是迷茫了吧。
而“慎独”思想。是管不了利益驱动的“阳奉阴违”的。他能帮助的。主要是那些迷茫的人。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知道自己不喜欢现在的样子的时候。你就需要慎独的帮忙了。
现代的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你有很多的选择权。不用必须遵循哪一个“应该”的道德准则。在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只要你不是反社会、反人类人格。基本上都能找到自己心之所向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独”。其实就是找到自己。而“慎独”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32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慎独,恶念,自己的,的人,是在,是因为,你是,朱熹,道德,失主
没想到大家都对国学中的慎独是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一般可以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我们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