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第2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可以说是英美苏三大强国合力把德国人给打败了!
即便如此。英美苏三国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以苏联来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中。在大约4年的时间里苏联损失人口超过2000万。属于苏联精华部分的欧洲地区大部分在战争中被摧毁。甚至有的地方因为双方反复不断拉锯作战几乎被打成一片白地。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后期苏联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收复失地。让这些新的地区成为苏联的兵源地。苏联到1944年兵源就枯竭了。
当然。在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取得的战果也是辉煌无比。
4年的卫国战争。苏军以损失916.5万人的代价。击毙德军381.7万人(德军总阵亡数485万人)。俘虏德军250万人。歼敌总数631.7万人。占到了盟军歼灭德军总数的大部分。
可以说。苏联是击败德国法西斯的绝对主力!
那么。假如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中苏德之间没有爆发战争。决战双方变成美、英和德国会发生什么呢?
我想。这场大战很有可能会以英国被迫举国迁往加拿大并且失去大部分殖民地为结束!
过程应该是这样的!第一阶段。取得对英国的制空权。
虽说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军对英国本土的进攻因为英吉利海峡的拦截无法成行。但是双方在空中、在海上的战斗却越来越激烈。
著名的不列颠空战英军损失飞机1744架。大约占到了当时参战总数的42.1%;德军损失飞机1977架。大约占到了参战飞机总数的43%。双方战机损失数量差不多。但德军的持续战争能力要远超过英军!
当时。英国本土在德国潜艇破交战的打击下物资供应日益严峻。但是德国却因为占据了大半个欧洲无论是生产力、资源都极为充足。
只不过当时陆军和空军的主力要用来对付苏联。所以在损失了1977架飞机之后不再继续把空军投入到对英作战中来了!
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军仅第1线的部队就拥有将近5000架战机!
试想一下。如果在1941年德军将这5000架战机放到西线继续和英军作战。英伦三岛上空的制空权是一定会被德军牢牢控制住的!
因为。仅在1940年11月14日。德军对考文锤的空袭中就让英国飞机减产20%。水电供应中断35天。
如果不打苏德战争。英国本土将会不断遭到德军的大规模空袭但却无力反击。
与此同时。海上破交战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英国通往海外的航线马上就要被德国切断。丘吉尔不断向罗斯福求援。希望能得到罗斯福提供的驱逐舰帮助反潜。但杯水车薪。
如果没有苏德战争。德国将会拿出全力用来对付英国。一方面取得英伦三岛的制空权。另一方面德军德国将会拿出更多的资源建造潜艇和水上战舰。让英国的补给线陷入崩溃。
至于英国本土。在空军的支援下德军有能力将百万大军送到英吉利海峡的另一头。
那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势。估计到1941年底英国政府就必须要举国迁徙。突破德国潜艇的重重拦截把尽可能多的英国本土的人口和资源迁往加拿大了。
第3阶段。以半个欧洲的力量和美英打一场世界大战。
英国只能将部分人口和资源转移到加拿大。大部分人口和工厂、设备等一定来不及转移便宜给德国人。
于是。德国控制了半个欧洲!
其实。那个时候欧洲的西班牙正在观望。只要德国取得对英国的胜利。西班牙就会全面倒向德国!
所以。当英国人被迫撤往加拿大之后。西班牙就会成为德国最坚定的小弟。派出军队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和意大利、德国一道把地中海变成法西斯控制下的内湖。
接下来。北非战场隆美尔不会因为兵力上的捉襟见肘和英军打一场拉锯战。由于陆地会战只剩下了北非。隆美尔兵多粮足可以轻松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然后。越过西奈半岛占领中东。准备通过伊朗向印度挺近。
此时。应该是已经到了1942年年中。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的时间。
东方和西方的法西斯肯定会联合起来攻击南亚次大陆的英国殖民地。
这里的英国殖民军面对来自法西斯的数百万大军肯定挡不住。
失去了印度。澳洲和新西兰等地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到1943年年初的时候。英国可能就只剩下了加拿大。
英美两国必须依靠北美的有限资源对抗拥有大半个欧洲。北非、中东、南亚、东南亚、大洋洲。甚至大半个东亚的法西斯。
我想。这个时候。美英能做到的就只有拼命建设海军。阻止法西斯取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制海权。避免对付攻入美洲了。
所以。如果没有苏联。美英两国打不败德国。而且会让英国失去大部分殖民地和本土。
但是。法西斯想要彻底打败英美也非常困难!
美国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依托北美等地丰富资源。可以在两三年之内建立起一个拥有数百艘航母的强大海上力量。完全有能力阻止法西斯独霸大西洋和太平洋!
其他观点:
难。
其他观点: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没有苏联从1941年6月22号的“巴巴罗萨计划”后一直持续大规模的对抗德国并对后者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产生极大的消耗。单凭英美是无法取胜的。
先来说英国。还不谈战前步步后退的“绥靖政策”。自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以及1940年占领法国。英国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除了政治上的妥协就是军事上的无能。虽然英国朝野一心终于在敦刻尔克成功撤出了其远征军的大部分兵力。但部队的武器和辎重几乎被遗弃殆尽。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大陆上。英国已再无立足点。凭借英吉利海峡天堑和美国不遗余力的军火、物资援助。英国皇家空军在大不列颠空战中艰难抵抗住了没有全力以赴的德国。而是宽阔的海峡既是英伦三岛的屏障也是阻挡其重返欧洲的鸿沟。结合日后盟军耗费了很长时间准备且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成功实施的诺曼底登陆。不要说击败德国。就是重新跨过海峡在欧洲打下一块根据地也是难以实现的。
表现大不列颠空战的油画
再来说美国。20世纪30年代末。刚刚走出经纪大萧条的美国工业产值已经是高居世界第一。但美国的成功除了其科学的内部治理。还建立在向外输出资本的基础上。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也在这个过程中收益并成功升级了自己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纳粹德国。不仅快速从一战失利的颓废中恢复了。还在纳粹上台后大幅提高了军备产能并以几何级数扩充了其军队。另一方面。尝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甜头的美国广大国民也正沉浸在享受美好生活的甜水里。对派军队介入欧洲的战事可以说是想都没想过。
二战中美国军火生产线上的妇女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军事这个点上。在开辟第二战场。即盟军从欧洲西海岸登陆进攻德国这件事上。美英为首的盟国一直是能拖则拖。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盟国的政治家们想利用苏联最大限度消耗德国的力量。这样一来可以削减自身面对德国是可能导致的巨大伤亡。增加战胜的几率;二来也可以损耗苏联的国力。使得这头红色巨兽难以在战后很快恢复过来。诺曼底登陆及之后。盟军在仅仅面对西线只占德军实力百分之二十的敌人时都还有阿登闪击战这样的惨败。如果再把东线战场另外百分之八十的德军调过来。或者再算上德军在东线已经损耗掉的数百万部队。盟军需要集中多大规模的力量、需要付出多大的伤亡和代价、能打到哪个程度……这都难以想象。
表现阿登战役中德军联合作战的油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679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英国,德国,德军,苏联,法西斯,欧洲,美国,加拿大,盟军,北非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没有苏联,英美能单凭一己之力战胜德国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第2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可以说是英美苏三大强国合力把德国人给打败了!即便如此。英美苏三国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以苏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