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一下什么是“命”?我们经常问别人。你信命吗?人有命吗?回答是肯定的。命就是生命。是人生中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那一部分。你来到世上。是经过自己的同意而来的吗?不是。那你为什么来到世上?这就是命。因命得生。就是生命。故。命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都不是命。我们平时所说的命。其实是“运”。生命的运转。就是命运。命是先天的。运是后天的。所以。运是可以改变的。易经所说的“利见大人”。就是运。运气好了。就会有贵人相助。
我们曾过说过。不要相信命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其实不是否认命的存在。还是说。不同出身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有所作为。也就是说。人是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改变运程。但改变的运。而不是命。所以。运又和时间空间相关联。而称为时运。一个人暂时的不走运。可能是时机没到。时机来了。就会兴旺发达。称为走时运。所以。命运是人生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宿命论。宿命论是为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麻痹人们思想的观念。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安于现状。不为生命中所遇到的不公平不合理去斗争去反抗。
对待命运。中国传统儒家的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乐天知命。也就是说。人不要因为先天的条件比别人差而报怨。要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运气好了。为世所用。为时所用。则造福天下百姓。运气不好。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也要乐观向上。修养自身。达到人格的完善。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表达的是他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也反映了大体的生命规律。他的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的“十五志于学”。不是现在所说的启蒙教育。而是“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它指的是人格培养的开始。孔子这段话说明。人格修养是终生的事业。从十五开始。直到七十。才能达到至善之境。孔子的现实是。很少人能活到七十以上的。人到七十古来稀。也正因此。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达不到人格完善之境。
而立。是人能自立于社会。在修身上。表现在正确人生观的建立。不惑是在正确的人生观之上。不断巩固的阶段。知天命。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过程。知天命的外在表现。就是不怨天。不尤人。人生达此境界就可霍然开朗。洞达明悉了。通俗的说。就是活明白了。这个阶段就是陶渊明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卑不亢。不埋怨父母。不羡慕别人。
在知天命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人到六十之时。就达到耳顺之境。耳顺之意是说。听到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不会觉得不舒服。这是在生命的洞达之后产生的一种包容心态。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个境界是对不同于自身的生命体验的理解与尊重。霍达与包容。
在耳顺之后。到七十的时候。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至善之境。所谓的“矩”。就是规矩。规矩的建立。是经验的总结。是有益于人生。趋利避害的。人生到此境界。无论怎样随心所欲。都在规矩之内。都是有益的。这是人生至善之境。
孔子总结的这个人生修养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在于天命。它说明人生要达到至善之境。要把各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全部看透。之后才能洞达明悉。才能止于至善。
孔子的这个修养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现实中五十依然糊涂。七十还活不明白的人比比皆是。可见。圣人之言。看似简单。要做到。没那么容易。
其他观点:
这是一个好问题。孔老夫子“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的许多话我们大都听不懂。好在几千年来一批一批的大神们不断地阐释。我们大约摸也明白了一二。可就是这个“知天命”。他老人家没讲清楚。他的弟子三千多人。居然没一个人敢站出来。请老师回答。既然木有老先生的直接回答。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代代都学会了不懂装懂。尽管不知道孔子曰的啥。不知道天命究竟是谁的命。但依然摇头晃脑的自欺欺人。那这就好玩啦。既然都不知道。我们就可以随便瞎说啦!
01
语出《论语》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啥意思哪?孔子是说啊。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志愿。开始刻苦学习。
有意思啦吧。你十五岁之前都干嘛去啦?你不知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吗?哦。当然啦。这都是以后您的弟子们鼓捣的事。与你无关啦。看看现在的孩子。没上幼儿园就认识许多的字。个别的孩子幼儿园一毕业就认识三千多字。比你的弟子人数还多。你如果也这么早就刻苦。是不是就更了得啦?!话说回来。您是不是觉得没必要这么早就如此辛苦的去学习。到了十五岁立志也不晚哪?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是说已经毕业啦。学有所成。能够立身、立业、立家啦。
四十岁时明白了社会、自己、责任。经历了许多事情。有了相当的阅历。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遇到事情就不会再迷惑啦。
五十岁时懂得天命。
六十岁已经看透了人生、生命、名利。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
到了七十岁能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顺着心愿做事。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所有规矩。有意思啊。不是想干嘛干嘛。而是无论干嘛。都遵守规矩啦。我们时时在感慨。坏人变老啦。马路上跌倒没人敢扶啦。孔老夫子在今天跌倒的话。是叫人扶哪还是不叫人扶哪?
这些我们大多都似懂非懂。但还是懂点。就是这个“知天命”不知道老先生到底想曰啥。
02
五十而知天命
知天命的意思是说懂得天命。这似乎木有异议。而天命究竟指的啥哪?
为此。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有人说这多指学有所成。这个恐怕不行。三十而立啦。五十才学成。如果是出出书赚点稿费还行。若是找工作就有点晚了吧。都到了退休的年龄啦。
有人说是指“知道了命运轨迹、人生定位、未竟责任”。这个似乎是靠谱些。因为到了这个年纪。应该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似没头的苍蝇到处瞎撞。今天搞实体。明天搞虚拟。就是说不能再瞎忙。应给自己一个明确定位。看看那些需要尽到的责任和义务还没有完成。抓紧时间去办理。
也有人说“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这个解释很好。因为经过几十年的经历。知道了不是努力就有好的结果。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好结果。成功需要多种因素。多种条件。有一点出现问题。就可能前功尽弃。但这不是说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命运。靠天吃饭。而是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
03
现在我们习惯说三十岁是而立之年。五十岁是天命之年等等。你这么说别人一般会知道你多大啦。这也没啥问题。
现在比较有意思的是。许多的人把孔老夫子的人生轨迹拿来感慨自己的人生。
孔子是谁啊?不能说两千年出一个吧。起码是五百年出一个的圣人。不是据此就可以说。我们不能与他比较。而是不能根据他的人生轨迹来设计我们的人生。我们一个普通人应该有我们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人生规划。人生目标。
三十而立。如何立哪?就今天的学制。读博士也该毕业啦。用孔子的话说人到了三十岁没有名气也就不可怕了。也就是说这人也没多少戏啦。几人读博士。几人在这个时候能有名气哪?(当然网红不算。但不包括自媒体创作者哈)立业不好说。但成家还是必须的。不能总叫父母逼着催婚。这个是个大问题。是该引起重视。既然读过书。就算孔老先生的弟子。这个就该学习老先生。听老先生的话。早早把婚结啦。
五十岁知天命。这个老先生之所以不解释清楚。或许是因为说了也没人听。听了也不会有人信。是不是这样?只有自己到了这个年纪才明白。不说也明白。只不过明白了也就晚了。正因为明白了就晚啦。才会真的明白。“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或许是说的这个道理。
其他观点:
天命:天指自然界〈风、雨、雷、电〉、
命指同令、规律、方法、。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三十岁才立足于社会、四十岁还有迷惑不解的、五十岁方知事物发展规律。六十岁能接纳别人意见。
作答到此能否满意!欢迎评论留言!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78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天命,孔子,自己的,人生,耳顺,是说,命运,生命,老先生,知天命
没想到大家都对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有谁知道“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一下什么是“命”?我们经常问别人。你信命吗?人有命吗?回答是肯定的。命就是生命。是人生中不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