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杜松这个“杜太师”的绰号是怎么来的呢?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松。榆林人。守陕西与胡骑大小百余战。无不克捷。敌人畏之。呼为杜太师而不名。”
杜松绣像
首先我们要知道。从隆庆元年册封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为顺义王。在边境开展贸易以来。明朝西北边陲。就进入了长期和平阶段。从俺答汗到他儿子黄台吉。两代顺义王都很好的履行了职责。所谓“东自海台。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和平。持续了二十多年。杜松在这个时期。是不可能有什么表现的。
直到万历十八年以后。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图谋将势力扩大到青海。开始窜犯边境。明朝集中大军到西北。开展了长期的战争。不过主战场在青海。杜松应该就是作为偏师。在陕西边境出击沿边的蒙古部落。作为牵制。
明朝因未失养马之地。骑兵一直保持着一定战斗力。其中精锐浑身裹甲。非孱弱的宋代可比
那时候蒙古人已经严重衰落。除了扯力克的直属精锐外。大多数部落武装不过是装备不起铁甲的牧民。在武装到牙齿的明军九边铁骑前。战斗力着实堪忧。因此说“敌人畏之”是真的。但并没有什么厉害的敌人。杜松也正是靠这些不厉害的敌人获得了战功和威名:“由舍人(明代称应袭卫所职位的武官子弟为舍人)从军。累功为宁夏守备。”
蒙古大型部落首领手下一般会有一些装备精良的常备兵。但大多数蒙古骑兵只是平常的牧民。虽然骑术好。也不过就是持弓轻骑兵而已。很难和明军甲骑正面争锋
一旦遇到厉害的敌人。杜松立刻就暴露出其有勇无谋。难堪重任的缺点。
万历二十二年。扯力克的长孙卜失兔(后来的第四代顺义王)“掠张春井。大入下马关。松偕游击史见、李经以二千余骑邀击马莲井。小胜。误入伏中。见战死。松、经皆重伤。士卒死过半。麻贵援军至。松复裹创力战。寇始败走。时松已进游击将军。论功迁延绥参将。”
从这个战例中可以看出。杜松恃勇轻进。结果中了蒙古人的埋伏。二千明军骑兵死了一大半。杜松自己也身负重伤。要不是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并称为“北李南麻”的延绥总兵麻贵及时救援。杜松这次就死定了。也不用等到萨尔浒之战。
当然蒙古人毕竟没文化。狡猾的不多。大部分时候杜松靠着勇力就能打胜仗。因此节节高升。万历二十三年。“(麻)贵大举捣巢。松以右军出清平塞。多所斩获。进副总兵”。三十四年。杜松已升为延绥总兵。“套寇犯安边、怀远。松大破之”。三十六年十二月。为辽东总兵时曾“败敌连山驿”
杜松性格颇为急躁。还在当参将时。就因为“尚气不能容物。尝因小忿。雉发为僧”。官不当去当和尚了。后来当辽东总兵。又因为反击朵颜部。结果误击察哈尔部。曾经被李成梁打得比较老实的察哈尔部大举入侵。“以五千骑攻陷大胜堡。执守将耿尚仁支解之。深入小凌河。肆焚掠。游击于守志遇于山口。大败。死千余人。守志亦重创。松驻大凌河。不敢救。”引发许多文官弹劾和诬陷。
杜松更加愤怒。“自提兵出塞。将捣巢以雪前耻。而所得止五级。士马多陷大凌河。松益惭愤。数欲自经。尽焚其铠胄器仗。置一切疆事弗问。”本来想报仇雪耻。结果情报工作没做好。只斩首五级。实在拿不出手。于是就把自己的盔甲武器全烧了。还想自杀。然后就是什么工作都不管。这种自暴自弃的行为导致其被解职。
可以说中年时期的杜松精神状态已经很不稳定。有暴力和自毁倾向。如果在现代可能已经住院了。就其能力来说。也就是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匹夫之勇。不能胜任统帅的位置。
但是当时大明内忧外患。还离不开杜松这种武勇之辈。“四十三年。河套寇大入。令松以轻骑捣火落赤(蒙古多罗土蛮部)营。获首功二百有奇。复叙用。”
后金军来源是世代从事渔猎的辽东少数民族。蛮勇过人。又通过多次击败辽东明军武装了自己。到萨尔浒战前已经是一支人员战斗素质高、装备好、令人生畏的精锐武装。最关键的是。后金军打仗很会用脑子
四十七年。萨尔浒大战拉开序幕。督师杨镐对杜松寄予厚望。令其率山海关兵、保定兵为主力。从抚顺东进。“三月二日抵二道关(可能指后金修筑的建州三关之一:头道关扎喀关、二道关代珉关、三道关雅尔哈关)。会李如柏等并进。”也就是说。路程最短的杜松。任务是占领后金政治中心赫图阿拉(兴京)与抚顺之间的咽喉要道二道关。守住这里。待其他三路较远的明军会合后再直捣赫图阿拉。但不能走得太快。否则就会孤军深入。
但是杜松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他还当新崛起的后金像他海扁了半辈子的蒙古人一样软弱。为了夺头功。置杨镐的会师计划与不顾。不但提前出发。还玩起来急行军:“日驰百余里。抵浑河。半渡。河流急。不能尽渡。松醉趣之。将士多溺河中”。杜松随即抛下难以渡河的车营(装有火炮的战车)。自己率轻骑渡河。
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杜松没有。他距离后金最近。应该最晚出动。尽量缓进。可他所做的一切恰恰相反
结果才三月一日。杜松就已经打到了萨尔浒谷口。其他三路明军严格按照杨镐的计划缓行。结果远在天边。形成了杜松孤军深入的不利态势。而且杜松还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又开始玩分兵了:杜松亲率一部攻击吉林崖(界凡山)的后金军。并将主力屯驻于萨尔浒山。由监军张铨指挥。努尔哈赤乘机调集八旗中的六旗。以绝对优势兵力于三月三日先打张铨。后打杜松。各个击破。围歼了杜松所部。这时杜松扔下的车营还没有渡过浑河呢。
因此。杜松之死。就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自取其祸。
其他观点:
杜松在西北战功显赫。被蒙古人称为杜太师。萨尔浒之战却败军身死。主要是面对的敌人组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战斗力不同。
蒙古在明初退出中原以后。虽然长期存在北元与明朝对峙。但是经过朱元璋、朱棣时期多次犁庭扫穴式的打击。再加上蒙古内部长期的同室操戈。明朝时期蒙古部族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大幅下降。有些族群甚至退化到部落形态。连铁锅都无法自行生产。杜松在西北时期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敌人。所以因为勇猛而被蒙古人称为杜太师(这是在当时蒙古人的观念中位列三公的太师是汉人朝廷里最高的官职。只是夸杜松牛比。不是指他真的担任过这个职位)。
而审视此时的满洲方面。其前身建州女真并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渔猎部族。而是一个以农耕为主兼事渔猎的农业部族。本身生产力水平并不很低。此时又经过一定时期主观能动意义上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更为提高。与此同时。满洲建立了八旗制度。历史上内亚地区的其他集团也曾经采用过类似的高度军事化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个组织形式的动员力和凝聚力都是很强的。萨尔浒之战时候的杜松。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敌人。因此结局就不一样了。
萨尔浒之战具体的战略战术问题。在本问题上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其他观点:
首先他的将军地位是明朝第一猛将又是万历间山海关总兵。百余战无不克捷敌人呼为杜太师。萨尔浒之战出内奸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842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蒙古,总兵,辽东,明朝,蒙古人,太师,萨尔,顺义,敌人,之战
没想到大家都对杜松在西北战功显赫,被蒙古人称为杜太师,为何萨尔浒之战败军身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杜松这个“杜太师”的绰号是怎么来的呢?《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松。榆林人。守陕西与胡骑大小百余战。无不克捷。敌人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