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理由有三。
第一。逼宫党的目标不一致。这伙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根据电视剧里面交代的剧情。逼宫党大致分两派:一派是关外的四位旗主王爷。他们逼宫的目地。不是要杀雍正。而是逼雍正交出部分权力。停止新政。恢复祖宗制度。为旗人多谋利益。
杀雍正。或者逼雍正退位。他们不敢。也没有那个必要。
另一派逼宫党是老八、老九、老十、弘时和隆科多。他们逼宫的最低追求。是把雍正拉下皇位。扶弘时上位。如果能杀掉雍正。他们当然更高兴。(不包括隆科多)
当议政逼宫开始后。这伙人一拥而上。七嘴八舌的。怼得雍正面红耳赤。
但是别看他们怼的欢。当老八开口后。这群人立马就分裂了。为什么会分裂呢?因为老八在逼宫前。他跟旗主王爷说的是“以八王议政取代军机处辅政制度”。他没有把逼宫的真实计划告诉四位旗主王爷。四位旗主王爷对老八的真实心思是全然不知的。
于是。当雍正和老八彻底撕破脸后。旗主王爷们就懵了。比如睿亲王。他在朝堂口水大战开始后。他就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貌似被老八利用了。
因此从这个情况即可看出。逼宫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团结。如果老八敢犯浑。四位旗主王爷是不会支持他的。而从逼宫的资本来说。四位旗主王爷才是逼宫的主力军(他们有四千兵力)。老八只是光杆司令。
另外。隆科多跟老八其实也有分歧。他虽然被老八拉拢了。支持老八逼宫。但他行动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逼雍正退位”。也就是不听雍正的命令。
杀掉雍正。他隆科多也是不敢的。
第二。雍正打赢了“嘴炮”。挽回了百官对他的支持。
从剧情上看。雍正最伤脑筋的不是隆科多带兵逼宫。而是百官都不支持他。百官的态度让他很心寒。对自己的坚持产生了动摇。
但是。由于逼宫党故意混淆概念。明明知道八王议政的实情。却故意不说。因而这也就给了张廷玉绝地反击的机会。
当张廷玉一番慷慨陈词。不仅在理论上推翻了八王议政的合法性。让关外四个旗主王爷从心理上认输了。同时。也让看热闹的百官开始往雍正一方倒。最终只剩下气急败坏的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个人还在嘴硬。
第三。逼宫党没有完全掌握兵权。
逼宫之前。老八跟老九、老十等一干心腹说自己之前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兵权。这次他拉拢了隆科多和旗主王爷。他有兵权了。他就能兵谏了。
问题是。他真的掌握了兵权吗?
先说四位旗主王爷。实际上。四个旗主王爷并没有取得丰台大营的兵权。他们只带了四千人马。以协助关内驻军整顿旗务的名义进驻了丰台和西山大营而已。他们的兵力跟两大营原有兵力。不是一个量级。
这四千人的作用。只是在逼宫的时候。造成一个已经控制了两大营。给雍正一种自己失掉了兵权的心理错觉。如果真闹翻脸。这四千人被缴械。是分分钟的事。
再说隆科多。他其实是兵谏的关键人物。
试想一下。几百个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就能造反吗?这点人撒到北京郊外。怕是塞牙缝也不够吧。
并且。步军统领衙门的兵进驻畅春园。隆科多的名义也是保护皇帝。不是造反。如果真的造反了。怕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也会瞬间军心涣散。
所以。我还是重复前面提到的观点:在大殿之内。真正拥有武力优势的。不是老八。不是隆科多。而是雍正和图里琛。因为隆科多虽然控制了畅春园的外围。但是大殿里面的防务还是由图里琛负责。
虽然说图里琛这个人也不是啥好鸟。一贯的见风使舵。但谁胳膊粗。他是明白的。放着雍正这个现成的皇帝他不保。去投靠不靠谱的逼宫党。他除非失心疯了才会这么干。
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八爷党的智商问题了。康熙驾崩时。八爷党一伙人就是因为一起行动。没有留一个人在外面呼应。导致京郊大营的兵权被老十三夺了去。八王逼宫时。又是一窝出动。不在外面留人。又被老十三带兵勤王一锅端。这智商也是没谁了。
总的来说。电视剧中的八王议政逼宫。雍正并不是完全没优势。他只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干这狗急跳墙的事而已。因为这会有辱他身为皇帝的面子。但如果逼宫党敢跟他狗急跳墙。他必然也会狗急跳墙。
其他观点: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如果八王议政中没有老十三力挽狂澜。那么雍正肯定还有后招。
在八王议政之前。老八拉拢了三方重要人物。一方是皇三子弘时。一方是关外四位旗主王爷。一方是负责京城守卫的隆科多。
老八借着职务之便拉拢八旗旗主王爷的时候。老十三已经敏锐感觉到老八有不对劲的地方了。雍正前往老十三府上时。老十三说出了他的担忧。但雍正自信满满的说“让他去办。翻不了天”。还说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试试老八。要是脓包。迟早要挤了他。
说明雍正早已有了防备。还打算引蛇出洞。
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老八为首发动的八王议政有可能是心机深沉的雍正暗暗推动的。就是想借此机会一举清除所有不稳定的因素。来彻底消灭推行新政的阻碍。
而到了八王议政当天。雍正也只是震惊。并没有绝望。或许是老八发动的力量使雍正吃了一惊。但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雍正就借此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想想当年康熙在位一废太子时。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制造兵变。康熙还有狼覃的三万兵马压阵。(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更何况野史传闻中以拥有血滴子这种特务机构而闻名的雍正呢。而且雍正也不傻。他推行新政遭到百官抵触。岂能不小心翼翼。肯定比之康熙的底牌还要多。
雍正的底牌隐藏的肯定更深。只不过不在明面上。像康熙的狼覃这张牌也是危机时刻出现过一次罢了。雍正的底牌肯定会在老十三没动静以后打出来。只不过最后老十三搞定了一切。没必要暴露底牌罢了。
雍正登基时有三大功臣。老十三、隆科多、年羹尧。
而年羹尧雍正很早以前就在其身边安插了岳钟琪以防万一。结果要架空年羹尧大将军职务时。岳钟琪就起到了大作用。
像隆科多这种掌控京城守卫的人。雍正怎么可能放心他一个人。更何况以帝王心术来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一个人。隆科多身边绝对有雍正安排棋子。关键时刻肯定会起到作用。说不定就如年羹尧身边的岳钟琪一般。也是步兵统领衙门的将领之一。可以调动部分兵马。并且杀了隆科多来扭转局势。
再说说如果真的没有所谓的底牌。
首先雍正这个人并非铁石心肠。他心机深沉。一般的皇帝。比如废太子胤礽在这个皇帝位上。面对这种逼宫。可能就乖乖认输了。但雍正不会。
在当时雍正登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威望是够高的了。甚至八爷党与隆科多谈条件时。都共同认为太极殿那个位置也就是雍正的儿子坐的稳了。
所以雍正如果死抗到底。八爷党不敢杀他。局面肯定会僵持。
而京城外的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就是一个转机。这两营是牢牢控制在雍正与老十三手里。(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也就是这两个人可以调动。两个提督也是出自天子亲卫上三旗。对于雍正是无比忠心。
当初老八与旗主王爷还有弘时。最后利用不知情的皇五子弘昼做证。说雍正亲口说过让四位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营兵务。还有老八保证明天把圣旨转发过来。才勉强使四位旗主王爷的四千兵马与四位将领共管两营。也就是说只能维持到明天。
如果第二天没有圣旨。以两营将领的忠心耿耿。绝对会进京勤王护驾的。而两营是守卫京城外围的唯一部队。兵马少说好几万甚至十多万。四位旗主王爷的四千兵马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最多牵制一下。而且通过雍正说的可以看出。两营人马是隆科多的好几倍。拥有很大优势。
八爷党谋划八王议政。结果当天太极殿上朝。所有成员都进去了。这个就很反常。一般怎么说都会留下人在外面接应。更何况隆科多与他们只是合作。并非百分之百靠谱。京城外两营也不稳定。可偏偏这些发动八王议政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在殿内。可以说是一个bug。
而隆科多的人马只是逼近宫内。还没有胆子冲到殿内。估计隆科多敢。手下也不敢。这时候就形成反包围。
隆科多人马包围宫内。使御林军大部动弹不得。但太极殿内还有以图里堔为首的几十个御林军。而发动八王议政的人都在殿内。如果惹急了雍正。让图里堔杀了这几个人还是轻而易举的。这时候群龙无首。外面隆科多的军队更加不可能乱来弑君。
以此来说。没有老十三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雍正可能会出动一些底牌。或者费劲一些一网打尽八爷党及其发动八王议政的旗主王爷和隆科多。
第6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其他观点: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在雍正帝的预料之中。当然有后招!
有人说。雍正帝本身就不是弄权高手。这样解释就是过度解读!当然。杨角风也不否认过度解读这么一说。但是说雍正帝不懂权术的。那就真的是小看他了。不懂权术他如何能从险象环生的九子夺嫡中胜出呢?
在讲八王议政逼宫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一、
雍正帝刚刚即位。就接连收拾了以隆科多为举荐人的诺敏。以老八胤禩为举荐人的张廷璐。
至此。隆科多和老八胤禩就失去了举荐权。再也没有举荐过其他官员了。即使举荐。雍正帝也一概不采纳。不仅他们。连张廷玉经过弟弟张廷璐的事。也不再举荐新人。也就是说。雍正帝此时已经牢牢把握住人事任免权。无人能夺走。
随后雍正帝接连发布了好几条任命。包括提拔李袚、提拔年羹尧以及提拔孙嘉诚等。可以说。在那个时间点上。提拔这几个人都是得当的。也有利于朝廷。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几股势力。反而成为阻拦雍正帝推行新政的顽固势力。并且日益壮大起来……
雍正帝既然提拔他们。当然也不怕他们闹事。至少会派人监督。比如年羹尧身边的岳钟琪。伊兴阿。李袚和孙嘉诚身边的刘墨林。
前面一个大家估计没有疑义。怎么刘墨林也成了雍正帝的心腹探子了?
前一期我们也讲了。新科前三名。早早就被雍正帝预定好了。科举之前就派出了神秘道士通知了这三人。
比如刘墨林。好几次给雍正帝秘密汇报问题:
比如孙嘉诚弹劾年羹尧事件。当天晚上。雍正帝问刘墨林怎么回事。刘墨林回话:
“回皇上。孙嘉诚上这个折子纯粹是因为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和八爷他们没有关系!”
比如清流派后来发现刘墨林反对参田文镜。于是一伙人要连他都一起参。再比如李袚后来被罢官。刘墨林去送行。他连理都不理。刘墨林委屈的跟雍正帝在一起喝闷酒……
二、
雍正帝收拾了老十四胤禵。收拾了老九胤禟之后。反对势力暂时消失。至此。他开始推行新政。
刚才也提到了。随着雍正帝新政的推行。本来属于他这一阵营的年羹尧反而成为了新的反对势力。同时朝中的清流派也越发强大起来。雍正帝正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完成自己的目的。
孙嘉诚为什么要执意弹劾年羹尧。说到底。雍正帝故意激怒的成分也在里面。
还记得年羹尧进京的时候。老八胤禩喊的那一嗓子吗?
“百官跪迎!”
官员们并没有马上跪下。直到喊第二遍才跪下的。这就说明这不是提前预演好的。一方面确实是老八胤禩故意给年羹尧下套。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会不会是雍正帝默许的呢?别忘了。他就在城墙上面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这一嗓子。激怒了孙嘉诚。导致他跳着脚喊着要参他。
如果一开始。雍正帝还没有预料到清流派的强大。直到孙嘉诚求下雨来后。雍正帝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孙嘉诚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时候。谁都在陪着他呢?
都是一群清流。这里面就有后来被砍头的李绂好友谢济世和陆生楠。当然还有一个替雍正帝打探情况的刘墨林。这些人明知雍正帝反对孙嘉诚犯上。可惜仍然陪着他。其实说到底。就是在抱团反抗雍正帝。反抗皇权。
这下。大家明白雍正帝为什么要把孙嘉诚派往西北送死了吧?
以及后来又为什么要执意杀掉李袚以及谢济世和陆生楠了吧?
当然。杀李袚也是故意杀给老三胤祉看的。最终以饶李袚一命为代价。让具备免跪特权的老三胤祉再次跪倒在雍正帝面前。至此。清流一派。包括清流一派的领袖老三胤祉彻底被连根拔起。
三、
雍正帝处死年羹尧。还是派的李卫去的。这也说明。自己阵营也需要敲打一下。让他们明白。谁才是主子!
现在再看一下敢反对雍正帝的势力还有哪些?
就只剩下老八胤禩这个大钉子户。以及一些关外王爷了。当然后来的弘时是个小喽喽。他的死活全在雍正帝的一念之间。不足为惧。
这时候敢反对雍正帝的只剩下自己人了。也就是旗人。其实雍正帝不仅是大清的皇帝。他同时还是蒙古大汗。还是各旗旗主。
要想把这伙人控制住。其实还是相当难的:
这群人是既得利益者。大清的建立也是这些人的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可以说改革最难的就是这些人。而且雍正帝都亲自下田耕种。都授予满族老农五品顶戴了。也不起作用。这些满人都懒散惯了。宁可把田租出去。也不自己种。
朝廷要是收他们的税。收多了。他们就闹事。收少了。他们就兼并土地。农民闹事。确实很难执行。
这时候。雍正帝怎么办?
其实很好办。只需要控制军队便可。再说白一点。只需要控制住八旗旗主便可。进一步说明白一点。就是既然大清律治不了你们这些旗人。我用军法总能治住你们吧?
整顿旗务。说到底。就是雍正帝要动用军法控制旗人!
而这才是压倒那些权贵的最后一棵稻草。也是逼着老八胤禩等人发动八王议政逼宫的最终手段。
用雍正帝自己的话讲就是:
“要是脓包。迟早得挤了他!”
四、
有人说老八胤禩逼宫的时候。明显雍正帝无牌可打了。要不是老十三胤祥及时赶到。他就真的麻烦了!
其实不然。至少有以下几个疑点:
老十三胤祥凭借着病躯一到两个大营就能接管。说到底并不是他接管。而是那两个提督控制住了局面。他去或不去。都能控制局面。不要觉得那俩提督是傻子。军国大事。别人刚刚共管。密报就已经呈递给雍正帝了。
雍正帝整顿军务的时候。刻意让老八胤禩和弘时联系旗主。并把弘历派往了江南李卫处。用意不言自明。说到底雍正帝也顺便看看弘时这小子靠不靠谱。如果不靠谱。连他一起拿下。难怪老十三胤祥都说:
“遇到皇上这样的一个好父亲。弘历真是有福啊!”
这句话让人非常费解的。把弘历派出去就是好父亲了?说到底。就是雍正帝不想让弘历看到兄弟们之间的互相残杀。这一点是老十三胤祥最不愿意看到的。而又不得不面对。所以才这样说。
再看后来图里琛进来给雍正帝报信。说自己手里没兵了。相信看了这么多期谈雍正王朝了。图里琛是怎么精明的人。不用多说。他作为雍正帝的御前侍卫大臣。他会让手底下的兵听隆科多的放下武器?
其实他就是故意这样说。目的仍然是终极试探大殿上谁是雍正帝一伙。谁是老八胤禩一伙。而之前雍正帝也是一个个观察谁是忠臣。谁是奸臣。目的是一样的。而且大家仔细看最后压着叛军进来的人。都穿着什么?
黄马褂啊。你还相信图里琛的兵都被撤了吗?
再说雍正帝担心老十三胤祥去哪。不要以为他等着老十三胤祥去带兵。说到底他担心的是这个:
“他不是被什么人劫持了吧?”
五、
因为这一切都在他安排之中。唯独老十三胤祥不见了。万一老八胤禩抓住了老十三胤祥。以此威胁。怎么办?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对老八胤禩这样说:
“要是十三弟有什么三长两短。你和你的那些同谋们。那就自绝于天地。自绝于列祖列宗!”
等到见到老十三胤祥没事。他才松了一口气。老十三胤祥点头意思是说自己控制了军队。而雍正帝看来的意思却是“我没事”!
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那四个关外王爷都是老八胤禩一伙的。这中间早就被雍正帝插入了一个卧底。雍正帝办这事最擅长了。这个卧底就是睿亲王。
大家要注意整个八王议政逼宫的过程。他的面部表情一直是木木的。唯独等到老八胤禩终于按耐不住蹦出来以后。他的面部表情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当张廷玉跳出来痛斥老八胤禩以及其余各位王爷的时候。别的王爷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唯独这个睿亲王。环视了一眼各位王爷。不经意间露出了一丝微笑。而这个微笑。就是胜利者的微笑!
而且在老十三胤祥还没有来之前。雍正帝夸他。他还是笑着跪下谢恩的!
倒是老九胤禟一看慌了。马上心虚地说了一句:
“这睿亲王进京。和其他三位王爷一样。在一起一同议了整理旗务的纲目。还一起建议了八王议政。并没有谁在背地里另起炉灶啊。”
他越是说没有谁背地里另起炉灶。就说明这个人就是在另起炉灶!
如果这些理由还不能让你信服。请看雍正帝在貌似最艰难时刻的这个表情。这是大难临头的表情吗?这明明就是胜利的微笑啊!
所以。这一切都是在雍正帝预料之中啊。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就是老十三胤祥没有到大殿。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就像之前老十三胤祥对老八胤禩协同旗务整顿时提出的疑问一样。雍正帝可是这样回答的:
“让他去办。翻不了天!”
看完分析。你还觉得雍正帝不会权术吗?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948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雍正,雍正帝,王爷,隆科多,四位,兵权,也不,年羹尧,说到底,百官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时,如果老十三不出现,雍正会有应对的方法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理由有三。第一。逼宫党的目标不一致。这伙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据电视剧里面交代的剧情。逼宫党大致分两派:一派是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