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有谋士郭嘉,刘备有谋士诸葛亮,那么孙权的谋士是谁?
原创

为什么曹操有谋士郭嘉,刘备有谋士诸葛亮,那么孙权的谋士是谁?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邀。三国中的谋士首推是郭嘉。其他人都无法比拟。官渡之战帮助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从而统一了北方。

其他观点:

三国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谋士最多的时期。名士荟萃、谋臣如云。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谋略文化。每一场战役无不透露出谋略。比如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开场战的白马之战。曹操用的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打法。这是荀攸提供的计策。还有延津之战。曹操用的诱敌之计。以财物诱惑袁绍军。再一举出击。同样是荀攸提供的计策。还有最终取胜的是偷袭粮仓之计。这是许攸提供计策。

作为三国最大势力。曹操手下的谋士自然不会少。名气最大的有五大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荀彧是曹操的战略规划大师和后勤部长。提供不少战略性的谋略。比如四胜四败论。

荀攸是曹操的战术大师。负责具体战争中的战术安排。比如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就是荀攸的计策。程昱是曹操手下文武双全的谋士。即能谋。又能打。经常是亲自上战场。郭嘉是曹操手下最神秘的谋士。号称鬼才。算无遗策。比如郭嘉准确预测孙策之死。要被是刺杀的。还在曹操准备北征乌桓时预测刘表不会攻打后方的。

还有个贾诩。也是神算。基本上没有谋错过一策。协助曹操以反间计击败马超和韩遂的联盟。即使是投靠曹操前也曾协助张绣打败过曹操。协助李傕、郭汜击败王允和吕布。

这五大谋士算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曹操手下除了这五人之外还有不少。比如刘晔、司马懿、蒋济等人。事迹就多了。各有所长。

除了曹操谋士众多外。刘备手下也有著名的三大谋士。分别是诸葛亮、庞统与法正。诸葛亮是战略之谋。谋的是未来几十年的战略规划。隆中对就是其代表作。从公元207年提出隆中对开始。到公元219年几乎达成了百分之六七十的战略。这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了不起的战略。

庞统是刘备手下的著名谋士之一。与诸葛亮齐名。但又各有所长。诸葛亮长于战略和内政。庞统长了谋略和计策。庞统算是刘备的战术大师。刘备入川。庞统就献计擒拿刘璋。可惜刘备不听。刘备与刘璋闹翻。庞统就提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供刘备选择。这相当于领导有需求时。总能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建议。至于是否采纳。则是刘备的决策了。

法正也是刘备手下的著名谋士之一。与刘备算是志同道合。法正总是能抓住事情的重要面而劝谏刘备。刘备也最听法正的话。比如法正为了劝刘备躲避敌方的箭雨。首先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别人劝刘备不听。法正一劝。刘备就听了。这叫欲劝其人。先入其境。法正是高手。

法正总能抓住刘备的心思。比如劝刘备娶刘璋的寡嫂。告诫刘备这是政治联姻。刘备立即就明白并接受了。再比如劝刘备重用名士许靖。告诫刘备这是给天下看的。要重用人才。刘备立即就接受了。这就是法正的能力。诸葛亮都说刘备只听法正的话。

除了曹操和刘备。三国之一的孙权也有谋士。但是终孙权一生。他最重要的谋士有两个人。一个是鲁肃。鲁肃在孙权只有19岁。刚接班的时候。就跟孙权讲天下的战略。提出了比隆中对还要早7年的榻上对。建议孙权稳定内部。向东拿下刘表。与曹操划江而治。然后再趁机统一天下。19岁的孙权听得那是热血沸腾啊。这也是8年之后的赤壁之战孙权不愿意投降的重要原因。

鲁肃的战略是孙权从刚接手时公元200年一直到鲁肃去世的公元217年。这17年中东吴的战略。孙权大致是按鲁肃的这个战略在进行的。包括赤壁之战拒绝曹操。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结成孙刘联盟。这都是鲁肃的战略。只可惜鲁肃在去世之后。孙权就开始不断地犯战略错误。比如偷袭荆州。不仅得罪了盟友。还给东吴政权带来了致命威胁。要不是陆逊打败了刘备。孙权亡国的可能都有。

东吴的其他人都算不上著名谋士了。周瑜是个文武双全的军事统帅。谋略是差了一些。赤壁之战取胜是黄盖提出的诈降计+火攻计。周瑜采纳了。南郡之战是甘宁提出的夺取夷陵的计策。然后吕蒙分兵救援稳定了战局。

张昭只能算个文臣。算不上什么谋士。处理些政务张昭没问题。提供谋略张昭还是差远了。诸葛瑾比张昭还差一些。同样算不上谋士。吕蒙这样的只能说是个将军。不过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确实是吕蒙一生最漂亮的战术之谋。不过在战略上为孙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是他的短视。

孙权另一个重要谋士就是陆逊。陆逊同样是文武双全。在夷陵之战中。以缓兵之计。拉长刘备的补给线。再寻找机会打败了刘备。确实比较出色。当然了。如果不是他向孙权提供了破解刘备的方法。孙权也不会让名不见传的陆逊迎敌了。

陆逊还在石亭之战中大破魏国名将曹休。一生击败两大名将:刘备与曹休。也算是非常厉害了。东吴除了鲁肃和陆逊。其他也没啥出名的谋士了。

其他观点:

个人觉得江东谋士首推的还是鲁肃。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与其坐而论道。留下了一篇名传千古的对策——《隆中对》。让一直疲于跑地图的刘备如获至宝。《隆中对》以其对后世历史惊人的预见性。使得诸葛亮变成了后世的“神人”。

然而。实际上。早在7年前。也就是公元200年。鲁肃在初次与孙权密谈时就留下了一篇《榻上策》。

《榻上策》以曹操为项羽。以孙权为汉高祖。认为曹操在中原已经无法匹敌。但是有袁绍等心腹大敌。暂时无暇南顾。孙权唯有立足江东。灭黄祖攻刘表。沿着长江往上游推进。又夺巴蜀和汉中(此为汉高祖刘邦的封地)。直到据长江沿线而有之。以此与曹操争夺天下。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公元200年的时候。曹操已经屯兵官渡。打算与袁绍来一场存亡之战。而刘备还在袁绍处打酱油。

刘表多疑而短视。所据的荆州也并不安稳。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外有公元198年(或公元200年。此处《三国志》和《后汉书》中记载有矛盾。应该是刘表用了两到三年的时间才平定了叛乱)。长沙太守张羡领着零陵、桂阳三郡叛了刘表。与此同时。交州牧张津也一直与刘表相攻伐。

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畔表。表遣兵攻围。破羡。平之。

内有刘表宠爱后妻蔡氏。导致二子相争。内部争权夺利。已经有了乱象。

所以从这些分析来看。当时鲁肃提出这个“二分天下”进而再图其他的战略大计是有可行性的。然而。他遇上的不是抓救命稻草的刘备。而是基业已经渐稳的孙权。

孙权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但是之后厚赏鲁肃也表明了其对于这个战略大计并不是毫无兴趣。

2、直接促成了孙刘联盟。

208年。在提出《榻上策》8年后。刘表死了。而此时曹操已经彻底平定北方。袁绍被灭。内部暂时安定了下来。扬鞭南下的时机到了。

得知刘表死了。鲁肃立刻意识到形势要大变。他马上进言。认为刘表新丧。荆州内部将有大乱。如果曹操趁此机会夺占了荆州。则成大患。所以应该立刻联合荆州内部还能联合的势力。共同对抗曹操。

孙吴面对曹操的逼近。内部大乱。将相中唯有鲁肃与周瑜认为应该坚决抗曹。

此时的刘备在新野勤勤恳恳耕耘了8年。“枭雄”的名声在外。手下谋臣猛将都不缺。又与刘表的儿子关系很好。鲁肃当即指出如果想要联合荆州。刘备可能是重中之重。

孙权随即派他前往荆州与刘表部将以及刘备商洽结盟一事。在当阳长坂见到了刘备。

这一次会面确定了孙刘的盟约。

实际上孙权非常清楚鲁肃在划定战略大计方面的能力。在与曹操的赤壁之战中。以周瑜为主将。而以鲁肃为赞军校尉。也就是参谋。史书还特别在此处记载。鲁肃在军中“助画方略”。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所以我个人认为鲁肃是三国时期可以和诸葛亮比肩的一位战略家。可惜的是。他碰上的是能用他却不会肺腑相待的孙权。最终光芒相较于其他谋士略微暗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7:01

    刘备,谋士,孙权,鲁肃,荆州,刘表,战略,之战,的是,公元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7:0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曹操有谋士郭嘉,刘备有谋士诸葛亮,那么孙权的谋士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7:01

    谢邀。三国中的谋士首推是郭嘉。其他人都无法比拟。官渡之战帮助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从而统一了北方。其他观点:三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