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晋灭吴成功了,前秦灭东晋却失败了?
原创

为什么西晋灭吴成功了,前秦灭东晋却失败了?

好文

热门回答:

天下一统。是历代雄主孜孜以求的梦想。

可是。要想真正地推进统一大业。需要务实的谋划。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挫折。甚至遭遇反转。

晋武帝灭吴与苻坚伐晋。是两次结局迥异的尝试。

之所以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主要还在于统一战争发起方(司马炎与苻坚)对时机及战役指导上的差异。

如何选择争取的时机?

对时机的认识。分为三个部分:现状、趋势、风险。也就是打不打得过?要不要等等?一拳打空了自己会不会摔在地上?

1、西晋君臣对时机的把握。

(1)现状:晋有灭吴条件。而且。发起统一战争比维持现状更划算!

今江淮之险。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千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羊祜

(2)趋势:不明朗。有可能朝着不利于晋的方向发展。

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自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羊祜。若今不伐。天变难测。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坐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王濬。

现在不讨伐。对手可能立明君、晋良将可能逝去、准备的船只可能朽烂。当然要立刻讨伐!

(3)风险:晋能承担失败风险。

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杜预。

西晋君臣对各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讨论后。果断发起了灭吴战争。

2、前秦君臣对时机的分析。

(1)、现状:表面现象与本质现象。

苻坚看到了表面:前秦“有众百万。资杖如山”。伐晋是“以累捷之威。击垂亡之寇”。

所谓“正朔相承”。可绝非一句空话。

尽管苻坚堪称“仁义之君”。但此时距十六国早期的血雨腥风想去不久。民族矛盾非常激烈。

此时。不但南方汉人不愿接受前秦的征服。即或是北方汉人。也都视晋军为王师。这一点。早年桓温北伐时拜会过桓温的王猛有清醒的认识。

因此。前秦表面力量强大。政治尚算贤明。但要灭晋却不得人心。

而以军力而言。前秦兵马虽多。“数战。兵疲将倦。有惮敌之意”。

而东晋谢玄组建的“北府兵”战力强大。曾在淮南战场以五万大破前秦十万大军!

(2)、趋势:未遇良机。

东晋是由大士族扶持立国的。因此。整个东晋时期。强臣不断、内乱不休、民变不止。

但是。淝水之战前后。谢安为相。采取“镇以和靖”的政策。调和内部矛盾。使东晋出现了难得的团结局面!

(3)、风险:前秦无法承受失败。

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诸畿甸···臣恐非但徒返而已。亦未必万全也。——符融。

苻坚将有亡国之狠的各被征服民族迁徙到了京城附近。一旦失败。前秦将很可能万劫不复!

但苻坚依然力排众议。自以为投鞭断流。盲目发起南下作战。

分兵的奥妙:协同

面对漫长的战线。强势一方利用兵力优势发起多点进攻。使对手首尾不能相顾。这是统一战争的标准姿势。

不过。兵分多路。最考验统帅协调各路的能力。

1、西晋:各处协调统一的分兵作战。

尤其是在最关键的一步:益州水军出三峡时。杜预果断从东面袭击吴军。为西路军打开出三峡之路!

由于晋军组织有序。吴军主力不敢利用水师之利先进行水上决战。舍舟就步。北上与东路晋军决战。正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最终。晋军一路横扫。几乎没有太大阻力!

2、前秦:协调失误。浪费优势。

前秦攻晋。也是兵分三路。

战前。苻坚花了很大力气。打下了益州和襄阳。使前秦取得了沿长江、汉水运动自由。这本是正确的步骤。

可是。他急于求成。仅过一年就发起全面战争!

一年半的时间。前秦怎么能组建出一支成型的水军呢?

没有强大的水军。益州方向的秦军如何在战争中发挥实际作用呢?

结果。实际上参战的。只有前秦的中路军。

最终。尽管前秦军总体兵力优势明显。但在决战战场。兵力对比只有2:1!

早年在淮南战场。以北府军为精锐的晋军就曾以5万击败前秦10万大军。此时。再以8万击败20万。有什么不可能?

决战姿势:防守反击与“半渡而击”

决战时。指挥官是否“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决定了整个战役的胜负。

1、西晋:严阵以待、防守反击。

吴国集中3万精锐。北上与王浑作战。

于是。晋军采取了防守反击的策略。

前部张乔遇到吴军时。闭门死守。吴军不加理会。继续北上。

决战时。王浑军严阵不动。吴军组织精锐发起猛攻。吴军连续冲击不利。开始退却时。晋军组织反击。背后的张乔也出营来攻。

两相夹击下。吴军精锐全军覆没!

2、前秦:“半渡而击”。

决战前。双方沿淝水对峙。

这一局面对前秦是有利的。

《中国军事史》认为:兵力占优的前秦军可以分兵上下游。侧击晋军。

我认为:以前秦军与北府军此前对战结果看。秦军分兵未必得利。

但即或如此。前秦后方大军陆续抵达。前秦的军力优势将愈发明显。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苻坚却试图敌前退军。制造“半渡而击”的战机。

难以想象:谢玄此前已经让前秦吃了那么多亏。苻坚却依然还是如此看轻自己的对手!

最终。习惯了在平原驰骋的前秦军。在河网纵横的淮南地区。机动力远远不如晋军。

晋军过河后迅速发起进攻。前秦组织混乱。一片大败!

最终。趁着前秦失败。原本的鲜卑、羌等“仇敌”迅速崛起。前秦迅速走向覆没!

一统天下。是历代雄主的夙愿。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尚“配不上”这样的夙愿。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孜孜以求的梦想。

认真分析态势。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去作正确的事情;只有认真、客观地分析困难。才能迎刃而解、取得胜利!

祝君胜利!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分两部分详细分析如下:

A、东吴孙皓为什么被灭国。

一、东吴孙皓凶狠愚顽。肆行残暴。实行酷政。忠心劝谏的人遭诛杀。谗言阿谀者飞黄腾达。孙皓虐待民众。荒淫无度。尽失人心。将士百姓不愿为孙皓卖命。

孙皓是孙权儿子孙和的儿子。孙休去世后。蜀国刚灭。吴交阯郡又发生叛乱。国盼长君。左典军万彧原来担任过乌程县令。和乌程和孙皓有旧。他多次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称赞孙皓“才识清明果断。与孙策有一拼;好学而遵法度\"。丞相、左将军偏听编信。劝说孙休的妃子太后朱氏让孙皓继承帝位。孙皓得志后。粗暴骄横。多猜忌。好酒色。大小官员都感到失望。濮阳兴、张布暗自后悔。孙皓得知后在即位后的二个月就诛杀两位对他有拥戴之功的重臣。凤凰二年。孙皓的爱妾竟不时派人到集市上抢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本是孙皓的宠臣。他对抢夺的人绳之以法。妾以此告御状。孙皓竟借故用烧红锯子割断陈声的头。抛尸四望山下。临海太守奚熙给会稽太守郭诞写信。批评国政。结果孙皓派何植捉拿奚熙。奚熙自卫。截断海路。后来奚熙部下割其首送建业。孙皓诛灭了奚熙三族。孙皓每次宴会群臣。都会强令群臣烂醉。为此设置黄门郎十人。让他们禁酒杵立。宴会结束时陈述朝臣过失。如眼神不善、醉语妄言等。大过则立施严刑。小过亦给予惩处。后宫佳丽数千。仍不断选美。引急流入后宫。不合意的宫女立马处死抛进水渠冲走。或剥活人面皮。或挖活人眼睛。岑昬凭阴险谄媚而得宠幸。竟谋得九卿尊位。他喜欢大兴土木广征劳役。众人深受其苦。吴国上下离心离德。百姓不忍受孙皓驱使。晋将王濬、唐彬所到之处。吴军都土崩瓦解。孙皓授陶濬符节、斧钺、军队准备第二天抵抗晋军。谁知当夜士兵们都逃走了。最终孙皓只有投降。

二、东吴大司马陆抗死后。东吴缺少一流的帅才。

东吴始终是国君委托大将去前线指挥作战。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等。都是足以与敌国抗衡的一流帅才。凤凰三年大司马陆抗去世。东吴失去了最后的名将。晋得以长驱直入。

三、晋朝挟灭蜀余威。天下已占十分之八。多路伐吴。名将如云。

晋国命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向涂中进军。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进军。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进军。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进军。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进军。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水军沿江东下。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考量宜适。权衡机要。极尽军事力量的优势分配。

B、再分析第二个问题:东晋为什么在淝水大败前秦符坚。

一、东晋内部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东晋内部。由丞相谢安坐阵。江南大地主、大官僚们和皇帝司马睿荣辱与共。上下一心。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取暖。东晋百姓乐于归附。

二、东晋后方丞相谢安大将风度。举重若轻;前方谢玄、谢琰、刘牢之都是当时名将举轻若重。

当初。前秦百万雄师压境时。晋朝京城建康人人恐慌不安。谢玄到京城向谢安请示机宜。谢安平静地说:朝廷已另有命令。不再多言。谢玄不敢再问。让张玄再去请示。谢安立刻吩咐备车去郊外别墅游玩。亲朋好友随行。谢安和谢玄下棋拿别墅作赌注。平时谢安棋艺不如谢玄。谢玄心里压力山大。不让子也没胜过谢安。谢安下完棋又去游山。到夜晚才回。桓沖担心京都安全。派三千精兵来保卫京城。也被谢安谢绝。谢安在淝水之仗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等东晋淝水大捷。谢安正和客人下棋。看完驿站报告就搁在床上。脸色如故。照样下棋。客人询问详情。谢安慢吞吞地答道:孩子们竟然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回内房。过门槛时。高兴得连木屐底下的齿折断了也未察觉。

三、前秦苻坚统一北方。拥有百万雄兵。但被他征服的前燕将领、冠军、京兆尹慕容垂。姚苌等异族首领与苻坚同床异梦。巴望着苻坚大败好复国;朱序等东晋降将形同余则成。既源源不断地向东晋输送情报。让东晋知己知彼。又时刻想着挖前秦墙脚。让前秦败了好回归东晋。这一切苻坚浑然不知。

四、苻坚经营前秦三十年。对外征战。一向所向披靡。自然骄纵。

苻坚的贤相王猛死前也谏过苻坚。嘱咐他不要贸然用兵江南;皇弟、阳平公苻融、太子苻宏尚书左仆射权翼、太子左卫率石越、宠僧道安、宠妃张夫人、爱子中山公苻诜都苦劝苻坚暂不要讨伐几乎零失政的东晋。但苻坚一意孤行。

五、谢玄等东晋将领战法高明。

东晋八万兵马与前秦投鞭断流的百万雄师隔淝水对峙时。谢玄阵势严整。派人跟前秦前线总指挥阳平公说:你孤军深入。又紧靠淝水立阵。这是作持久战的打算。不是想速战速决的样子。如果你能把阵地稍稍后退一些。让晋军渡河。双方一决雌雄。不是很好吗?秦军将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兵精。不如就这样堵住他们。才是万全之策。苻坚说:只要把部队稍稍后移。让他们半数过河立足未稳之时。我们用铁甲骑兵紧压过去。进而杀光。苻融然之。谁知。前秦军队一退就止不住。谢玄、谢琰、桓伊乘机渡河进攻。苻融飞马巡视阵地。想制止部队后退。不料战马跌倒。倒地的苻融被晋军所杀。原来东晋被迫降秦的尚书朱序在秦旱阵地后面大喊:秦军打败啦!秦军全线崩溃。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自相践踏、被杀死、冻死饿死者十之七八。朱序趁乱。和张天锡、徐元喜重新回到晋国。晋军缴获了苻坚乘坐的云母车。收复寿阳。

其他观点:

关于西晋灭东吴

279年11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动灭国之战。二十万大军分为六路直奔东吴而去。大约到280年3月。西晋水军统帅王濬军逼建业。与陆军一起完成对东吴首府合围。而此时吴主孙皓已无兵可用。被迫投降。东吴自此而灭

其实。为了这几个月。西晋准备了十多年

269年。晋武帝命令大将羊祜坐镇荆州。那时候荆州还分为两部分。司马家和孙家各占一块。荆州为两家战场核心区域。有得荆州者得天下一说

羊祜在荆州于内练兵于外修德。他宣扬战场上的事战场解决。就算出兵就食于敌。也要留下相应绢钱。以赔偿农户损失。这样。东吴境内都知道晋人仁义。纷纷逃往晋地安置。如此。羊祜经略了十年……

到276年时。东吴的荆州腹地对羊祜已成囊中之物。那一年羊祜提议灭吴!

如果那一年司马炎同意。或者东吴会提前四年灭国。但司马炎的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灭吴。他考虑了更多。考虑了内部稳定。自己家是权臣篡位。羊祜会不会也这么干?为此。司马炎一面笼络羊祜让其继续积攒实力。一面否决出兵提议

278年羊祜病逝。279年。司马炎依照羊祜早年规划。出兵灭国!一战功成!

司马炎在默默准备。而东吴帝主孙皓却是个暴君。此消彼长。东吴也该灭了

关于前秦灭东晋失败就不多说了。简单略过

相比于东晋。个人对前秦更有好感。前秦帝主苻坚有人皇之姿。前秦也有灭掉东晋统一天下机会。但此人终究腹黑不足。灭人国却不散人势。妄想着大家一起阳光。而人家却在虚与委蛇。等待机会……

383年。终究让人等到了机会。淝水之前。前秦兵马未战先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7:16

    前秦,东吴,东晋,苻坚,荆州,西晋,谢玄,益州,水军,决战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7:1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西晋灭吴成功了,前秦灭东晋却失败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7:16

    天下一统。是历代雄主孜孜以求的梦想。可是。要想真正地推进统一大业。需要务实的谋划。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挫折。甚至遭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