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来试试回答。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当然是曹操。其他建安七子也好。包括才高有八斗之称的曹植。虽都是诗文之人。但都比曹操差一点。
建安文学的特点主要是受乐府民歌影响。在这基础上去抒情叙事。以四言和五言诗歌为主。短句多而简练。诗中慷慨悲凉有气势。这是建安风骨所在诗文魅力。
曹操的诗《短歌行》就是建安诗文的典型代表作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小诗开头就直抒胸怀。并借杜康有酒饮可解忧。见豪情壮志的大情怀。当你读到小诗的结尾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英雄气概已经全来。在当时建安诗文之人。也只有曹操把建安文学的特点。表现的如此突出。简练。大气。境界均可是建安文学的经典作品。
其他建安诗文之人。从诗文水平。从思想和境界。从社会经历上。都要比曹操差一些。曹操是建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其他观点:
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玚)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这里面文学成就最高的还数曹操。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多是叙述他的豪情壮志的。下面就直接表现他雄心壮志。昂扬进取精神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作一简要分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终、止)时。腾蛇乘
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志不已。盈(长)缩(短)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的人生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个自然规律是必至之常期。但人的事业心和为之实现而奋斗的精神是无限的;自然的生命的修短非人力所能改。但自我的精神道德的修养却是可以自求多福———立德、立功、立言以永垂清史。全诗以浩然之气。贯穿于字里行间。因而能突破四言的局限性。中气呵成。使全诗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这个整体便是壮心不已的诗人。自我塑造的英雄形象。至今读其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自强不息。昂扬进取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作为诗人的曹操。“养颐之福”所获得的艺术的永生。
其他观点:
问题:\"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位?…\"
《建安七子》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的合称。
魏文帝曹丕(曹操次子。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在《典论:论文》中。曾经将此七人并举。始有\"七子\"之名。因主要活动于建安时期。所以后世称之为\"建安七子\"。(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
本来。此一时期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但是在中国文学思潮、流派及其并称中均把汉、魏间的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另列为\"三曹\"。故。谈到\"建安文学\"。准确的说应该是指\"建安七子\"便是。(因此七人同居邺中〈今河南安阳北〉。所以又称:\"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均能文善诗。所作诗文。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特点切不尽相同。但是因为他们共同经历了汉末的动乱及离苦生活。多于叙述丧乱及感叹身世中。却是吐露了建功立业的报负。
△谈及\"建安七子”。首当其冲且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孔融了。
没错。就是那个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里。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小子!《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即是说的他了。
孔融(153~208) 字文举。鲁郡(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二十世孙。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后归曹操。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
孔融直言敢谏。因触怒曹操被杀。为人恃才负气。能诗而以文胜。其文锋利简洁流畅。既有豪迈之气。也多讥嘲之辞。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把孔融与王粲等相提并论。说其\"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加上其祖上太过显赫。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首。
△王粲(177~217)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汉末文学家。其时。在\"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应为最高。
王粲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官累至侍中。他年轻时即有才名。深得前辈学者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的赏识。。
王粲以博闻多识著称。尤以诗、赋见长。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
如其《七哀诗》。\"七哀\"本为乐府古题。王粲以此为题共作诗六首。今存三首。其中《西京乱无象》如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被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其中记述献帝初平三年。关中一带人民遭受董卓部将李傕等纵兵摧残。流徙死亡的惨象。控诉了这些\"豺虎\"的罪行。
其余两首抒发作者对于离乱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的腐败。以及边地人民的苦难。其表达的感情深刻沉痛。语言朴素明白。
王粲作有《登楼赋》。主要抒写其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因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怀国之情及怀才不遇之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我国古代抒情小赋名篇之一。
△陈琳(?~217)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汉末文学家。初从袁绍。后随袁尚。被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徏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同为建安七子的刘桢、应玚、徐干等。因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所草书檄甚多。其诗作反存四篇。其《饮马长城窟行》写人民徭役之苦。真实生动。
注:《饮马长城窟行》为乐府《瑟调曲》名。长城旁有水窟。可以饮马。故名。后代文人拟作的很多。尤以陈琳的这一首较为有名。
△徐 干(171~218) 字伟长。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人。汉末文学家、思想家。官至五官中郎将文学。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有《中论》、《答刘桢》、《玄猿赋》等。
其《中论》认为:\"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刘桢(?~217)字公幹。东平(今山东)人。汉末文学家。为曹操丞相掾属。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后人也有以他和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其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
△阮瑀(约165~212) 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汉末文学家。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擅长诗作。善作书檄。其作品留存很少。《驾出北郭门行》较为有名。该诗作借作者与孤儿问答。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矛盾。表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及对受害儿童的同情。
△应玚(?~217) 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人。汉末文学家。官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其为东汉学者应劭从子。其弟应璩。三国时期文学家)
编者注:建安七子有数人均亡于汉末的那场瘟疫。等有时间就此题材写一篇。敬请关注。
配图及部分资料源于网络。如侵秒删。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093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建安,文学家,七子,诗文,文学,山东,尉氏,北海,汝南,西京
没想到大家都对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是哪几位?请解析他们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来试试回答。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当然是曹操。其他建安七子也好。包括才高有八斗之称的曹植。虽都是诗文之人。但都比曹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