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请指教: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未押韵?
我是杨业光。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全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首句仄起不入韵的五言绝句。到底合不合律呢?
一、 我们用检测诗词的软件检测:
1.用平水韵检测(附图1):
上图的检测依据:
①这首诗是五言绝句。且是仄起首句不押韵;
②遵守的韵书:平水韵
检测结果(平水韵):平仄存在1个问题。第13字 两 应平。存在多音字:看 不 。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这首诗押平水韵十五删韵。押韵。
2.用中华新韵检测(如图2):
上图的检测依据:
①这首诗是五言绝句。且是仄起首句不押韵;
②遵守的韵书:中华新韵
检测结果(中华新韵):平仄存在1个问题。第8字 独 可平可仄。建议用仄;第13字 两 应平;存在多音字:看 不 。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第8字 独 可平可仄。建议用仄。第13字 两 应平。
3.结论:通过上述两种韵书的检测。不难看出。李白的这首《独对敬亭山》虽然有不合律之处。但是押韵没有问题。
二、问题延伸与拓展
题主提这个问题。是想让大家进一步延伸拓展思考以下几点:怎么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写格律诗遵循哪一部韵书来押韵?不合律的诗能不能成为千古名篇?下面我来逐一解答。
1. 怎么来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我们知道。古人的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它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近体诗种类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其特征主要有三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②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③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平声韵。且必须是同一韵部的韵;④在一首诗中。新(中华新韵)旧韵(平水韵)必须分开。不能混用。
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一是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也就是格律诗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字。就是平起格式。是仄声字就是仄起格式;二是看第二句的尾字。是平声。那么整首诗就押这个字的同步韵部(特例孤雁出群格。首句押邻韵。这是被允许的。古人认为首句可以不押韵。因此放宽了首句押邻韵范围。邻韵。并不是韵书中韵部相邻的韵。而是指读音相似或相近的韵部字。这里不展开。)。因此。格律诗就四种平仄格式。即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仄起不押韵、仄起押韵。如上面列举的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鸟。仄声。首句尽。仄声。不押韵。第二句尾字:闲。是平水韵十五删韵。这首诗为仄起不押韵。押平水韵十五删韵。同理。中华新韵也是一样的。这里略去。
2. 写格律诗遵循哪一部韵书来押韵?
韵书的产生是格律诗诞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最常用的大约是《平水韵部》《词林正韵》。其他的有《广韵》《唐韵》《集韵》《中原音韵》《佩文诗韵》《五音集韵》等等。通常写诗用的是平水韵。写曲填词用词林正韵。由于时代的发展。普通话成为汉语标准的规范语言。便产生了《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
韵书的选择与推广。历来都是官方推行的。清朝的《佩文诗韵》是清代科举用的官方韵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部标准韵书。很尴尬的是。《中华通韵》是中华诗词学会推出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但不管是用那本韵书作格律诗。都有严格遵守其韵书要求。不能相互混用。道理很简单。因为《平水韵》。依照当时官方语音。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发音编制成106韵。《中华新韵》。是近代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作诗的新韵。普通话只有平(分阴平、阳平)、上、去。因此这两本韵书因为入声字的差别而相差很大。这也是韵书不能混用的根本原因。就像李白的这首诗。独。古韵是入声字。仄声。但现代汉语。独。是平声。
(关于押韵的问题。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在这里不赘述。)
3. 不合律的诗能不能成为千古名篇?
很显然。能不能成为千古名篇。不是因为平仄格式。而是在于诗的本身内涵与意境。判断一首诗的好坏。既有形式上的要求更有内容上的考量。这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完美。
总结: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存在押韵错误。不管你是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都是押韵的。至于出律。这是另外的问题。这里省略。我想强调的是:近体诗或古体诗。都在我国文学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作为后人。在学习古人诗词的时候。既要熟悉古人写作背景、也要熟悉古人创作的技巧。包括平仄格式及押韵模式。不能以今非古。用今天的《中华新韵》的语境去套用古人诗词。这无异于刻舟求剑。
在问答的最后。贴一首本人创作的七律《梦里水乡》。欢迎拍砖。
【七律】梦里水乡(平水韵)
作者/杨业光
霁色云衣水墨图。烟村鹤影楚音殊。
千重莲叶接天碧。万朵荷花映日朱。
倚徙桥头堪酌酒。留连渡口忍闻鸪。
兰舟不解惜清夜。一曲阳关彻月湖。
谢谢!请关注@杨业光2019.
其他观点:
这首诗没有不押韵的情况。
首句仄起仄收式
众鸟高飞尽首句可不入韵。
其他观点:
李白《独坐敬亭山》不押韵?让我们仔细瞧瞧:
众鸟高飞尽。仄仄平平仄
孤云独自闲。平平仄仄平(韵)
相看两不厌。平平仄仄仄
只有敬亭山。仄仄仄平平(韵)
大意:
鸟儿们都高高地飞向了天的尽头。
只有眼前这片云彩还在独自闲悠;
什么能让我们彼此互不厌倦啊?
唯有敬亭山永在我心头。
说实话。用任何华美文字再将古典诗词意境复述一番。那都将是蹩脚和徒劳的。
二四句不押韵?我们看看韵脚:闲、山。同属平水韵上平十五删;就算不懂古韵。按今韵来看。闲、山。韵母都有an。合徹得很嘛。不知道题主认为什么样的句子才叫押韵呢?
当然本诗在格律方面也并非完美无缺。第三句“两不厌”构成三仄尾。并且“厌”涉嫌撞韵;但“不”字在唐代有可能是可平可仄的。如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李商隐:向晚意不适。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一个十六岁少年。不可能凭一首有出律大毛病的诗而一举成名;诗风“秾丽”和凄美无限大师级诗人李商隐会随意出律。
那么“相看两不厌”平仄很可能是: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子属格律诗中一特有句型。叫拗句。在格律诗中司空见惯。是一种“准律句”。
那么唯一毛病就是“厌”字撞韵。李白是谁?只要他认为是好的。一首诗出律再出律都不惜。他还会管你什么撞不撞韵?况且撞韵的名作名句多了去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187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押韵,平仄,近体诗,李白,一首,绝句,律诗,首句,格律,仄声
没想到大家都对请指教: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未押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请指教: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未押韵?我是杨业光。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全文如下:众鸟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