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睡觉可怎么办呢?
原创

孩子不爱睡觉可怎么办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家庭文化:家长自己睡得晚。孩子也容易睡得晚。

孩子晚上不睡。家长首先检讨自己的作息习惯。有些家长在家里实施双重标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可以晚上不睡。孩子却得早睡。这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

2.孩子天生精力充沛:有些孩子天生吃得多。有些孩子天生精力充沛。






5.以上都不管用的话。就让孩子做枯燥乏味的事情。例如练字。背诵课文等。直到孩子有困意。这时候家长需要陪伴在侧。

其他观点: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在幼儿生活中。‍“睡觉”是一件无法自我掌控的事。孩子不肯乖乖去睡觉。与幼儿的人格端不端正无关。他不是故意要刁难你你。问题源头。多半还是来自于心理上的‍“舍不得上床睡觉”呀!(小蜜桃就是这样。充分怀疑是因为太幸福不舍得睡!)更何况。幼儿发现。当他们上床睡觉时。爸爸妈妈却是去客厅看电视、聊天、看书。欢乐时光才正要开始呢!(可不么!熬了一天就为这一刻啊!)

2步骤。让孩子安心入睡并不难:

接受他的挣扎

要帮助孩子安心入睡的成人。第一步要做的。是将心比心理解。孩子对睡觉的心态是‍“挣扎”。成人不只要接纳孩子的挣扎。也要接受这个挣扎会日日上演。这样的了解很重要。因为有了解和接纳。你才能不动气、笑看宝宝的每个‍“招术”。制定一套合情合理、可以一贯执行的睡前规则。帮助他度过每一天的抗拒。

制定固定的睡前规律

或许没有一个孩子肯乖乖睡觉。但有了你的接受和了解。他就能日日安心的‍“睡着”。这其中的重要关键就在于:建立一套特有的‍“睡前规律”。而且确实执行。比如说。跟孩子说定了:每天晚上玩完玩具、刷牙后。就跟他坐在床上。念两本书给他听。当两本书一念完。跟孩子说你很爱他。然后道晚安、离开。

当然。一开始执行时。一定会遇上孩子使出浑身解数拖延的状况。比如说:‍“再念一次”、‍“再抱我一下”、‍“我听见怪声音”等。

面对孩子这样的‍“借口”。不要动气!温和但坚定的把孩子带回他的小床。然后像面镜子一样的简短反映:‍“我知道你舍不得去睡觉。但书已念过了。现在你该睡觉了。晚安!”

尽管每个孩子的人格特质不同。只要温和坚定的这样做。少则几天、多则数星期。孩子通常都能接受事实。安心入睡。

其他观点:

孩子都是在睡觉中成长的。健康充足的睡眠不但促进身高、大脑。以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而且可以强有力地调整儿童的情绪、行为以及个性。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准。“懂得如何让孩子可以健康睡眠”成为家长最应该了解与掌握的常识。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杂志上报告说。针对1万多名7岁前儿童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睡觉时间。或睡觉时间晚于21点。儿童在阅读、算术等方面的成绩会比较差。相对来说。女童所受影响比男童更大。而且这种影响会不断累积。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影响和危害是不可逆的。

此外。让孩子9点前准时睡觉。看似一个简单的事情。还包含着3种不同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定的“睡眠钟”;让孩子养成规律生活的意识;形成守信的品格基础。

不过。如果家长觉得是不是只要让孩子按时睡觉就可以实现了。那就大错特错。错误的方法不但不能让孩子向正确的方向成长。还会形成错误习惯的诱惑拐点。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建立正确的方法。让孩子能够自觉的按时睡觉呢?

METHOD “优能”方法

一、实操方法

如果家长您已经确定让孩子9点能够安静入睡。那么您和孩子的准备工作就要提前开始!

1、 提前与孩子约定睡觉时间与睡前活动内容。建立起一种以“睡前故事”为激励点的具有仪式感的睡前活动。

2、 提前1小时。也就是晚上8点开始降低孩子活动强度。避免剧烈室外活动;停止看电视。玩手机。

3、 8:30左右开始不要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未知与思考信息。不要和孩子发生激烈争执与讨论。稳定孩子情绪。降低大脑兴奋度。

4、 同时。8:30左右家长需要配合孩子开始睡前准备工作。诸如准备第二日所需衣服。洗脸、刷牙、上厕所。上床脱衣等。

5、 上床后选择相对简单、相对完整的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不要让孩子过度用脑思考。或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动(详细内容见一单元训练科目八《睡前故事伴睡眠》)。

6、 可以选择催眠音乐。建议是轻音乐。而非儿童歌谣。而且不要频繁更换。让孩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睡眠开关。

7、 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问候语。作为睡觉“催眠术”。唤醒孩子大脑中的“睡眠钟”。让孩子有意识的进入睡觉模式。

二、年龄差异

以上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执行环节。应该有所差异。

2——4岁儿童。情感意识强于思维意识。在睡前准备过程中。建议家长全程陪伴。并结合绘本中的故事让孩子参与到某些不太熟悉的睡前准备工作中。

4——6岁儿童。思维意识增强。喜欢听故事。因此在睡前故事环节。需要选择有完整结构。简单情节的故事。最好不要还有“下回分解”。

6岁及以上儿童。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独立开展睡前准备活动。并给他们一定的发挥空间。减少孩子的叛逆情绪。

三、过程管理

当然。一种素质与能力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贯彻与坚持。在这过程中。以下重要的节点需要特别关注。

1、关键点:通过某种方式。或者游戏。或者约定。让孩子认可与家长商定的睡觉时间及其睡前准备活动。

2、暗示点:这项训练内容中。有两个暗示点:

其一是时间暗示。建议选用闹钟。分别定时为8:00;8:30;9:00

其二是睡眠暗示。唤起孩子的“睡眠钟”。建议家长选用固定的睡前告别语或者音乐。让孩子清楚意识到这句话(这音乐)的含义。从而唤醒大脑“睡眠钟”的开关。

3、坏习惯诱惑拐点:家长在和孩子商定睡觉时间后。没有采取任何手段加以约束。任由孩子随意改变。甚至是家长自己进行无原则调整。

一旦长此以往。孩子会降低对家长权威性的认同感。会据此认为约定是可以改变和商量的。对家长要求坚持的事情产生怀疑。这对孩子未来的培养有百害无一利。是素质与习惯养成的大忌。

四、沟通与激励

与孩子如何沟通:

家长越让孩子参与到睡前活动的计划过程中。他们就越能体验到条理与秩序的重要性。因此。让孩子参与很重要。尽量和孩子建立民主的事前沟通。在约定睡觉时间。睡前活动流程。以及睡前故事的选择上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

如何给孩子有效激励:

对于孩子积极的表现。家长也需要予以及时的激励。除了上述谈到目标节点的表扬外。需要通过睡前告别语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赞赏与欣慰。

但不可根据自己心情的好坏。没有理由的随机进行表扬与评价。让孩子在心中降低了奖赏的分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37:36

    孩子,睡前,家长,让孩子,睡眠,儿童,时间,故事,意识,方法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37:36

    没想到大家都对孩子不爱睡觉可怎么办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37:36

    1.家庭文化:家长自己睡得晚。孩子也容易睡得晚。孩子晚上不睡。家长首先检讨自己的作息习惯。有些家长在家里实施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