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吐槽电影。让评论精彩一点。
因为金允石。看了《南汉山城》。
未出所料。金允石的表现依然扎实可靠。是个值得信赖的演员。
李秉宪也不错。藏起了浑身的肌肉。披上长袍。满脸黑须。找不到一丁点动作演员的痕迹。文戏的处理。人物的层次感十分清晰。
第38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男主角”奖项。两人同时获得提名。《南汉山城》入围“最佳影片”。
演员实至名归。电影差强人意。
这是公子的切身感受。
《南汉山城》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
讲述“丙子之役”期间。朝鲜国王和一众大臣被清军围困在南汉山城。城内主战派和主和派针锋相对的故事。
金允石代表主战派。李秉宪代表主和派。
光荣的死亡。还是耻辱的讲和。是本片矛盾冲突的原点。
结果反倒不重要。因为结果。早就天注定。皇太极亲率十万清军包围“南汉山城”。无论是兵力。还是威慑力。大清都赢定了。
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是皇太极想让“皇帝的威严光照天下”。换言之。唯有朝鲜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大清的地位才能让天下认可。
怎么都是赢。方式方法很重要。
此为“上谋伐心”。
主战还是主和。无非是弱者给失败的结果。寻一个挣扎的借口罢了。
活下去。才是最真实的想法。
当了解了一定的历史真相。反过头看电影。便觉得有些索然无味。电影的主题变得模糊不清:
褒奖忠义。还是贬低苟活?
电影好像没了应该存在的意义。
回到电影本身。
故事始终围绕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对抗中。这么做确实可以制造数之不尽的矛盾冲突。可是只能浮于表面。很难给观众带来更深层的电影品鉴。
琐碎不堪。像本流水账。
电影采用了章节记事的手法。本来挺好。公子就很喜欢。跟大爱昆丁有关。
不过分了足足十二个章节。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观众看到一个章节题目。开始琢磨下面十几分钟的内容是如何跟题目挂钩。刚消化完。下一个章节到了。以此类推。观众一直处于电影赋予的出题、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大脑高速运转。强硬把完整的电影肢解成一段一段的小故事。等到剧终。已经疲惫不堪。
可能导演想用琐碎不堪的感觉冲淡流水账电影的本质。
没想到。观众神奇的把这两点。组合在一起。看出了超越导演对电影认知的本质:不但琐碎不堪。而且像本流水账。
功能性角色太多。群戏搭配失衡。
主要是小女孩和领议政。
船夫怨恨朝鲜王过河没赏赐粮食。于是呆在河边等着给清军引路。金允石无奈之下。杀了他。船夫的孙女。五六岁的小女孩。一个人穿越冰山雪地和茫茫丛林。来到南汉山城。
这时。朝堂之上正在讨论怎么派人把求援书信送出去。外面被大批清军围困。找不到一条合适的路。小女孩能走进来。就能走出去。
难道要让小女孩承担送信的伟大使命?
公子禁不住这样想。看似荒诞不经。实际大有可为。否则导演让小女孩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呢?
让杀人凶手金允石愧疚自责么?不可能。公子一下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然后被导演啪啪啪打脸。完全没有送信的意思。智慧无双的大臣们也没有询问进山路线的企图。小女孩就是为了让金允石愧疚自责。除此之外。只剩下卖萌。
领议政更有意思。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搅屎棍。
地位超然。随意乱嗨。
一会站边主战派。跟清军殊死搏斗。一会站边主和派。把世子送给大清做人质。怎么做都有理由。什么理由都说的义愤填膺。天生正气的资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常年久居高位。养成了一人之下的习惯。做事不经大脑。全凭感情用事。特喜欢和贫下中农互怼。这人设。公子看着就尴尬。
对内指手画脚。对外。还是管不住那张嘴。
领议政到清军大营求和。看到清军的头目。一个朝鲜人炫耀红夷大炮。忍不住说:我听说你祖上也是朝鲜人。怎么能这样做呢?
移民大清的朝鲜人说:我的父母是奴隶。所以我一出生就是奴隶。在朝鲜。奴隶可不是人。再也别说我是朝鲜人。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领议政被噎的一愣一愣。回了家。就要跟大清殊死搏斗。给公子的感觉。像是公报私仇。
朝鲜有这样不会聊天。感情冲动。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的大臣。焉能不败。
导演设计这个角色的目的。难道想说。朝鲜的失败并非大清的强盛。而是内因所致么?
电影在故事和人设上有问题。但韩国人认真考究的敬业精神。值得钦佩。
所有大清的角色都用满语对话。给公子的震撼前所未有。之前从没见过任何一部影视剧是这么搞的。电影在还原历史的角度上做到了极致。
大清军队吃生肉。留金钱鼠尾辫。大清帝国的彪悍战力和真实写照。挑不出一点毛病。
虽然不足以让电影逆袭。但成功阻止了下滑。
尤其喜欢皇太极对朝鲜国王说的一番话:
“你一而再地违抗于我。就连你的愚钝。也是我的无德。我正是困扰于此。才跋山涉水来到你这里……打开城门。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我会倾听你的诉说。你可以毫无顾忌地诉说一切……”
帝王之色。一览无遗。
困守南汉山城47天后。朝鲜国王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史称“丁丑下城”。
李秉宪这个角色。令公子想起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人。不知对错。只是有种感觉。特别像。
坚持原则无力独活的人。值得敬佩。然而含垢忍辱。也未尝不是一种活法。
唯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电影主题模糊。褒奖忠义。还是贬低苟活。说不清。但朝鲜对大明的忠诚。一清二楚。即便表面俯首称臣。内心仍将大明视为亲生父母。
难不成。导演代表韩国向我们示好。才是终极目的?
如果真是这样。公子谁都不服。就服你。
期待金允石和河正宇的《1987》。
评分(满5):
《南汉山城》。3.8分。
关注公子。财源滚滚。
其他观点:
影片改编自韩国知名作家金薰的同名畅销小说。取材于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丙子之乱。导演黄东赫国内外拿奖拿到手软。《熔炉》就出自他的手笔。
主演金允石、李秉宪都是青龙影帝;此外。朴海日、朴熙顺和高修等一众戏骨加盟。给这部历史大剧撑场面。
本片涉及到朝鲜半岛一段屈辱却又难以描述的历史——17世纪初期。女真改国号为清。清为了在与大明全面交锋前肃清后方。要求朝鲜成为自己的属国。
当时的朝鲜。还是明文化圈的藩属国。一方面因为与大明之间的情谊一方面是民族自尊。并未向清屈服。
1636年。清军南下。横跨鸭绿江直取朝鲜首都。而当时的朝鲜王仁祖大战失利。率残部逃至南汉山城。凭据险要。开始了与清军最后的对峙。
豆瓣评分7.8分。除了我们看不见的那部韩国电影。这部评分为今年韩片之冠。
影片制作精良。戏骨飙戏精彩。
对历史环境做了诚意的还原。对清军的服饰、道具呈现得考究细致。甩出国产清装剧几条街。
甚至清军台词说的竟然都是满语。要知道。当今全中国会说满语的也不超过10个人。
本片更值得称道的是不强上历史的态度。
影片的故事主线。是崔鸣吉与金尚宪的朝堂之争。
崔、金二人虽然政见相左。但都是忠君能臣。他们的分歧不关私利。而是关乎国家的存亡。核心是求义与求生这个人性两难抉择的探讨。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算是近期最值得看的韩国电影。
其他观点:
刚刚看完《南汉山城》。豆瓣评分7.9。非常客观的一个分数
先说感觉
作为中国人实在觉得无聊。引不起共鸣。你们那点面对生死存亡的朝廷斗争。比起中国的那些王朝来。实在差得远。
但是。。。
韩国能拍出这样比较公允对待历史的片子实属难得。(虽然也有很多讨巧的插入一系列不大不小的“洗白”元素。以照顾主流价值观和韩国观众的爱国情绪。)
这部电影的叙事大体符合史实。故事发生在明末的崇祯九年(1636年)。讲的是清朝刚刚在沈阳建立。皇太极亲自率兵入侵朝鲜王国。朝鲜国王退守南汉山城。在经过了47天围城的煎熬后。被迫开城投降。并宣誓永远效忠清朝。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清国一方。全程使用满语对白。
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描写本国本民族「失败史」的故事。在韩国却相当火爆。不仅一度攻下了电影票房的头把交椅。还获得了2017年韩国电影的最优秀作品奖。而如果关注韩国的电影电视剧产业。不难发现。从《最终兵器:弓》、《宫中残酷史》、《三剑客》、《华政》再到《南汉山城》。几乎每年。韩国都会有直接讲述清军入侵朝鲜(即「丙子胡乱」)这一「失败史」的电影、电视剧上映(算上以丙子胡乱为故事背景的作品。则会更多)。再加上历史书的反复叙述、对民族英雄的塑造、与当代史的连结。清军入侵这一事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近300年来韩民族历史中最有分量的一页之一。
总体来说。这是韩国难得不黑清国的影视作品。对强大的敌方刻画也相当客观。不再脸谱化。满语表演相当具有气势。对百姓的刻画打破了战争片、朝堂片的局限。增添温情和残酷元素。从朝鲜每每求和清军就停下来不打。以求彻底降服朝鲜这一点来看。清国能有中原绝非仅凭兵马。投降的悲情主义。跪下来求活也是需要勇气的。
如果对四十七天的丙子虏乱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还是推荐观看。黄东赫把小国的悲哀拍的不能更精确。他理性面对这段屈辱史。清、明、朝三方对峙之下。他所关注的却是电影中孩童、铁匠那样的普通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344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朝鲜,南汉,山城,电影,清军,韩国,公子,主战派,大清,太极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电影《南汉山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吐槽电影。让评论精彩一点。因为金允石。看了《南汉山城》。未出所料。金允石的表现依然扎实可靠。是个值得信赖的演员。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