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从中国撤离,本土的企业会不会迎来机会?
原创

如果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从中国撤离,本土的企业会不会迎来机会?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是必然的。单以制造业产值而论。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家电行业、手机行业就是最为典型的两个产业。实际上日本的家电企业、韩国的三星今天撤离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本土企业海尔、长虹、华为、小米、OPPO等企业强大之后。外资失去竞争力才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的。前段时间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说如果苹果产业链退出中国。会有很多中国企业倒闭。这种说法听上去有道理。但如果苹果真的退出了。相信华为产业链、小米产业链一定会补上这个位置。因为这2家企业本身也在不断地形成全球化品牌地能力。他们的产品、技术与苹果之间的差距正在飞快地缩小。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大地基石。中国制造可不只有价廉物美。依托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工程师群体、最优秀的产业工人。中国制造还集中了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我们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点无论是美国还是传统的制造强国德国、日本都比不了。我们优秀的制造企业具备了与世界级对手一较短长的能力。如果有外资企业退出或者转移。本土企业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特朗普上任之后。发现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提出制造业回流。应该说他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以及不断地积累。

当前。在半导体、芯片、5g通信、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诸多产业方面。我们正在加紧追赶力度。这些产业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说实话。我们还不希望他们退出呢。竞争可以让我们进步得更快!

欢迎关注和点赞。一起交流投资和理财经验。

其他观点:

今天看到消息说美国、日本都鼓励海外企业回国发展。有些朋友担心。他们撤离后对我们的影响。也有网友不担心。

我讲下几年前的事情。

那个时候美国总统还是奥巴马。他提出让美国制造业回归。当时这边有领导也担心。因为我所在的昆山市是一个制造业十分发达的县级市。尽管美资不多。但如果美资从大陆撤离。肯定对昆山会有较大影响。

但是。 我给一位领导的建议是不用担心。美资就是离开大陆。也不一定就会回美国。因为制造业的基础建立起来很难。但摧毁却十分容易。

美国庞大的服务业。让产业工人大幅减少。缺少了产业工人。机器怎么开。设备怎么维护?机器人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维护呢?

富士康在美国的项目不及预期。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开始在美国也不顺利。这些都跟产业工人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还有工会。欧美工会的权利很大。这里就不展开了。

另外。服务业的利润一般比制造业要高。这也是资本向服务业转移。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放弃制造业的一个因素。

这点。国内外都存在。比如。我国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搞起来了房地产。

制造业对成本十分敏感。所以会考虑综合成本。会因为综合成本问题选择离开。还是保留。

也正是如此。美国喊制造业回归。这么多年下来。成效甚微!

当然。国内的制造业不会回到欧美。会不会到比中国成本更低的地方?这点。也不用担心。放眼全球。当下还只有我们国家的综合成本较低。有些国家看起来成本低。但其他成本过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产业链齐备。市场空间巨大。是重要的消费市场。

至于本土企业的机会。无论国际制造业是否转移。对我们都是机会。至少这十来年是如此。

因为。我们与他们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恰恰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中国人聪明。只要有模仿对象。就有办法追赶。抄作业哪家强?还是我们中华。这不是否定。而是事实。当然。也可以换个高大上的词语。就是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学习能力强!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代杰。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中国的国际制造业产业链是指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中国生产布局的制造业。显著的特征是原物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中国只是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随着中国替代战略的发展。中国不断在价值链垂直方向上爬升和在产业链横向上不断拓展。从而取得在全球市场上供应链的优势。获得世界工厂的美誉。如果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移出中国。本土的企业会不会迎来机会?答案当然是不会。因为。这是由中国制造业的形态决定的。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型产业链决定了本土企业不可能获得机会。

有人会问中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质量和价格也具备优势。又有国家政策扶持。生产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没有外国企业的参与。中国产品照样能生产出来。而且更具价格竞争力。可是大家别忘了我们市场在外。在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比较优势占主导地位。而是基于规则和秩序的自由贸易博奕占据上风。如果你不遵守既有的规则和秩序。你就会失去国际市场。而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还处在中低端位置。头部几乎是被欧美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占据。

有人会说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制造业已经空心化。欧盟日本制造业虽然发达。但工业门类越来越小。都在专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其实这是个误解。美国的制造业占其GDP的比重为11%。服务业占了81%。但是服务业中的60%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可以说它的制造业更强大。而且占到GDP的一半以上。而对欧盟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来说。他们不缺制造能力。缺的是市场。你的市场进不去。或者进去了营商环境不好。那么它就会联手去开拓新的市场。例如东南亚、印度等。现在由美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战略联盟正在成形。我们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今后会更加恶劣。

有人会说如果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移出中国。我们可以靠出口转内销来加以消化。这种说法听上去有道理。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中国工业产值90多万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万亿。居民可支配收入42万亿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支出就占了很大一部份。80%的人口已经失去消费能力。如果出口转内销。会造成大量的企业产能过剩。一大批企业在竞争中倒悼。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口。经济步入恶性循环。我们现在讲产业升级。讲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似乎不讲都不高大上。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市场之上。没有消费没有市场。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2015年以来。在宽货币宽信用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而人民汇率却相对升值。形成内贬外升格局。制造业对外竞争的优势逐步丧失。低端制造外移明显。美国超市中中国制造逐渐消失。被东南亚、南美等产品取代。高端制造外移的倾向已经出现。例如苹果产业链新产品开始在印度生产。富士康、合积电、联电、三星等加快东南亚和印度布局。这些产业链外移国内相关生产企就面临跟迁和关闭的选择。因此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移出中。本土企业并不会迎来机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4:30

    制造业,中国,产业链,美国,企业,国家,产业工人,日本,市场,本土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4:30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从中国撤离,本土的企业会不会迎来机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4:30

    这是必然的。单以制造业产值而论。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家电行业、手机行业就是最为典型的两个产业。实际上日本的家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