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嘉靖年间的明军抵抗倭寇都捉襟见肘,却能在万历年间战胜丰臣秀吉的数十万正规的日本联军?
原创

为什么明朝嘉靖年间的明军抵抗倭寇都捉襟见肘,却能在万历年间战胜丰臣秀吉的数十万正规的日本联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而军事实力的急速下降。体现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俺答一路烧杀抢掠打到北京城下。还在大同杀死了总兵张达。宣大总兵仇鸾以重金贿赂俺答。最后俺答在一番劫掠过后从容出塞。在这次事变中。兵部尚书丁汝夔听信严嵩毫无作为。最后被嘉靖杀死。

辽东军队一直是明朝军队的精锐所在。常年肩负重任。但在面对俺答时却表现极差。如果俺答当时多想一下。只怕京师陷落将成为必然。

既然作为明军精锐的辽东军队表现都那么差。南方的军队表现又能好到哪里呢?明军内部的实力排行中。南方军队稳坐最后一名。承平日久。南方的军队常年不见战事。当兵早已成为南方一些人混饭吃的工作。渐渐的。南方军队里出现一大批的兵油子。打起仗来跑的比谁都快。再加上嘉靖时的“倭寇”中。虽十之有八都是中国人。但剩下的那些日本人都是日本国内的精锐。又是打游击似的流窜作战。所以就出现了几百倭寇击败几千明军并且打到南京的这种情况。

而到了明神宗也就是万历时。经过嘉靖末期徐阶的改革。隆庆年间高拱改革。隆庆开放海禁。万历前十年张居正的经济改革。再加上抗倭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的一系列运作。明朝一扫嘉靖之弊政。经济繁荣昌盛。北方出现了李成梁、李如松这样的名将。常年的作战磨砺出了实战经验。同时因为经济恢复。军费供给足够。且万历中前期皇帝锐意进取。明朝的火器发展迅速。等到了抗倭援朝时。入朝的明军每人一铳。还有根据葡萄牙人的佛郎机魔改出来的各种大小佛郎机。

在这场战争中。明朝先进的军工业对日本有着巨大的优势。

佛郎机(手持)

大佛郎机(小型炮)

小佛郎机(骑兵用)

五雷神机(可连发。还有子母铳。装弹快)

水雷

火龙出水(射程百余步。对日本水军造成巨大伤亡。可称为世界最早的舰对舰导弹)

可以说。这场战争成了明军的火器试验。负责辽东事务的明朝正规军。精锐部队。凭借优秀的作战技术与先进的火器、火炮。对以步兵为主体的日军形成了绝对优势。再加上明军算是主场作战。补给的压力远小于跨海峡作战的日军。

所以才会看到万历时的明军压着日军打。

或者更简单的来说

嘉靖:民兵、垃圾兵vs日军精锐

万历:辽东打骑兵打出来的精锐vs以步兵为主体的日军。

其他观点: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第二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后期躲于深宫之中沉迷于修道。嘉靖帝多年不上朝还大权在握的秘诀在于。他是通过拉拢抬高一个再打压一个。使下面两方总是处于对立的。自己居中而受益。虽然效果不错。但这种方式也埋下了明末党争的萌芽。

嘉靖帝多年不上朝还重用奸相严嵩。导致了朝政腐败。国家衰落起来。其边事废弛。军饷被吞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在军力不振情况之下。出现了南倭北虏的大患。而南倭就是倭寇在东南沿海的侵袭。明帝国军队战斗力本就是直线下降。一边要面对北方蒙古一边还要面对倭寇。而且这些倭寇主要在掠夺骚扰。好似游击战一般。当然是力不从心。

嘉靖帝之后是明穆宗隆庆帝。这位皇帝在位短短六年。在历史上声名不显或者说评价甚低。其实隆庆帝的新政还是很不错的。在政治上他继位后革除了嘉靖帝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经济积弊。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通过京察等方式整顿了吏治。抑制了土地兼并。使国家开始稳定。发展了经济。

在军事上。隆庆帝整饬武备。赏罚分明核实功罪。加大了军队的训练。巩固加强了长城防御能力。边境的地方官员也都换为精明能干的官员。还提高了官员待遇。军队战斗力上去了边防也开始稳定了。

为了加强军队战斗力。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通过名将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北方要地士兵。戚继光也驻守了北方边境多年。在戚继光的培训之下。明朝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又上升了。

明神宗万历帝继位后前十年基本上是张居正大权在握。张居正在隆庆新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变法。这场变法在后世评价很高。客观上为明朝续命几十年。

在明穆宗时期的隆庆新政还有张居正改革变法十年的基础上。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是直线上升。这也是万历年间三大征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万历三大征其一征就是与日本丰臣秀吉的抗倭援朝战役。彼时日本经历了自己的百年战国乱世被丰臣秀吉统一。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老兵。军队战斗力很强。但是与晚明军队交战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明朝军队很多时候甚至远少于日本军队。最终被明军击败。都没有让其打到中国本土。

补充一点。万历帝只是多年不上朝。并非不管事。不上朝不代表万历帝不能私下面见大臣处理国事。万历帝只是小事不管但是大事严抓。像抗倭援朝包括在内的万历三大征。都是万历帝亲自拍板决定打不打的。并且还是万历帝点兵选将的。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其他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明军之所以在嘉靖时期应付倭寇非常吃力。除了战斗力低下的成分在。确实不适应倭寇的战术。

明军采用的战术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大型军阵野战模式。这样的战术模式对倭寇经常出没的东南地区就非常的不适应。明军的阵形往往被复杂的地形切割的支离破碎。而倭寇使用的是武士加上自己郎党的小规模集群突袭战术。这种战术更适应我国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所以他们往往借助有利地形。将明军的阵势击溃。而倭寇的精锐士兵并没有占领一地想法。他们经常仗着对地形熟悉。四处流窜。破坏完一处。又迅速转到另外一处。令人防不胜防。让明军有无处着力的感觉。

而万历援朝战争日军占领朝鲜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下一步就是进攻明朝。明军属于主动进攻的一方。对敌军主力的大致动向是清楚的。就是要正面对战。在这点上又与国内抗倭有所不同。

第二、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使明军战斗力和国内财政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就远非嘉靖朝可比。

嘉靖时期。由于内政不修。明军腐败状况非常严重。就比如说京师驻军虽然对外号称有14万人。但是操练人数也就5到6万人。领取粮饷的时候有人。调遣的时候人就不见了。而军士被世胄纨绔子弟占役的现象十分严重。

今营政废弛。见籍至十四万。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

这样的军队自然是畏敌如虎。碰见蒙古兵当然是两股战战。涕泪横流。

谙达(俺答)之内犯也。兵部核营伍。不及、六万人。驱之出城。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失色。


再说说嘉靖时期的财政。隆庆元年户部尚书马森的奏疏就说到。他经过对太仓的清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开支仅够三个月。

太仓见金百三十五万四千六百五十二两。岁支禄粮一百三十五万有奇。……。今计仅足三月。

在财政方面更是成就斐然。经过改革国库的充实更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第三、抗倭战争和万历援朝战争。明朝对其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倭寇千里而来只为利益。但是丰臣秀吉可就有灭亡明朝的想法了。为了国家安全。明朝统治者也必定要全力出击。整个万历援朝之战实际上明朝赢得并不轻松。为了战胜日本调集了蓟镇、大宁、宣化、大同各镇。山西、陕西、浙江、四川、湖广以及两京的各路军队。用精锐尽出来形容并不过分。这个待遇倭寇集团可是没有享受到。

我认为这三点就说明了为何明朝面对倭寇吃力。但是却能打赢万历援朝战争的原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2:33

    明朝,嘉靖,万历,倭寇,军队,精锐,辽东,战斗力,日本,都是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2:3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明朝嘉靖年间的明军抵抗倭寇都捉襟见肘,却能在万历年间战胜丰臣秀吉的数十万正规的日本联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2:33

    而军事实力的急速下降。体现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俺答一路烧杀抢掠打到北京城下。还在大同杀死了总兵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