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去世,“享年”和“终年”词义,究竟有什么区别?
原创

同样都是去世,“享年”和“终年”词义,究竟有什么区别?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中国的丧葬文化特别有讲究。每个字都有特殊含义。千万不敢弄错。不然笑话可就大了。说到这我先讲一个故事…

我们这边丧葬文化还是特别传统的。人去世后要请阴阳师出告、写祭文、看坟、定日子、吊唁、出殡、下葬等一系列的事情。

事情发生在前年。我邻村一六十岁的老人因胃癌走了。走的时候他母亲还在世。

大儿子家平时看日子、祭中宫等大事小情所用都是与他们家交好张姓阴阳师;而二儿子家常用的却是另一个牛姓阴阳师。

两家为了用哪个阴阳师而争论不休…

可老大毕竟还是老大。最终老二没拧过老大。用了张姓阴阳师为父亲主持葬礼。结果头一天出告和写灵位。就闹出了大笑话…

出告。又称讣告。是人去世后在门口帖的告示。现在可能不那么讲究了。但在传统丧葬文化中。还是很考旧的…

只见阴阳师提起笔。上写讣告两个大字;

然后左边写: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

中间顶格写:新逝显考X君讳XX老大人。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阳命生于X年X月X日。享年XX岁;

右下角写:孤哀子XXX泣血泣血稽首。

出告时老二不在。因为我们这边去世人后第二天要由村里人带着孝子去集上置办丧葬用品。更因为这个阴阳是老大家常用的人。所以由老大在家照顾出告。下午等告帖出去不久。老二回来了……

老二由于也牛姓阴阳师交好。闲下来也懂一些这个东西。回来后老二一看这讣告。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老大就一顿骂:

“我说用牛师。你非不听。好你是大哥我顺着你。一切你说了算。可你请的这是个什么玩意?咱妈还活着呢。他怎么在告上写“孤哀子”?咱奶奶还在世呢。他怎么能写‘显考’?我就知道他不行。他主持的事情。哪一家不是那家人遭殃的?……”

为这事。兄弟两当着村里人的面大吵了一回。好在他妈最后哭着阻止了。

闲话不多说。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丧葬文化中各种称呼的用法…

逝者年龄称谓

题主问了享年和终年的区别。其实按我们的常规理解来说。享年和终年的意义相差并不远。

享年是敬词。终年是客观的说法。任何人都可以用终年或享年。这区别于大家对这人的感情。

比如:人民日报报道吴孟达先生去世时用的是终年。对金庸先生去世用的是享年。但是我们也可以用享年来形容吴孟达先生享年69岁…

但是。在丧葬仪式的书面文字中。享年和终年是有区别的。一般写法是60以上写享年。60以下写存年。如果还要细分的话。那每个年龄段去世人都有不同的称呼。

比如:20岁前称夭折、20到30称存年、30到40称存得年。40到50称酉年。50到60称卒年。60到70称享年。70岁到80称寿年。80到100称高年。100岁以上称颐年;

不到20岁为夭折;21到30岁为短寿;31到40岁为强寿;41到50岁为艾寿;51到60岁为周寿;61到70岁为稀寿;71到80岁为耋寿;81到90岁为耄寿;91到100岁为期颐。

注:每个地区的称谓不一。不能一概而论。但大体不会相差太多。

先、显、考、妣

考是指去世的父亲。妣是指去世的母亲。有个成语叫如丧考妣。说的就是这个理。

先与显都是形容去世的人。只是怎么用。在于死者的身份…

如:死者父母、岳父母有一人在世。且没有孙子。只能称先而不能称显;死者父母、岳父母皆亡且有孙子才能称显。这里的先有先走一步的意思在里面。

孝子称呼

儿子称呼:父死称孤、母死称哀。父母皆亡称孤哀子;过继给他人而亲生父母逝称降服子;过继给他人。养父母逝称承嗣孤子、承嗣哀子、承嗣孤哀子。

侄子称呼:叔伯去世。亲侄称期服侄;父母已去的亲侄称杖期侄;堂侄称功服侄。

孙子称呼:祖父母过世。父母皆在。称期服孙;父母已逝。祖父母丧时长门长孙称承重孙。不是长门长孙称杖期孙。

注:祖父母逝承重孙该写在叔伯之前

侄孙称呼:亲侄孙称期服孙;父母去世的亲侄孙称杖期孙;堂侄孙称功服孙。

逝后满整之期

人去世后满百天为百期。称卒哭之期;人去世后满一年为小祥之期;人去世后满两年为大祥之期;死后满三年。除服之期;人去世后将生日称之为冥寿之期。

九世先祖称呼

一代:父亲;

二代:祖父;

三代:曾祖;

四代:高祖;

五代:天祖;

六代:烈祖;

七代:太祖;

八代:远祖;

九代:鼻祖;

最后:

对于中国传统丧葬礼仪还有什么不懂想知道的。尽管问我哦。比如什么是造葬。丧主避忌些什么。什么是三丧煞等等……

@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

其他观点:

中国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在描述一个人去世时。至少有享年、终年、殁年、卒年4种方式。

那么4种不同的描述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特别是经常见诸报端的“享年”和“终年”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在不同环境下应该如何区别使用呢?我们先举几个例子:

2020年6月20日。马里奥-科尔索去世时。各大体育报纸在报道时用的额是“享年”:“国际米兰传奇名宿马里奥-科尔索(Mario Corso)去世。享年78岁”。

2020年4月21日。环球网在报道斯坦福大学大学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去世消息时用的是“终年”:“该校第八任校长、神经生物学家唐纳德·肯尼迪去世。终年88岁”。

作为权威报纸。在报道知名人士去世消息的时候一定会谨慎用词。可见“享年”、“终年”都是经过推敲后合理且正确使用的。绝对不是随便挑一个词就用上了。


那么。“享年”和“终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享年”的意思:

“享年”是敬辞。也就是说带有尊敬这一感情色彩在里面。多用在较大岁数(50岁以上)的去世者身上。也可以写作“享世”。

了解了“享年”带有“尊敬”之意想必很容易了解了。关键看去世者是否在生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或者说写新闻或讣告的人是否对去世者怀有尊敬之意。

比如一些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国家政要。或者为推动某项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公众人物在去世之后。主流媒体在报道时都会有“享年”表达尊敬之意。

另外。即便不是公众人物。即便只是普通群众。子女在写讣告的时候也可以用“享年”。这表达的是对去世父母的尊重。

虽然“享年”一般被用在50岁以上去世者的报道中。但是有些时候即便去世者不足50岁也可能用“享年”加以报道。比如上海市物资学校副校长虞辉去世时年仅45岁。但有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用了“享年”。这其实是在表达对虞辉的尊重和生前所做工作的认可。

第二。“终年”的意思:

相较于“享年”。“终年”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既不是贬义。也不是褒义。而仅仅是客观角度的报道。

有人之人会发现。国内媒体在报道国外公众人物去世时使用“终年”的频率会相对较高一点。其实这就是客观的报道。把事情说明白就可以了。不带有特殊的尊敬之一。

当然。一些对我国特别友好。推动我国某项事业发展。或者推动世界和平、科学技术进步等为人类事业做出贡献的国外公众人物。在去世后国内媒体也会用“享年”。

综上来说。“享年”和“终年”最大区别就是一个带有尊敬之意。一个是中性词语。既不贬也不褒。

除了“享年”和“终年”的表述外。还有形容去世的几个词汇:

比如“殁年”指的是死于非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寿终正寝”。一般指非正常的死亡;

再比如“卒年”。“卒年”的意思基本与“终年”一致。不带有感情色彩。比如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文言文的时候经常有人物传记。介绍就是“生于何年、卒于何年”;与落年意思相当。

另外还有“夭折”。表达的是短命的意思。一般用于未成年。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其他观点:

区别太大了。“享年”这个词不是每个去世的人都有资格使用的。普通人去世后使用最多的词汇是“终年”。虽然这两个词都是形容死者。但它们的语境和词义有很大的区别。除此之外还有夭折、卒年、殁年、英年等等…

最近一部翻拍的经典武侠剧被观众和网友们骂上了热搜。此剧中充斥着各种雷人的桥段和无脑的台词。让观众直呼“毁经典”。比如以下对话:

女主:家父身体可好。一切是否顺心呢?

男主:家父身子安健!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家父”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的。在这里女主应该使用的是“令尊”。而不是“家父”。可见此剧在台词使用方面极不严谨。从而闹出了笑话。

以上事例告诫我们: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词汇或文字都蕴含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词义都不尽相同。只有充分读懂了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炎黄子孙。同时对词汇的使用一定要严谨。

言归正传。“享年”和“终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享年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13日07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湘雅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享誉海内外的农业科学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黑土地。并成功发明了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共和国勋章”是对国士无双的袁老最大的肯定!

当袁隆平去世的消息传来。全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发文吊唁这位可敬的老人。在介绍袁隆平去世的时候。各大媒体无一例外使用了“享年”这个词汇。

“享年”是一个褒义词。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在某一领域的突出代表、有社会地位的逝者。不管这些人活了多少岁。去世后都可以用“享年”来形容。这是对死者的尊称。代表着一种荣耀和肯定。

再比如“一代宗师”金庸先生。

他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属于文学创作领域的突出代表人物。去世后用享年94岁来形容。

终年

“终年”是一个中性词。它有两层意思!

如果用在时间上面是指:全年、整年、一年到头。比如:积雪终年不化。终年为孩子奔波。终年不遇。

如果用在对死者的称呼上。是形容死者死亡时的年纪。在世上度过了多少年的光阴。这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表示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终”代表生命的完结。只能用在去世的人身上。而不能用在活人身上。

对于普通的逝者而言。“终年”是使用最多的词汇。比如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家属在讣告中都会用“终年”这个词。说明其属于“寿终正寝”。

值得一提的是:

个别在家族里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属于“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去世后也可称之为“享年”。

享年和终年的区别

看完了这些。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享年”和“终年”的区别在哪。也懂得了在什么情况下去使用这两个“傻傻分不清楚”词汇。

“享年”是一个褒义词。充满了个人感情色彩。代表着一种对死者的敬重和肯定。能称之为“享年”的逝者。生前一定是德高望重。对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或者是某一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除此之外。一些犯过错误的人、思想品德低劣的人不管生前有何成就。死后都没有资格使用“享年”这个词汇。而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不管他们死亡时年龄多少岁。死后亦可称为“享年”。

而“终年”属于一个中性词。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仅仅表示死者生命的完结。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这两个词的词义。不要用错了地方。如果你称呼一名普通的死者为“享年”。这显然不合适。因为他们没有达到那种高度。这话说出去可能会让人觉得你缺少基本常识。

相反。如果你称呼一名德高望重、地位显赫或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死者为“终年”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你对死者缺乏足够的敬重和肯定。

所以在用词方面一定要恰当!

其他称呼

夭折:一是指年少而亡。传统文化认为人的天年为120岁。12年为一折。活到60岁就是5折。没过一半的为“夭”。所以12岁之前死亡为“夭折”。

除此之外。如果还未出生的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死亡。也称为“夭折”。

值得一提的是。“夭折”如今发展成为了另外一层意思。表示事情半途而废。

卒年:“卒年”的意思和“终年”相近。都是代表一个人的死亡。但“卒年”和“生年”是相对的。

比如某人生于某某年。卒于某某年!

殁年:“殁年”这个词汇一般用于国际刑事法庭。代表着死者属于非正常死亡年龄或死于非命。比如在刑事案件中、意外事故中死亡。

英年:英年不是指具体的岁数。而是指一个人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去世。这里面也包含了感情色彩在里面。象征着一种惋惜的心情。这就是“英年早逝”的由来。

结语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些词汇虽然意思上相同。但不同情况下的词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去学习和理解我们的母语。这样才能让中华文明永远地传承下去。

就像歌词里唱得那样: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全世界认真听话!

您说是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3:34

    享年,终年,的人,的是,死者,孤哀子,丧葬,讣告,词汇,都是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3:34

    没想到大家都对同样都是去世,“享年”和“终年”词义,究竟有什么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3:34

    中国的丧葬文化特别有讲究。每个字都有特殊含义。千万不敢弄错。不然笑话可就大了。说到这我先讲一个故事…我们这边丧葬文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