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至今未破的悬案?
原创

世界上有哪些至今未破的悬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奇葩的“四角恋”关系中三位“主角”都成了嫌疑人。但到底谁是那个真凶却46年来都没有答案…

1976年3月23日凌晨6点。刚上完夜班的余国祥像往常一样在工地旁买了个路边摊后便朝着自家方向赶去。时年26岁的阿祥是深水埗呈祥道保华建筑的一名夜班保安。因为就住在几百米外的卫民村。所以为了省钱他总是习惯性地在路边买个早餐后边吃边步行着回家。只要沿着呈祥道往下走10分钟左右便可抵达。

凌晨6点20分。阿祥走在蝴蝶谷熟悉的小道上。再走个100多米就到村口了。可他越往前走就越是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既像是臭鸡蛋又感觉像是…血腥味?死鸡、死鸭、死老鼠不至于气味如此浓烈才对。难道有什么大型动物受伤了?这让警觉的阿祥放慢了脚步并四下搜寻了起来。不多久。他便在距自家村口不到100米远的山坡发现了“目标”——一双仅穿着一只高跟鞋的人腿斜“搭”在坡道上。半空中还不时有蚊虫飞过!

阿祥没有任何胆怯。心想应该是晨运的健身爱好者不小心失足从山道上跌落了吧?所以便径直走了上去。扒开草丛仔细一看。只见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头下脚上地俯卧在草堆中。似乎已经没有知觉了。由于自己曾学过急救知识。阿祥立即上前想要将女子翻个身子检查伤势。可刚接触到对方的手臂就发现此人身体冰凉。待完全翻转过来后更是看见她的胸、腹部有多处伤口。一件半袖外套上沾染的鲜血也已经凝固。阿祥放弃了对她实施心肺复苏的想法。立即飞奔着跑回村里报了警。

十几分钟后。深水埗警署大批警员赶到了事发现场并拉起警戒线。随后将尸体送回警局进行详细的尸检。同时在距离尸体3.4英尺远的草丛中他们找到一枚金戒指、一个女士手提袋。而在尸体的另一侧则找到一只松木高跟鞋。款式与尸体脚上穿的那只相匹配。

3月23日下午。初步的尸检报告结果出来了。根据法医勘验:

受害人年龄在20~25岁之间。身高156cm。上身穿红白色间条T恤、咖啡色中袖外套。下着黑色西裤;

死亡时间在23日凌晨1~3点。死因为利器刺穿心脏动脉导致大出血而亡。但尸体发现地并非第一现场;

尸体上共有5处伤口。其中左右胸部各1处。腹部3处。根据伤口形状判断凶手使用的作案工具应为三角锉;

体内未检测到精液、未被性侵。也无其他明显伤痕。仅在左脸部发现两处烟头烫伤的痕迹。无生活反应;

死者衣服上找到不少断发。发质与受害人相符。应该是凶手先扯着她的头发将其控制住后再迅速行刺;

凶手应该非常仇视死者。每一处伤口在刺入凶器后还特意旋转、扭动三角锉以扩大伤势。这也导致死者的每一个伤口都呈现出可怕的“梅花状”…更重要的在于根据死者衣服破损情况判断。凶手第一下攻击的就是其左胸口。三角锉直接穿透外套、T恤、内衣。“一招”就让她失去了反抗能力。而后又在受害人还未完全断气的情况下掀开衣裤残忍地补上4挫“放血”…

很明显。凶手应该是仇杀或者情杀。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尸源。为此九龙总警署当天就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死者的基本讯息征集线索。可一天过去了他们却没有接到任何民众电话…

3月24日下午5点。同在九龙的观塘区牛头角警署走进一名中年男子与一对老夫妻。来人自称刘淦溪。35岁。家住牛头角联安街303号泰兴大厦6楼B座。身旁的老人则是自己的岳父、岳母。三天前也就是3月22日晚11点。自己22岁的妻子余锦华在接到一个电话外出后就一直未归。几人都怀疑她已经遇害了。

接警的警员登记完基本信息后突然发现这个刘淦溪所描述的妻子情况怎么跟2天前的蝴蝶谷无名女尸那么相似?于是立即联系了深水埗警署。随后便带着他们前往红磡殡仪馆辨尸。而经过三人的辨认。确定这位死者就是失踪了两天的余锦华。刘淦溪望着妻子冰冷的尸体不禁潸然泪下。两位老人在看到自己女儿遗容后更是当场昏倒在停尸房…

余锦华又名余秀华。是家中次女。两岁时跟着父母从内地移民香港并居住在洛克道木屋。后又安置于梨木树邨第九座3楼329室。从小余锦华成绩就非常优异。曾是培新中学重点培养的“尖子生”。可17岁时家境贫寒的她为了帮助父母减轻负担不得不去铜锣湾某酒楼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而正因如此。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到1年时间更是直接辍学做起了制衣厂女工。19岁那年。为谋得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她又辞职去了荃湾和宜合道梨木树邨某酒店“重操旧业”做起了收银员。更是在此期间认识了酒楼老板的儿子刘淦溪。

这个年长余锦华13岁的少爷第一眼见到她就被深深地吸引。更是不顾自己已为人夫、为人父(育有2子1女)的身份对余锦华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小姑娘涉世不深。很快就被这位出手阔绰的太子爷俘获芳心。甚至还怀上了他的孩子。而直到此时她都不知道对方是个有家室的人…

随着余锦华的肚子越来越大。同时刘淦溪又表现得越来越露骨。酒店管理人也就是刘淦溪原配很快就发现了两人的“奸情”。她立即炒了余锦华的鱿鱼并向丈夫提出离婚(分居)。而这本来就是刘淦溪想要的结果于是他马上答应了离婚申请。之后便光明正大地和余锦华同居了起来。

原以为自己可以跟小情人比翼双飞幸福地过一辈子。没想到父母得知儿子抛弃原配包养“小三”后气不打一处来。断绝了他的经济来往并将那间酒店“送”给了“前儿媳”…

这下刘淦溪就欲哭无泪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他只能争取来3个子女的抚养权靠着抚养费度日…不久后他与余锦华的女儿也出生了。2个没工作的人还要养4个孩子。日子是过得越来越捉襟见肘。虽然不久之后余锦华就去找了个班上。谁知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认识了一个真正让自己心动的男人阿甲。两人很快就打得火热。而本就算是被刘淦溪欺骗的余锦华干脆直接“摊牌”了(刘淦溪不仅隐瞒了自己已婚的情况甚至还一直都没有正式与原配离婚。余锦华没有任何名分。只能算是“同居女友”、“情妇”)。隔三差五就跟男友开房甚至几天都不回来。被戴了“绿帽子”的太子爷如何忍得下这口气?两人为此经常吵架甚至动手打架!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其实刘淦溪对余锦华的激情也渐渐消退了。因此便向她提出分手。并答应会补偿余锦华一笔“青春损失费”。唯一的要求就是两人的女儿必须让他来抚养。因为这个女儿长得非常可爱、漂亮。刘淦溪特别宠溺。殊不知余锦华根本就不想要什么补偿。她也只要女儿的抚养权。要分手随时可以分…

这就是“死局”啊?他们没有结婚。法律上女儿的抚养权只能是余锦华的。而刘淦溪这位太子爷又是一个为了女儿愿意“戴绿帽”的人。因此两人就这么神奇地继续同居了下去:余锦华家里有一个同居“丈夫”刘淦溪、外面有个“未婚夫”阿甲(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余锦华父母也支持两人结婚。只是女儿的问题一直拖着)。而刘淦溪家里有个同居“老婆”余锦华、“另一个家里”还有一个“法律上的正牌老婆”…

更离谱的是余锦华时不时会趁着刘淦溪不在的时候带“未婚夫”回来过夜。刘淦溪“正牌老婆”也偶尔会因过来看望孩子与老公“旧情复燃”。所以你能想象这是一种啥奇葩“四角关系”?我只能说“城里人真会玩”!

据余锦华父亲余发旺回忆。案发前两天的3月21日。余锦华带着女儿珊珊回娘家吃饭。可傍晚六点刘淦溪突然过来“强行”将母女俩接了回去。当时自己就觉得女儿很不高兴。只是碍于在父母家所以没有当场发飙而已。因此会不会是两人回去后又发生了争吵。刘淦溪怒而杀“妻”呢?

然而刘淦溪却告诉警方称那天接母女俩回去是因为有一个长辈来拜访他们。并且从案发前一个月开始。或许是余锦华和“未婚夫”阿甲发生了矛盾。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有了明显回暖。而刘淦溪本来就不是非得和余锦华分手。如果能够回心转意自己还是愿意娶她。更重要的是余锦华明明是回去后的第二天(22号)晚上接了个电话出去后才消失的。怎么会怀疑到自己头上呢?

对于刘淦溪的说法。探员在那位长辈与他们的邻居处得到了证实。21号下午。一位曾经“救济”过他们的刘淦溪长辈(刚同居时被断绝了金钱来源就找这位长辈借过钱)过来看望两人并一起外出吃了晚饭。而邻居郝某则表示“小两口”确实最近不怎么吵架更不会打架了。甚至郝某还能证实22号晚上的经过!

原来由于自己没什么收入生活拮据。他们房间里并没有安装电话。不过租屋的“公共客厅”里有一部“公用电话”。22号晚上7点。郝某看到两人一前一后地回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神秘人”在不到2小时时间内打了7、8通电话来找余锦华;

8点半。郝某正坐在“客厅”看报纸。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正好这次是郝某接的。只听一个陌生男人“气汹汹”地让郝某去叫余锦华出来接听。而这个“神秘男人”应该是在求余锦华做什么事。只不过听口气余锦华似乎没有答应;

之后的1个多小时。“神秘男人”又打了几次电话。但这几次都是余锦华自己出来接的;

临近9点40分。“神秘男人”最后一次打电话过来。而这次恰巧又是郝某接的。并且他听得很清楚。余锦华在电话中说了句“你要自杀就去自杀。不要再打电话来烦我”。可十多分钟后就看见余锦华换了衣服出门。

这个时候刘淦溪一直就在屋内(关于这点不止郝某一人可以作证)。而从郝某的证词来看。打电话的人就是余锦华“未婚夫”阿甲。同时警方根据这些信息推测余锦华应该确实与“未婚夫”发生了矛盾。甚至在闹分手。对方可能威胁余锦华分手就自杀?然后或许是为了做个“了断”。余锦华又无奈地出去见了阿甲一面?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阿甲就具有重大嫌疑。探员们推测两人大概率没谈妥。阿甲怒而杀“未婚妻”泄愤。于是他们将重点调查对象放在了余锦华“未婚夫”阿甲身上!

谁知忙了几天下来他们却发现这个阿甲有比较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因为虽然余锦华真的向他提出了分手。电话也确实是他打的。甚至余锦华出门后的的确确就是去见他的。但也正是由于这个问题。那晚(凌晨12点左右)见过余锦华后他便约了朋友“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甚至第二天都没去上班。难道他酒量那么好“千杯不醉”还能杀人?

就在这时。那位邻居郝某又向警方回忆起了一些案发后的不寻常事件。而这些情况再次让警方将目光转回到刘淦溪身上!

原来3月23日也就是尸体被发现的那天晚上。郝某接到刘淦溪打来的电话让其去自己家看看妻子余锦华在不在。郝某敲门没人回应便告诉他余锦华不在家。可刘淦溪却说如果看到余锦华回家就帮忙转告一下自己今晚要通宵打麻将。不回家睡觉。

这就让郝某感到很奇怪了。因为刘淦溪是个“花花公子”。什么时候见他向余锦华汇报过行踪?不过郝某当时也没放在心上。谁知第二天(3月24号)早上8点多。刘淦溪又打电话过来问余锦华回家没有。郝某再次前去敲门依然没有人回应。可听到这情况电话那头的刘淦溪大叫一声:“惨了。我今天看了报纸。那个蝴蝶谷女尸的新闻。刊登的死者照片与阿华非常相似。她身上穿的衣服也与阿华差不多。”说完就直接挂断了电话…

郝某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放下电话立即出门买了份报纸。根据报道刊登出来的死者衣服照片来看还真就是22号晚自己看见余锦华出门时所穿的衣服款式。不过自己也不是两人的亲属。更以为刘淦溪也会去报警。所以并未声张。

下午两点。刘淦溪终于回到住所。一见到郝某他就大呼道:“惨啦老哥。那具尸体真的就是阿华。我回屋看她的咖啡色衣服真的穿出去了。”

郝某听完楞了半天。你早上就怀疑是自己老婆了。一直没去确认?那你这6、7个小时都去干嘛了?当然。郝某也没好说什么。只是劝刘淦溪赶紧去报警。谁知刘淦溪却对他说:“等一等。我再考虑一下”…

这段证词最大的问题其实并非刘淦溪一反常态地向妻子汇报行踪。毕竟两人感情确实有了回暖说不定私下约定了什么呢?也不在于他怀疑余锦华身亡后没有立即去证实。因为他本来就是个“赌徒”。父母去世或许他都要先搓麻将的人;更不在于回家“确认”后又拖了3个小时才去报警(2点回家5点才去报警)。重点在于他是怎么看到报纸的?

你想想看。他们是几个“赌鬼”在通宵打麻将。如果这个时候已经打完了。刘淦溪出门随手买了份报纸看到新闻。为什么不直接回来查明情况反而要打电话问郝某?而如果牌局没打完。还要继续玩。他又是怎么看到报纸的?这些“赌徒”不可能玩了一半出门买份报纸来看吧?

所以。九龙侦缉总队凶案组在接到郝某的反映后立即对刘淦溪进行了仔细的调查。而根据他之前的交代。23日自己是在梨木树邨酒楼打牌的(不是他自己家的那间酒楼)。同时他们家住在牛头角。距抛尸地点比较远。因此探员们认为案发的第一现场应该在距离蝴蝶谷较近的梨木树邨。于是他们决定突击调查这间酒楼。果然就在一辆客车后车厢里发现4滴干涸的血迹。经化验。该血迹血型与余锦华吻合。

4月5日。警方拘捕了刘淦溪。然而他却大喊冤枉。表示自己案发时正在家睡觉第二天起来后就去打麻将了。可惜他只有余锦华出门之前的不在场证据。余锦华出门以后郝某以及别的邻居都睡了。没人能够证实他究竟是不是整晚都没出门(他们的4个孩子一直都寄宿在学校。未成年也没法作证)尤其是凌晨1~3点之间。因此虽然给予了保释但依然得随叫随到。而在此期间。他们调查了近百人。包括当时与刘淦溪一起打麻将的酒店员工。可4个多月的调查下来仍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10月10日。这个最大的嫌疑人被当庭释放…

其实释放刘淦溪我倒不觉得有太大的争议。因为他虽然看似嫌疑很大。可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甚至不是他所为的有力证据也足够充分:

第一。那个血型相符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相同血型的有多少人?当年的技术连究竟是不是余锦华的血液都无法判断。即便是她的也不能断定一定是遇害时流的血。因为被“正牌妻子”和父母“扫地出门”后两人住得远了。所以经常借酒楼这辆车外出。21号去接母女俩的时候也正是开的这辆车;

第二。这辆车并没有被清洗过的痕迹。以余锦华的伤势判断。如果第一现场在车上或者说血液没有凝固的时候就抬上去根本不可能只找到4滴“点状”血迹。那一定是片状。如果是凝固后才抬上去也的更是只会留下擦蹭状血迹而不是“点状”;

第三。当年没有手机。就算刘淦溪趁邻居睡着后偷偷溜出去。请问他是如何找到余锦华的?碰巧遇上的?

第四。关于报纸的问题他解释过。因为酒店有订阅早报。员工看到后又拿着这份报纸进屋围观他们“垒长城”。顺手就放一旁椅子上。而他起身上厕所的时候一转身就看到醒目的衣服照片…警方羁押了3位当时与刘淦溪一起打麻将的员工。审讯后并没有发现疑点;

第五。根据“远抛近埋”的规律。即便是刘淦溪作案也不太可能会丢在这里。因为他每天就牛头角住所与梨木树邨酒店之间来回。抛尸地刚好就是自己“每天必经之路”旁。1976年这里也不荒芜啊?同时余锦华胸部被“毁”但却未被毁容。而且那件咖啡色外套实际上还是披在她身上而非穿在身上的。以上种种给人的感觉是凶手虽然对余锦华刻骨仇恨但又很希望尸体被人发现并迅速辨别出身份。甚至让我认为凶手最希望的就是刘淦溪本人亲自发现!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阿甲已经证实了余锦华的确向自己提出分手。也就是说刘淦溪和余锦华关系确实在回暖甚至还有可能结婚。那请问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至少在余锦华没有改变主意(与阿甲分手)前刘淦溪是最没动机的吧?因为不仅宝贝女儿还是自己养。老婆也“夺”回来了啊?真要杀人的话不早就动手了吗?

所以我感觉这场“四角恋”的另外三位“主角”里面刘淦溪的嫌疑应该是最低的了。而除了他以及阿甲。还有一个“主角”也就是刘淦溪的原配妻子同样具备作案可能。因为:

①。实际上这个时候她是有充分杀人动机的。想想看。本来自己和刘淦溪是可以“破镜重圆”的。如今余锦华和阿甲分手。那不就意味着自己又要“被抛弃”了么?第一次发现“奸情”或许还只是气刘淦溪花心。第二次恐怕就恨不得将余锦华“碎尸万段”吧?毕竟这个女人都横刀夺爱让自己“被抛弃”两次了啊?这老板娘的脸往哪搁?

②。她有钱。即便不用自己动手。雇佣别人下手对她来说也不难;她有车。连刘淦溪那车都得去借。她却想开就开。运尸多方便?她有时间。要跟踪、锁定余锦华轻而易举;另外。实际上她的不在场证明也没有。只不过警方不好去怀疑她。也始终没有有力证据去调查、传讯她;

③。还是根据“远抛近埋”的理论。她起诉离婚(分居)后搬去了元朗。距离抛尸地点超过15公里。你再结合前面提到的“第五条”看看?就抛在距离“我”家很远但又是“你”每天必经的“繁华”路段…

④。法医判断凶手的力道并不太大。甚至都没有贯穿心脏。同时还是抓着余锦华头发行凶。哪怕失去反抗(甚至断气)后还“补刀”右胸破坏组织。所以数位犯罪心理专家都一致认为凶手就是个与余锦华有着刻骨仇恨的【女性】。她之所以会如此仇恨也因情而起!而虽然这些犯罪心理专家没有指名道姓是谁。可这件案子的凶手只能在刘淦溪、阿甲、刘淦溪“正牌老婆”之间产生。因此他们的指向性是非常明显的…就差直接念身份证了。只是不好说太明白吧?

当然。这些都是推测。阿甲的嫌疑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他是最后一个公开见过余锦华的人。动机也足够充分。更重要的是他的不在场证明完全可以“伪造”。朋友都喝醉了。也没法盯着看啊?这跟刘淦溪的情况有太大区别吗?何况法医推测的具体死亡时间也与他给出的“不在场时间”仅有1个小时左右的间差。说不定有误差呢?说不定证人时间点有记错呢?

无论如何。凶手只能是三人中的一个。哪怕是刘淦溪父母都没有任何可能(他们虽然一直在逼两人分手。但不可能雇凶杀孙女的生母。两人也很疼小孙女)。但46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答案。肯定也成为永久悬案了…

其他观点:

1999年的一个冬天。冬至过后家家户户都杀猪过年。不管谁家杀猪都会邀请乡亲们吃杀猪饭。我们村的一个老头他家有一个酒厂。专门用玉米粒煮酒。说是酒厂现在看来也就是小作坊。出事的当天同村的一户人家恰巧杀猪。就跟煮酒的老头说“他大爷。今晚就别去酒厂了哈。过来我家吃杀猪饭”煮酒老头也欣然答应了。但是过了一会儿煮酒老头就告诉杀猪的那户人家。说“你们吃吧。我就不吃了。酒厂没人看着不放心。这几天我家的狼狗每天夜里都冲着天哭喊呢。这个兆头不好。我要去酒厂看着去”杀猪的那户人家一听也不好勉强了。毕竟农村对这些还是比较讲究的。也就没留煮酒老头吃饭了。还跟煮酒老头说“好的 好的 趁天还没黑你去吧。明天过来吃也一样。”就这样煮酒老头就去酒厂了。煮酒老头从家里到酒厂需要经过一座山。要走山路。恰巧当天下午呢下大雪。路上堆起厚厚的积雪。等到第二天天才蒙蒙亮一个放羊老头去山上放羊就看到一个人倒在雪地里。放羊老头走过去一看差点被吓死。因为倒在雪地里的老头已经死了。眼睛被挖了。牙齿全部被敲掉了。脸部皮肤全部被戳烂了。根本看不清楚这人是谁。放羊老头一路小跑跑到村委会。带上村委会的人一部分去现场。一部分去当地派出所报案。但是去到现场的人压根就看不出被害人到底是谁。因为已经面目全非了。等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的时候让村委会的人挨家走访看看谁家的人昨晚没在家然后通过衣服来辨认被害人到底是谁。结果一通操作下来。确定是煮酒老头。但是等确定被害人是煮酒老头后雪都已经融化了。所以嫌疑人的蛛丝马迹都随着雪的融化而融化了。到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了都还不知道煮酒老头到底是被谁杀死的[流泪][流泪][流泪]

其他观点: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尚末破解的悬案积累很多。由于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流逝。战火的烧毁。往事随风而去一一包括重大悬案!选择几个至今为各界人士关注的悬案作为回答如下:

‬骆宾王 小伙伴们问你去哪儿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一《咏鹅》.唐.骆宾王

初唐诗人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不但这首犹如儿歌的诗流传至今。而且因为参与了因故由眉州刺史英国公。被贬为柳州司马徐敬业的叛乱活动代笔捉刀。写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样义正词严、气势磅礴的檄文。喊话“拥载李显。匡扶唐室”的政治主张。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至今不知去向而引发广泛关注。部将王那见为了自己的生存。将徐敬业兄弟杀了。投诚官兵。叛乱被彻底平息。

骆宾王究竟去了哪里?厚重的历史尘封下。露出几种说法:

第一说法肯定认为被诛杀了。巜资治通鉴》这样认为。《旧唐书》对此不持异议。

第二种说法是《新唐书》作了隐讳的修正。李显感念当年的具体情况。登上皇位后诏令郄云卿在全国各地广泛搜集骆宾王所遗诗作。并作关于他的下落调查;最后郄云卿提出了隐匿的推论。

第三种说法是骆宾王出家为僧了。地点是杭州灵隐寺。

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同样关注此事。并制作了专题片《骆宾王》。节目中。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骆宾王研究专家骆祥。可能是同宗同源的缘故。骆教授举证骆氏族谱上有关于骆宾王的下落:骆宾王逃出乱军中。隐身江苏南通一带的芦苇荡。后来客死南通。埋骨黄泥口。终年70岁。

小结。撇开叛乱一说。这位盛唐边塞诗人的先驱。所遗五言律诗。豪情壮志。振奋人心。希望骆教授的研究成果告慰诗人。

‬“鬼市”惊现女人头

在平津战役中。天津究竟是战是和?市长兼警备司令陈长㨗因为老上司傅作义的举棋不定而进退两难。

不过。置身事外的老百姓不大关心这些问题。他们面临的是开门七件事。每天都要为温饱而奔波。在天津的西广开(现在是广开街道办事处)。每天天不见光。就有人在这里转悠。等到天亮了。才不显山露水的散去。大概就是宋代所说的“夜聚晓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鬼市”!

鬼市其实根本没有鬼。它是一种早集、早市。一般都是穷哈哈的老百姓在这里淘一些平常的日用品。这里也是小偷们销脏的地方。他们顺手牵羊将别人晒的衣服往自己腰杆上一裹。转身就到鬼市出手。俗称“收浆”。

为啥子不叫早市呢?之所以取这个恐怖的名字、我的理解就是;第一。早上霜冻挂头。人冷得龇牙咧嘴。犹如鬼魅。

第二。天麻麻亮。视物模糊。有卖假冒伪劣东西的人。容易出手。比如卖“夜光皮鞋”的。用马粪纸(草纸)一层层糊在鞋模上。干透后形成硬壳。找点锅烟子染黑。再用动物油一抹。顿时油麻水光。那些乡坝头来检便宜的。自以为检到漏了。掏钱买了后。急速拐弯不见踪影。因为他听卖家说是偷一个百万富翁家的东西。

因为无关社会大碍。当局也懒得过问。但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案子却在这里发生了……

这天一大早。常在鬼市摆地摊的王宝器检到一个包袱。宝器以为自己得到“夜草”、“肥了!”赶紧抱在怀里回家。打开一看。吙哟!是一个插着金钗的长发女脑壳!宝器连滚带爬跑去警察局报案。

过了两天。又有人来警察局报案。在红桥区水沟里发现一具无头女尸。

警察局里的杵作把身头一对。果然属于一个尸身。死者是天津素香斋老板王晋元的小老婆刘氏。

警察局让王晋元来辩认。王晋元一见尸身不禁嚎淘大哭。再三要求警察局长李汉元一定要尽快捉拿凶手。

警察线人四出活动。终于查清刘氏死前曾经出现的地点是在红桥区永丰屯如意庵大街的吕祖堂。

顾名思义。这里供奉“纯阳真人”吕洞宾。负责执事的首座道长任立奎长得玉树临风。仙风道骨。引得很多大姑娘小媳妇都到这里向吕祖堂进香。

警方探员在暗访中。一个小道童透露。任立奎和刘氏在这里面“暗渡陈仓”。警察立即蜂拥而入。在吕祖堂搜索出刘氏失踪当天穿戴的首饰环佩。

在证据面前。任立奎低头不语。两耳光搧过去。任道长立即改趺跌为直跪。把自己的罪行全部抖落出来。

这类事情的经过大都是一样:刘氏要任道长和她双飞双宿。作一对自由鸳鸯。任道长当然不干。双方发生争执。任立奎激情之下。用供桌烛台把刘氏杀了。割下首级。用桐油布包好。准备择机外抛。却不料当晚道观有贼。把人头包袱偷去后发现不对。随手丢弃。却又在鬼市出现。被摊贩王宝器检去。尸身是任立奎趁势丢到河沟的。

结语

本回答举出骆宾王下落之谜和天津临近解放时发生的一件抛尸案。旧中国至今还有重大的悬案上百件没有结果。要破获这些历史悬案。只有等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4:31

    两人,的人,凶手,老头,阿甲,发现,死者,尸体,女儿,悬案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4:3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世界上有哪些至今未破的悬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4:31

    奇葩的“四角恋”关系中三位“主角”都成了嫌疑人。但到底谁是那个真凶却46年来都没有答案…1976年3月23日凌晨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