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答题中有哪些手法?
原创

语文古诗答题中有哪些手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1、直抒胸臆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2、融情于景

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托物言志

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托物起兴

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5、巧用衬托

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 “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春雨》•周邦彦)

6、联想巧妙

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晚次鄂州》卢纶

7、细节逼真

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8、欲扬先抑

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

9、欲抑先扬

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10、以动写静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11、以静写动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

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

13、以实写虚

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14、虚实相间

如:“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

15、乐景写哀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绝句二首》•杜甫)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越调•平湖乐》•王恽

16、巧用问答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杜甫)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

17、巧用比喻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8、巧用讽喻

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19、巧用借代

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度大庾岭》•宋之问)“长沙”代贾宜。

20、巧用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竹枝词》•刘禹锡);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丝”谐“思”。

21、巧用夸张

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

22、巧用拟人

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

23、巧用对比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雁歌行》•高适)

24、巧用白描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廷钧)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25、巧用典故

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

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纱行》贺铸)再如:如 “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

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再如“莫。莫。莫……错。错。错。”(《钗头凤》•陆游)

28、巧用互文

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白居易)

29、巧用曲笔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30、言有尽而义无穷

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开门见山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33、卒章显志

如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白居易)“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

34、首尾呼应

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如:“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南乡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写寻梅。全诗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

如:“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过山农家》•顾况) ;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小事。而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



其他观点:

古诗。包括文言文的题目。无非以下三种:

一是词语解释:其实就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二是句子翻译:先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一定要直译。然后将句子大意写出来 。就是意译。注意句式。比如倒装句。虚词。比如之乎者也。一定翻译准确。关键词不可翻译错。

三是内容理解:先看看能否引用原文句子回答。如果不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还不行的话就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一般情况下。前两种方法即能解决此类问题。

其他观点:

谢邀。希望对你有帮助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表达方式描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结构技法;以小见大、以景抒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2:44

    再如,巧用,白居易,实词,文言,月出,夜半,东吴,鸟鸣,板桥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2:44

    没想到大家都对语文古诗答题中有哪些手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2:44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