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原创

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

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是写给自己儿子的。实则是写给广大民众与后人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千百年来对后人影响至深。有些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把这八个字奉于案前。贴于书房。做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左右铭。更有历代许多爱国爱民优秀人物把这八个字植入心中。以资鼓舞。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圣人的教诲。传世的语录。智者的选择。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语出自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的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当时诸葛亮为了蜀汉国家大事。却很少去照顾妻儿老小。更是没有时间去教育儿子。只是用书信的形式来告诫儿子。做人、做事要静心专一。立志勤奋学习做一个有道德有情操对社会有用的人。

《诫子书》的原文是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古文译文大意为: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有一个强大而安静的内心。使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得到修养;在生活和工作里以俭朴、节约的习惯。培养出来高尚的品德。使自己变的高大而无欲。不恬静。没有办法明确远大理想。不排除外面过来的干扰。无法向理想奋斗并实观宏大志向。在学习时。必须要静下心来一丝不苟的去专研。才会做到。你的才华与你的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会有好的成绩。一旦有了纵欲放荡、消极怠工的思维。就不能勉励心志而使你变的精神不振。干起工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不能够陶冶情操。年华随着时间而不断飞驰。人的意志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的消逝。最终枯败零散。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困潦倒的破烂茅屋中。到头来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通过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信札。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实际生活中和日常工作中不难看出。人要不断的学习。不停的读书。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学到别人的经验。人生就会少走弯路。也能发现成功的捷径。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从古至今。在学问、行业上有所成就的名师大家。无一不是热爱读书尊于学习修养之人。

东晋时期车胤小时候家里贫穷没钱买灯油读书。将发光的萤火虫一块装进自己的袋子中。以此“灯”来学习苦读。终成一代名臣。为人公正。不畏强权。

曾国藩戎马半生。行军路上再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读书。青年时读儒家。领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年时读道家。希望延年益寿;晚年时读佛。现世的繁华已无意义。明确灵魂去往何方。

要读好书。如此才能“存好心、说好话、学好样、做好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我们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名句。鞭策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让我们发扬“静读”“俭朴”的优良传统。对于全天下每一个家庭而言。读书是最好的习惯。勤俭是最好的持家本领。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动力和源泉。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无不体现出了“静”的状态。让我们去用心体会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这是无疑的。就像清代姚文田所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静读书。俭持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好的公德课。你努力工作。拼命挣钱。想为家庭和子女留下更丰厚的物质财富;却远抵不上给孩子最好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资产不一定是财富。而教育一定是财富。知识一定是财富。勤奋塑造性格。读书提升灵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孩子将拥有灿烂、美好的一生。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牢固树立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生活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严厉打击“贪污受贿”的不法分子。消除一切“黑恶势力”。把蓝天白云归还于人民!我们要坚定不移按照习总书记在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时強调。高举旗帜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进。


其他观点: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礼记·大学》)这是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如果我们要修身。不能静下来。心浮气躁。不能反诸己以自省。就不能专心致志地向大自然、向社会去学习。就无法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历历在目。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7:53

    自己的,子书,蜀汉,俭朴,最好的,儿子,财富,的人,奢侈,是一个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7:53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7:5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