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
原创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史学界把唐朝历史分为4个阶段。即初唐618年—712年。盛唐712年—766年。中唐766年—836年。晚唐836年—907年。其中。盛唐与中唐的分界点就是“安史之乱”。从唐朝国祚来看。安史之乱前的150年是唐朝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极盛的辉煌阶段;而经过安史之乱的巨大打击后。唐朝居然又延续统治了150年之久。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安史之乱后的政治改革:藩镇政治体制的重建与巩固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就是唐朝政府形同虚设的藩镇管理体制。放纵地方节度使不断坐大。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起兵谋反的局面。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喘过气的唐朝统治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削弱和夺取地方节度使的控制力。

779年。吐蕃、南诏入侵四川。以往这种事都是由中央政府指挥地方节度使出兵平乱。但唐德宗却派出中央神策军。在平乱的同时。渗入到藩镇军队中。从巧妙的解体了藩镇势力。

此后。藩镇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中央控制的藩镇数也远远多于地方独立的藩镇数。唐宪宗时期(807年)。据《资治通鉴.卷237》载:

“是岁。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外。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天宝税户四分减三”。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完全臣服于中央政府下纳税的州郡有49个。而此时。完全独立的藩镇才仅仅只有5个(即淄青镇。范阳镇、魏博镇、成德镇、淮西镇)。况且这着藩镇名义上还臣服于唐朝。

二、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强大的经济财力支撑。

安史之乱之所有没有取得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打击到唐王朝的经济基础。古语有言:苏湖熟天下足。唐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镇。仅仅苏杭二地每年为唐朝政府纳税的数额就超过了西北诸镇。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因战乱人口大量锐减。经济惨遭破坏。正是江南地区持续雄厚的经济供给才给了唐王朝平乱的基础。

三、思想领域的儒学复兴运动。为唐朝王延续寿命起到了致命的作用

经历过社会动乱的人。都是渴望和平的。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人民都渴望过上稳定的生活。同时经历了唐朝的盛世和安史之乱的杜甫有诗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

唐朝统治者们当然也知道。统一思想对于一个大一统帝国的重要性。在安史之乱前。佛道盛行。人民思想领域混乱。十分不利于帝国的统治。因此。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就进行了儒学复兴运动。利用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期望。“独尊儒术”。大肆传播儒家的封建忠君、三纲五常思想。强调自身政权的统治合法性。从而为延续唐朝的寿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唐武宗时期。为了突出儒家的统治地位。打击其他异教思想。甚至出现了灭佛毁道的“会昌法难”事件。从根本上讲。这一事件的根源就在于封建王朝统一思想的需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后又延续了150年的寿命。除了其适时的改变统治思路。巧妙的解决了藩镇格局这个面前棘手的难题外。还成功地维系了江南地区的长期稳定和赋税征收。从而为帝国的正常运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思想领域的儒学复兴运动则为唐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长期有效的支持。为延续了唐朝的寿命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他观点:

答:比起安史之乱前。大唐王朝远播四方的强大荣耀来。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却也有个公认亮点:命硬。

安史之乱结束后。差点被要了老命的唐王朝。也基本是被大放血:河西走廊和安西尽数沦陷。吐蕃的铁蹄一度杀到长安眼皮底下。中原大地也是藩镇四起。各处藩镇画地为牢。动不动就与唐王朝叫板。内部还有宦官朋党来回折腾。中晚唐一个半世纪里国都沦陷了六次。天子也外逃了九趟。每一次都是眼看要凉凉的模样。但即使这样。这内外交困的大唐。竟把这绝大多数的难关都挺了过去。硬是苦撑了150年。

而且除了硬撑外。这风雨飘摇的一个半世纪里。唐王朝还又缔造了一系列治国业绩。一度打服藩镇重创吐蕃。几乎追近了盛唐时代的荣光。如“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历中兴”等辉煌时代。更是闪耀史册。再对比一下安史之乱刚落幕时。唐王朝那一片烂摊的模样。就更得感慨一声:百病缠身的唐朝。能苦撑一个半世纪。确实是个奇迹。

为什么能有此奇迹?除了后世史家大书特书的。中晚唐各位帝王将相们的彪炳功绩外。下面三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却也是大唐“命硬”的重要原因。甚至比起流光溢彩的“唐朝英雄”们来。这几个因素。更有着超越历史的思考意义。

因素一、通海夷道

一场安史之乱。唐朝遭受的一大重创。就是被“断血”。作为丝绸之路主干道的河西走廊与安西要地。几乎全落入了趁火打劫的吐蕃之手。除了取道回纥的草原丝绸之路外。大唐对外的陆路交通几乎被断绝。经济损失无比惨痛。战略态势更严重被动。坐拥丝绸之路的吐蕃。除了能轻松享受“红利”。更拿丝绸之路当跳板。一次次对唐朝发起打击。甚至连长安都一度落入其手。

但是。就是在这惨淡的态势下。千里之外的东南大地。另一条对外要道。却悄然为唐朝搭起了“新血管”:通海夷道。随着唐朝造船技术的进步和对外贸易的火热。东南的海上贸易。也进入了繁荣期。以同时代阿拉伯人的记载。当时性能优良的唐朝船由于体积太大。竟连波斯湾都开不进去。每次造访中东。都得提前换小船进港。

而在安史之乱大幕落下。河西走廊一片血雨腥风的年月里。劈波斩浪的大唐海船。却早为唐王朝开出了新路:以《新唐书》记载。这条“通海夷道”以广州为起点。主要分为一条线路。一条向南抵达印尼爪哇。一条向西抵达伊拉克巴格达。还有一条更是延伸出去。直达东非海岸。换句话说。当时从广州乘船出发。就可通航全世界。

于是。从中晚唐年间起。原本就贸易火热的广州。更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当时唐朝在广州实行优惠的贸易政策。“百分之三十”的低关税与唐朝政府高效的行政效率。更叫广州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外商。唐代宗大历年间时。每年造访广州的外国商船。就有四十艘之多。广州的港口上停泊着“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笔记里估算。中晚唐时期。仅广州一地的“外国常住人口”。就有十二万人之多。

火热的海外贸易。不但令“海外宝货”大量涌入。更让丝绸瓷器等中国物产源源不断出口。赚取丰厚的利润。在陆路丝绸之路断血的情况下。大唐的海外贸易。从此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到了晚唐黄巢之乱的前夜。为了方便丝绸的生产和出口。广州城一度大面积栽种桑树。火热的贸易利润。也给极度“缺钱”的大唐王朝。每年及时补血:“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瞻江淮之求”。困境里的大唐经济。就这么被“通海夷道”盘活。

同样重要的还有政治意义。安史之乱后。广州除了是经济重镇。更是外交的“窗口”。唐朝除了要应对一拨拨藩镇叛乱。西线更要面对吐蕃的磨刀霍霍。唐德宗年间时。名臣李泌制定“困蕃之策”。通过联络大食、南诏、回纥等“邻居”反制吐蕃。可河西走廊已经沦陷。联络大食就只能走海路。于是大唐的外交使节们也临危受命。一次次从广州出海。冒着风浪跋涉万里……

因素二、茶叶贸易

而比起这条“黄金通道”来。另一个新兴的“黄金产业”——茶叶贸易。更对大唐有着救命的意义。

小小茶叶贸易。对大唐能有多少意义?这意义。可大了去了。虽然中国人喝茶的习俗历史悠久。但直到唐代时。饮茶风气才风行全国。中晚唐年间起。多山地丘陵的江西地区。茶叶已大面积种植。仅是在江西景德镇市的浮梁县。当时每年就“出茶七百万跎。纳税十万贯”。白居易《琵琶行》里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的就是当时江西茶叶火热贸易的盛况——每年茶叶成熟时。唐代四方商人都云集江西。带着真金白银来卖茶。

这些引发火热交易的茶叶。当时最重要的一条贩运线路。就是沿漕运送到长安后。再贩运到回纥西域等地。这条贸易线路带来的。可不止是丰厚的经济收益。更用大唐国防建设的重要筹码:安史之乱后。产马的河西走廊沦陷。大唐原本用于丝绸之路贸易的绸缎绢帛大量减产。可为了对抗吐蕃。大唐依然急需优质战马组建骑兵。茶叶。就成了新兴的“刚需”货物。

比起强敌吐蕃来。当时作为大唐“实在亲戚”的回纥。虽说和大唐也时战时和。但茶叶。却是回纥当时最不可缺的宝货。为了大唐的茶叶。回纥与大唐昔日的“绢马(丝绸换战马)贸易”。被新兴的“名马市茶”取代。大唐可以用优厚的贸易条件。源源不断从回纥获得战马。安史之乱后一度萎靡的唐军。也经过这一番苦心建设后满血复活。再度拥有了强悍的骑兵部队。

同样重要的。还有李泌的《困蕃之策》。在这个谋略里。回纥的态度才是成败的关键。而有了每年繁荣的“名马市茶”贸易。回纥的“立场”也就有了更稳定的保障:别管有多少过节。就算为了茶叶。也要铁了心站“实在亲戚”大唐这边。所以一度攻陷长安的吐蕃。这才陷入了“困蕃之策”的大坑。到了唐德宗年间时已“兵众寖弱。西迫大 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防”。对唐朝国防安全的威胁大大减轻。

因素三、淮颍水道

但俗话说得好。打铁还要自身硬。唐朝能解决这个国防难题。关键还是重建了一支强大的西北唐军。这支军队不但多次力挫吐蕃。更在后来唐宪宗的“削藩”战场上大显身手。可要想组建强兵。粮食问题更是关键。这。就是大唐“命硬”的“另一因素之——江淮漕运里的“淮颍水道”。

哪怕在盛唐年代里。唐朝强国的一大支撑。就是发达的漕运。东南充足的粮食。每年通过漕运输入关中平原。最多时每年多达两百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漕运也惨遭打击。输送量基本只剩了盛唐年间的一半多一点。但即使如此。这也是此时大唐的“救命粮”。

而在唐朝各条漕运线路里。江淮漕运更是意义重大。这条线路可以把充足的东南粮食。一年年供应长安、可在中晚唐时代里。这条线路也是风险最大。藩镇割据的局面。导致漕运线路经常被阻断。特别是唐德宗年间时。各地藩镇如果作乱。首先目标就是“江淮漕船”。如果这条“血管”不通。唐王朝基本就是提前“歇菜”。

所以。自中唐年间起。唐朝的统治者。都把漕运的重点。盯在了“淮颍水道”。这条水路沟通关中与东南。是整个江淮漕运线路上最重要一段。于是从唐代宗年间起。唐王朝就不惜血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疏通河道。终于在唐宪宗年间时彻底完成了改造——唐朝打通了“琵琶沟”路段。将这条水路大大缩短。

而其中的意义。也是立竿见影:唐德宗贞元二年时。沿着江淮漕运送来的漕米。就曾让唐德宗喜极而泣:“吾父子得生矣”。唐宪宗年间。随着淮颍水道的治理完成。唐王朝以畅通的物资供应。支撑了平定淮西藩镇的战事。特别是琵琶沟的开通。更让“师人坐受其饱”。而东南丰厚的贸易收入。火热的茶叶交易。也是沿着这条水路贩运四方。可以说。就是这样一条路。给百病纠缠的大唐心脏。艰难“搭了桥”。

如此“搭桥”的贡献。抛开王朝兴衰的立场。自然也有多少感慨收获在其中。

参考资料:张经纬《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卢厚杰《唐代财经问题与国家治理研究》、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史》、张世民《杨良瑶:中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新唐书》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其他观点:

唐朝前150年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牛逼的国家之一。但这后面150年。因为经历了安史之乱。确实开始走向了衰弱。

那么。她是如何一步步由盛转衰的呢?这里面。还是有挺多故事的。

首先。安史之乱调侃地来说就是:唐玄宗带着妹子杨玉环去泡温泉。被安禄山抢了衣服还一通打。

这种老大光屁股被揍的尴尬的场面。导致了极其尴尬的结局:曾经最牛逼的君主被打到旮旯角。从此压不住手下的啰啰了(藩镇节度使)。

这通俗的说。就是当老大的。居然被手下给打了。

安史之乱持续了7年零2个月。之后唐王朝存活了150年左右。

那么。咋活150年的呢?

第一 、当然是因为:钱包没顺走。银子还在手

安史之乱的波及范围主要在河北一带。南方基本很安全。

这导致南北方经济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北方十室九空人都跑了怎么赚钱。于是南方被重重地奶了一口。当然闷声发大财。

再加上大运河可以把南方的钱粮直接运输到北方。等于。江南能够源源不断提供大笔现金。而且是X付宝即时转账。立刻就能招兵买马。

“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以前南北炫富:南方完败

后来因为北方战乱。南方慢慢就发展起来了

第二 、皇帝吸取了教训。找最忠诚的心腹来统领军队

打架这种事。重要的不是打谁而是找谁来打。

大唐在安史之乱上面栽跟头。主要是因为信任了小弟安禄山。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拿炮帮忙打架的小弟一定要是自己人。

经过深思熟虑。排除了每次都跑的最快的文官。以及有犯事前科的武官。那就只有鱼朝恩了。

鱼朝恩是唐代的宦官。安史之乱发生后。随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

鱼朝恩统率的这支神策军。基本上。唐朝后期打架输出全靠他们了。

第三、后面的皇帝。基本在位要做的事情都是打藩镇了

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每天主要做的是3件事:吃饭、睡觉、打藩镇。

哪位皇帝大神打得好。就强行续命一波。要是打不过。那就狂掉血。

提前剧透一下:大神还是挺多的。

762年-779年 共17年

大神一号代宗夫妇

作为安史之乱结束后第一任接盘侠。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可攻可受的能力。

面对几十个有钱有权的节度使。卖萌的卖萌。拉拢的拉拢。恐吓的恐吓。好歹把大唐VS节度使们的局势差不多稳住了。

(收复两京、 登基除奸、荡平余孽。)

780-806年 共26年

靠谱队友: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

背靠大神好乘凉。这两位皇帝基本没有重大失误。在位期间属于不功不过的状态。

(德宗皇帝初总万机。励精治道。

顺宗皇帝永贞革新。打击宦官势力。革除弊政。)

806年-820年 共15年

大神二号宪宗上线了

宪宗一出现就打破了被压制的劣势。彻底把藩镇狂揍了一通。

神清气爽之后。被打了的藩镇基本可以服服帖帖分为4类:

1、不怎么听话但是得怕皇帝的:

2、帮忙震慑楼上的:

3、帮忙打吐蕃回鹘的:

4、帮皇帝赚钱的:

宪宗皇帝削藩镇成功。史称元和中兴。

他就是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里的“明天子”。

821-840 共20年

傻叉队友三人组:穆宗敬宗文宗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大神宪宗留下大好局势。愣是被这父子三人玩坏了。不仅没有揍到藩镇。还被身边的太监揍。

穆宗骄奢放荡。导致河北三镇叛变。

敬宗18岁被宦官杀害。

文宗受制于宦官。抑郁而死。

840-859 共19年

强强联手的挽尊大神:武总宣宗

这两位大神人称:一个大牛人一个小太宗。把楼上3人玩坏的锅愣是稳稳接好了。

武宗:重用宰相李德裕。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史称会昌中兴。

宣宗:唐宣宗大中之政。有贞观遗风。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859-907 共48年

战五渣:懿宗。僖宗。昭宗。废帝李裕。哀帝李柷

可惜。唐朝最后五个全都是战五渣。后来他们就再也没等到一位能carry的大神。

直到公元907年。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柷被朱温毒死!

而。那个曾经最厉害的唐朝也就轰然倒塌了!

纵观安史之乱后150年。其中有80年都是大神在力挽狂澜。

但是。最后还是败给了一群猪一样的队友!

------------------------------

【喜欢作者的清奇画风和文字。欢迎来关注:朕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21

    安史之乱,唐朝,大唐,藩镇,吐蕃,王朝,漕运,晚唐,大神,贸易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21

    没想到大家都对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21

    史学界把唐朝历史分为4个阶段。即初唐618年—712年。盛唐712年—766年。中唐766年—836年。晚唐836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