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明培养姜维做为接班人,为什么在临终前把军权交给杨仪?
原创

诸葛亮明明培养姜维做为接班人,为什么在临终前把军权交给杨仪?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诸葛亮从没有说过让姜维接班

姜维是凉州天水郡冀县。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直到蜀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军出祁山。由于当时曹魏郡守的抛弃。姜维投降了蜀汉政权。

从此姜维在诸葛亮帐下谋差。当然也非常受到诸葛亮重用。从一个降将到仓曹掾、奉义将军、阳亭侯。到诸葛亮去世时候的中监军、征西将军。但是诸葛亮从来没有说过让姜维做自己的接班人。

其实大家能够有如此想法。完全受到演义小说影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收服姜维上确实花费了一番心思的。在姜维投降后。诸葛亮拉着姜维的手说:“哎呀。我自出茅庐以来。寻遍天下贤才。就是准备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他。一直找不到人。今天遇到了你。我的心愿算是达成了。”姜维听后当然也很激动。

诸葛亮重用姜维。但不会让姜维接班

姜维是凉州人。属于争取对象。然而诸葛亮是蜀汉政权包括了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东州集团三方势力。诸葛亮是不可能让新进来的姜维接班的。

根据《三国志·蒋琬传》里面记载。诸葛亮曾经秘密上表后主刘禅说推荐蒋琬。认为若自己不幸去世。可将“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朝廷就任命蒋琬为尚书令。很快又加升都护、假节。兼任益州刺史。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诸葛亮临终将军权交给杨仪的问题

杨仪。荆州襄阳人。最初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为功曹;之后关羽派遣杨仪到成都出差。受到刘备接见。刘备赞赏其才。被擢升为尚书;由于与尚书令刘巴闹别扭。被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杨仪出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其实这一切都不是诸葛亮愿意看到的。当初之所以让杨仪牵头负责。因为杨仪身为长史。是最适合统筹全局的人选;就这诸葛亮还不放心。给他安排了费祎、姜维两个人帮忙。结果还是让杨仪搞砸了。

事实说明。诸葛亮在识人方面。与刘备相比还是相差一个层面滴。

其他观点:

在正史的记载中。诸葛亮从来也没有培养过姜维做为接班人。诸葛亮仅仅是欣赏姜维的才能。并且重用他。但重用并不代表就是培养姜维作接班人。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领益州牧。是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而姜维是魏国降将。姜维的身份决定了自已永远不可能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哪怕姜维的才能越高。能力越强。也绝对不可能作为接班人。

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身份问题。政治不仅仅是选人才。更多还要考虑其它政治因素。如团结大多数政治势力、平衡权力、政治派别等等因素。姜维哪怕人才再强。后期在蜀汉官至大将军。在蜀汉的朝廷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反对派反对姜维。讽刺的是。这其中还包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诸葛亮的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这是诸葛亮在临死前指定的。并且后主刘禅也是按照诸葛亮的遗命来安排诸葛亮去世后的人事变动。并选择了蒋琬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而费祎作为候选继承人。

诸葛亮作出这样的接班人安排。是有着自已的考虑的。诸葛亮选接班人。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政治出身。

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必须是荆州派。荆州派你可以理解为出自于荆州地区的士人或武人集团。这是蜀汉政权的政治结构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蜀汉政权在北方元老派。如关羽、张飞、孙乾、简雍、糜竺去世后。人员调零。内部政治势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荆州派。二是东州派。三是益州派。

东州派是指从长安及三辅地区流亡到益州的外地人统称。主要是刘璋时代的势力。刘备入川后被刘备收编。成为蜀汉的一股政治势力。这其中有李严、法正、孟达等人。这部分政治势力处于拉拢的状态。

益州派则是益州本土土生土长的士族豪强。这部分政治势力处于受打压的状态。

而荆州派是蜀汉政治统治的骨干力量。是保证政权稳定的基石。因为刘备政权在益州建立起来。就是外来政权。必须依靠外来势力维持统治。否则政权会不稳定。这是蜀汉的国策。更改不了。诸葛亮也不例外。而蒋琬和费祎作为荆州派的杰出代表。被诸葛亮选为接班人。

2、才能

蒋琬和费祎的才能是经过诸葛亮确认过的。这个就不用怀疑了。尤其是他们处理政事的水平。蒋琬的气量很大。能够宽容待人。老成持重。而费祎则是居中调停。沉着冷静。处事公平。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同列蜀汉四相。

3、忠心及道德品质

蒋琬和费祎同时对蜀汉忠心耿耿。这从他们日后执政也能看出。并且在道德品质上。也是公认的高尚。而杨仪之所以没有被诸葛亮选为接班人。并不是他的出身不行。也不是他的才能不行。而是杨仪的道德品质不行。杨仪的才能不输蒋琬、费祎。但是道德品质则差远了。

诸葛亮去世后。为什么大军是杨仪率领?

很简单。杨仪是当时诸葛亮丞相府的长史。相当于诸葛亮的秘书长或幕僚长。是诸葛亮手下最有才能。官职最高的文官。诸葛亮死后的命令是:率领大军撤退回到成都。理应就应该由杨仪率领大军撤退回成都。

当时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不在五丈原军中。而在成都。当然不能领导军队回撤。而费祎、姜维等人资历太浅。又是军中的武官。魏延是不听从命令的。其它人也没什么人了。只好让杨仪负责领导军队撤退回成都。

诸葛亮的遗命仅仅是让杨仪率领军队回到成都。并不是给杨仪兵权。况且回到成都后。杨仪就被封了一个虚职--中军师。没有部属。没有实际的职权。差不多就是参谋一样的官职。这相当于就是弃用杨仪了。并没有重用杨仪。

没有重用杨仪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杨仪的性格问题和道德问题。杨仪这个人不能顾全大局。性格狭隘。 睚眦必报。杨仪不仅不是接班人。也没有重用他。相对于杨仪而言。姜维虽然没有作为接班人。但是却重用了姜维。比杨仪强多了。

其他观点:

【诸葛亮。死前把军权交给杨仪。多智近乎妖!!!】

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这里的军权其实指的是在诸葛亮死后。退兵的权力。

然而在诸葛亮将死之际。这个权力在很大意义上就等于整个蜀国权力的交接。

我们看一下。当时诸葛亮在整个蜀国可以选择的(权力)继承人有:李严。姜维。费祎、杨。蒋琬。魏延。(皇帝太小了。不考虑。)

当然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原定继承人其实是蒋琬。我们这里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他要把军权交给杨仪。而不是姜维或者别人。

我们先说李严。李严。东州派。刘备指定的顾命大臣。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此时已经被贬为庶民。

(诸葛亮病发突然。他不在军中。军权是绝对交不到他手上。)并且史实证明。就算他在军中。诸葛亮也不可能启用他。

有史料记载: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顾激愤也。”

这里的李严即李平。按照习惯还是称为李严。 上面这句话。意思是: 李严平常寄希望于诸葛亮能够再度起用自己。断定他的继任者做不到。

从这条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诸葛亮指定蒋琬接班。类似于后世的秘密建储制度。没有公开。除了当事人没有其他人知情。

不然的话。李严要是知道由资历不如自己的蒋琬接班。他早就 愤愤不平。甚至在诸葛亮死前就铤而走险了 。

诸葛亮在逝世前。对于等待东山再起的李严不 置一词。加上不动声色的秘密指定继承人。 . 实际上己经宣判了李严的死刑。

以诸葛亮对李严脾性的了解。这一手“安乐死\"看起来是有意为之。

下面我们再来说魏、杨二人。魏延。元从派。军方首席。此时位于前线。 杨仪。荆州派。幕府首席。此时位于前线。

他们两人素有不和。

这一次退兵托付。不异于权力交接。交给文宫而不是桀骜不驯的大将。是最稳妥的做法。

退一步进。假如托付给魏延。以魏延糟糕的人际关系和粗浅的胸襟城府。即使他平安回到成都也势必将朝堂推入动乱中。还有很大的可能会谋反。

文武不和在历史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关健还有他与汉中诸将的关系也很微妙。虽然没有与杨仪的那种剧烈冲突。

但看史实中王平、马岱的表现。还有吴懿、 姜维等人晋封县侯的非常跃升。 可以判断诸将在选边的时候也不会和他站一起。

如果排除武将。只选文官。那么。指定的领军者就有讲究了:蒋琬。李严在成都。不在前线。排除;费祎、姜维(文武双全。也可算文官)的资历地位不足。排除。

只有杨仪。随行军中,既是幕府首席。资历地位也足够。又绝不会与魏延妥协。将是斗争时最死硬的主心骨。

前面我们说到了。诸葛亮的继承人其实是蒋琬。诸葛亮他对魏延和杨仪两人只是用其才而已。

然而仓促之际。敌我矛盾为先。人民内部矛后 为后。两害相权取其轻。作为临时救场风员 杨仪显然更为合适。

杨仪、魏延品行有亏。但是诸葛亮这样的政治家又岂会简单的把人。分作好人坏人?

法正睚眦必报、孟达叛降敌国、李严鳞甲难近。诸葛亮都能容忍、合作和安抚。而且诸葛亮甚至。还为了魏延。责备处罚。官在其上的元从派刘琰。可见一斑。

要只因为平行有亏。诸葛亮不用魏延、杨仪?那就太小觑了诸葛亮的胸襟之阁和城府之深。

杨仪和魏延两个人。其实都是功高难制的人。也只有诸葛亮在世。才能压制住他们。在诸葛亮心里。他们已经都被判了死刑。选择杨仪也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要清理功高难制的杨、魏二人。正史所描绘的正是最优路径:先团结所有人干掉魏延。至于杨仪。脱离军权回到成都就没有了威胁。而蒋琬远在成都。军权只得归了杨仪。

蒋、费可以智取杨仪。而难以力敌魏延。

罢!罢!罢!只能是杨仪了。

从结果来看。蜀国虽有动荡。还是承受的起的:蒋琬顺利接班。汉中诸将都保留下来;魏延招致成都朝廷和汉中诸将的围剿。杨仪脱离军权后被冷置。

军方、幕府的两位首席在诸葛亮之死后。迅速失意离世。蜀国的进取能力大减。这也部分促成蜀国转变战略。由进攻改为防守。

蒋琬。费祎接班。更是明确表态咱们都不如诸葛丞相。保境安民就好。而他屡屡实行“破坏制度”实行大赦。也从侧面反映蜀国国力己经到了极致。不得不矫枉过正。

总结来说。诸葛亮将退军重任交给杨仪。是深

谋远虑的安排。而最终蒋琬能够顺利接班。也

并非无心插柳的结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6:45

    蜀汉,益州,荆州,接班人,成都,军权,政治,蜀国,政权,刘备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6:45

    没想到大家都对诸葛亮明明培养姜维做为接班人,为什么在临终前把军权交给杨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6:45

    诸葛亮从没有说过让姜维接班姜维是凉州天水郡冀县。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直到蜀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军出祁山。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