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原创

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秦国丞相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了秦朝历史上的大功臣。可以说深得秦始皇信任。独揽大权的一位丞相。他秉承他的法学学说。借助秦始皇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和郡县制。打击宗室力量。他力主禁书令和禁私学。阻断了后来的挑战者。李斯一时间风头无两。这也膨胀了李斯的野心。所以他不会辅佐倾向于儒家的扶苏而是更喜欢一位在他的影响下不会有所作为的君主。这样才能巩固自身的地位。只要秦国不亡。他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与权利。

其次。反过来讲。扶苏上位。他们俩一个法家一个儒家。水火不相容。扶苏更愿意亲近蒙氏兄弟。所以扶苏登位蒙氏兄弟势必会取代他的位置。而丞相落马沦为客卿的后果也是李斯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李斯接受了赵高提议。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两个人可以说是同流合污。一拍即合。

最后。扶苏是不是李斯女婿还有待于考察。历史记录并不详细。秦朝的朝代背景下。即使有这层关系恐怕也是另一种操控人心的手段罢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学术的不同。造成如此格局。因为。扶苏是儒家思想。李斯是法家思想。刚好赵高也是法家思想。胡亥是赵高的学生。当然是法家思想。而当时秦始皇治国。沿用了商鞅法家体系。所以。扶苏就显得格格不入。就连秦始皇也不太喜欢扶苏。

不过。我以为李斯不一定就不帮扶苏。也不是说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这一点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只是我想。李斯当时是秦王朝的左丞相。右丞相是冯去疾。以左丞相为大。李斯确实是实权在握。他支持谁。在秦王朝中。谁就势力大。并且作为秦始皇的老丞相。以李斯的学识与修养也明白扶苏与胡亥的高下优劣 。应该懂得为国家着想。从这点想李斯也应该支持扶苏。

问题是。当秦始皇在沙丘去世后。从拟诏到用印。都在赵高手中。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即就是赵高没有篡秦的想法。胡亥继位。就凭皇帝是他的学生。他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在这种情况下。赵高必定要拉李斯入水。肯定许李斯许多好处。只要支持他一起拥立胡亥。好处一定不少。但从官位来看可能性不大。李斯已经是左丞相。除秦始皇外。应该是最大的了。可以想到赵高一定还用了威胁的办法。不光威胁到李斯左丞相的官职。还可能威胁到李斯的生命!使李斯不得不支持赵高!

如果是李斯受赵高的威胁与控制。使他帮不了扶苏。那李斯肯定后悔死了。他应该早些时间扶持扶苏为太子。也就不至于关键时刻受制于赵高!

所以。李斯可能是根本不想帮扶苏。也可能是在秦始皇去世后。李斯受赵高制约。想帮扶苏也帮不了。最终历史事实是李斯帮赵高。一起逼死扶苏。扶胡亥继位!最终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



其他观点:

一提起秦朝丞相李斯。就想到了“李斯三叹”。李斯从平民一直做到大秦丞相。在其一生旅程中。曾发过三次感叹:第一次是溷鼠之叹。在李斯年轻时。曾做过比较低级的小官吏。他经常去侧所。看到厕所的老鼠惊慌失措地啃吃着肮脏的东西。一旦看到人或狗进入时。就迅速地逃跑了;而一次他进入大粮仓时。看到那里的老鼠吃得又大又肥。见到人进来。依然不慌不忙。慢悠悠地离开。由此李斯感叹到:“一个人的生活好坏。就想老鼠一样。关键在于所处的环境的好坏。要想有好的环境。人就要努力奋斗。”于是他就求学投奔了荀子门下。第二次是李斯位极人臣之叹。李斯做了丞相。深得秦始皇的信任欣赏。据《史记》记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一次李斯过生日与儿子们在家宴饮。朝廷百官都来祝贺。门前车马不绝。一时风光无两。李斯却感叹说:“以前我听老师荀子说过。事物禁忌太过分。我李斯本是上蔡一布衣。现在却位极人臣。富贵之极。物极则衰。不知道将来我的归宿在哪里!”第三次是黄犬之叹。李斯为永保自己的名利富贵。不惜与宦官赵高私改秦始皇遗旨。改立胡亥为帝。逼死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不成想还没过两年。在朝廷的激烈权力斗争中。李斯就被赵高陷害。自己被判腰斩。并夷三族。临刑前。李斯对儿子们说:“我想和你们再牵着黄犬一起到上蔡东门猎兔。又怎么能够!”说罢父子抱头。泪如雨下。第一次感叹。李斯醉心富贵;第二次感叹。李斯虽感知物极必衰。却不能放下富贵;第三次感叹。他终于明白与家人过平淡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但为时已晚。由此可见。李斯一生追名逐利。太过自私。他是不配做大秦丞相的。作为一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负国家万民。当胸怀天下。以大义为重。以国家命运为重。很显然。李斯没有做到。他汲汲个人富贵。欲保永久。作为大秦丞相。迫于赵高的威逼利诱。与赵高狼狈为奸。丝毫不顾大秦命运。致使大秦仅二世而亡。李斯当为大秦罪人。最终他被腰斩并夷灭三族。也当是罪有应得了。


那么李斯为何不帮公子扶苏。而是屈服于赵高了呢?有人说扶苏学的是儒家。而李斯学的是法家。二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这就有点扯远了。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其实是儒家出身。他很多学说还是师承儒家的。他虽在一些政治主张上偏离了儒家。但大方向还是儒家的王道理论。李斯师承荀子。应该也学习了不少儒家思想。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他更倾向于法制而已。据说公子扶苏师承儒家。有仁爱之心。但扶苏只是个无实职的公子而已。与李斯的思想并没有发生过激烈的碰撞。如果二人有过大辩论的话。一些史料上应该有所记载。因此说二人所学不同。就猜测李斯不拥护公子扶苏。那是没道理的。公子扶苏上位。他可以用一些事实来改变他的思想嘛。其实李斯真正帮助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还是自己的私心在作怪。据《史记》记载:(赵高)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崐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从《史记》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李斯之所以帮赵高篡改遗诏。一个是公子扶苏与蒙恬深厚。扶苏当了皇帝。必定任命蒙恬为丞相。李斯怕失相位。二个是李斯极想永保自己及家庭的富贵。从李斯三叹中可见。李斯是很汲汲于名利富贵的。他虽感到了自己富贵已极。感到了荀子物极必衰的道理。但他却始终执迷不悟。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一物极必衰的哲理。他只一心贪图永保富贵。却忽视了应该怎样做好丞相。私心太重。因此才陷入了赵高的圈套。如果他真的理解作为丞相的重要性。还能和一个小小的中车府令去密谋篡改皇帝遗诏的事吗?如果他没私心。还能助赵高做出逼死公子扶苏和蒙恬的事吗?李斯才有余而德不足。私心太重。正因为这样。他做了大秦丞相。才造成了大秦的二世而亡。也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了悲剧。


至于公子扶苏是不是李斯的女婿的事。却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的。《史记》上只记载了李斯的儿子们都娶了秦皇族的公主。李斯的女儿都嫁给了秦皇族的公子。但秦国皇族是有很多公子公主的。仅秦始皇就有二十多个儿女。李斯才有几个儿女。能配得过来吗?公子扶苏是李斯女婿的事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通过一些含糊的记载。是不能被证明的。更何况如果公子扶苏是李斯的女婿。他还能那样下死手帮赵高。逼死扶苏吗?那么贪图富贵的李斯。难道不懂得自己女婿当了皇帝意味着什么吗?这几天看了几集《大秦赋》电视剧。感到是不是有点儿太抬高李斯了。他其实不过就是个热衷于追逐名利富贵的人罢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6:19

    李斯,丞相,富贵,儒家,荀子,公子,始皇,法家,大秦,史记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6:19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而去帮助赵高,扶苏是李斯的女婿?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6:19

    首先。秦国丞相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了秦朝历史上的大功臣。可以说深得秦始皇信任。独揽大权的一位丞相。他秉承他的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