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时代,我们该怎样读书?
原创

知识焦虑时代,我们该怎样读书?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今天刚在头条看了一篇文章。说知识付费的浪潮快要过去了。当然。主要指的是高潮点。长尾效应还是会延续几年。

所以。借机回答这个问题。反思那个为知识而感到焦虑的岁月。

01回想你过去的两三年。为知识付费花了多少钱?我自己有个大体的计算。在知识付费时代。我花了好几万块钱。有报课学习的。有线下培训的。有社交人脉的。有买高效工具的。等等等等。钱花的心疼不心疼 咱另说。关键一点:这钱花的值吗?仅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很值。①加倍赚回了更多的钱。但这是最low的收获。②学会了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新媒体、运营等等。这是medium的收获。

③颠覆自己。打开认知。比3年前没花钱的自己。几乎改变了80%。这才是最high的收获。

02如果现在的我。回顾3年前。我不会花钱。而是会大量看书因为。这3年的经历让我明白。其实我们花钱买的很多课。都会可以通过自己读书去学到的。

你想学的任何知识。在书里几乎都有。

比如。你看我写的《超实用的读书方法论》专栏。40篇文章。近10万字。讲了20个高效读书方法。其实也是一本小书了。具体可以在我的主页。左下角。个人提升那里看到。

但其实。这个专栏里的知识。是我从50本讲读书方法的书里。提炼精华。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融合而成的。

所以。如果你自己可以读完这50本读书方法的书。其实没必要看我的这个专栏。

但是。我相信。愿意读完50本书的人。几乎没几个。至少两年多来。我只碰到过3个人大量读过类似的书。

而他们都是超级厉害的学习达人。从来没有知识焦虑。因为。他们知道。想学的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读书而学会。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有知识焦虑。我推荐你“大量读书”。不要一本两本的读。而是1年100本、200本的读。

你读的越多。越不会有知识焦虑。因为。你知道怎么去“学知识”。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

其他观点:

知识焦虑的本质

可能每个人产生知识焦虑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特性。但是总结下来。应该都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共性:

01能力配不上野心

02缺乏目标和方向感

意识到能力和野心的不匹配。很多人都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自我充电。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各种业余提升班、自媒体知识付费。读书等。都是我们可能选择的方式。遗憾的是。很多人空有一腔亟待自我提升的心理诉求。也确实采取了行动。可是缺乏明确的方向目标。胡子眉毛一把抓。付出了很大的物质成本和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无形中增大了这种焦虑。

03缺乏自我提升的持续性

我觉得这几个因素是我们大多数人产生知识焦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消除这种知识焦虑。如何去读书。可以选择对症下药的去解决。

消除知识焦虑的措施(读书的方法)

01确立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向

02系统性的高效学习

学习(阅读)是一门学问。有些人知道了使劲的方向。却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今天听听这个课程看看这本书。明天又去看看那本书。杂乱无章。看似学了很多。却散而无力。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建议大家可以形成一个知识需求的框架。围绕着自己的知识需求痛点展开。分成不同的阶段和步骤。按部就班的由深入浅。层层递进。更方便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

03让努力成为持续性的习惯

知道怎样学习(阅读)之后。剩下的就是坚持了。三两打鱼两天晒网。即便付出了心血。还是逃不过一事无成的悲惨结局。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坚持虽然是件痛苦的事。但要想有所得。必须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决心。

其他观点:

读自己的书。让别人去焦虑。

在读书前谈一下为什么会知识焦虑。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知识的传播是小范围内的。需要的成本也比较高。汗牛充栋的知识量也许今天只是一本书的文字量。毕竟那时用竹简来书写。重量可真不轻。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图书已经开始走入平民化。那时经济发展速度慢。依旧没有知识焦虑。而到了当代。随着自媒体的兴趣。任何一个只要愿意在网络上发声的都可以进行产出。结果不管是不是属于知识。文字更新每天的速度是很快的。

据美国詹姆斯马丁的测算。定在近十年人类知识总量已达到三年翻一番。到2020年甚至要达到每73天翻番的空前速度。在这样的速度面前。不断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但也导致另一个问题。及人的精力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精力面前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会选择或是选择纠结的就会很焦虑:如何来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知识付费。也会有罗辑思维之类的崛起。说到底是把知识焦虑打包给你。但你若跟着去学。估计会越学越焦虑。因为产出远远大于个人学习的速度。

那么就产生一个问题?如何去学。或者说是如何去读书的问题。

个人的做法是专业加上常规通识或兴趣。

专业。就是要看自己专业类的书。这方面要深入学习。如学习心理学。不是学某些心理学者的所谓一年产出一本的那种。而是要学习经典。如《心理学与生活》这类书才算是经典之作。经济学中如《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不会选择只要看大学里面的学生或是研究生们开的课用的什么样的教材基本上能明白了。

通识或兴趣。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我最近就在看《牛津通识读本》。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只要是这个范围下的。就拿来读一读。比如其中一本《量子理论》真的看不懂。不懂没关系。毕竟不是专业玩这个的。了解一下就可以。读一读也长点见识。算是通识的普及了。

我对社科类很感兴趣。那就找《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等相对经典的书来看。而一些机场类的书很多是基于这些书扩展来写的。那不如直接读这些书了。

现在对自我的要求就是每天至少阅读书一个小时。注意是读书而不是看微信或是其他东西。

保持阅读。就会发现焦虑是个什么鬼?读好自己的书就成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46:30

    知识,焦虑,自己的,的书,一本,会有,高效,都是,这是,速度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46:30

    没想到大家都对知识焦虑时代,我们该怎样读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46:30

    今天刚在头条看了一篇文章。说知识付费的浪潮快要过去了。当然。主要指的是高潮点。长尾效应还是会延续几年。所以。借机回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