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啥叫“吊庄”。用我们宁夏话讲就是把这个庄子(村的意思)从“那哒哒”搬到“这哒哒”来。
实则就是指九十年代初期。由自治区政府所倡导、主持的。旨在帮助宁夏西海固山区贫困农民搬迁到银川黄河平原的一种惠民行动。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扶贫。
那么此等好事。当时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宁夏西海固农民为啥还不顾意来呢?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宁夏人来说。有时还真不好意思说出口。
因为西海固山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素以“苦甲天下”而闻名。山区农民自解放后。就长年靠国家的返销粮、救济粮、救济款来度日。由于当地水质含氟量超高。不但人畜无法饮用。就连庄稼也种不活。于是当地农民一般只种耐旱的农作物。如小米、土豆等等。当年春季种子撒下去。就企盼着雨什么时候下。如果侥幸碰上当年雨水好。贫瘠的土地还能打下来一点粮食。够全家人勉强吃饱。
可是十年九旱的西海固。根本无法实现农民兄弟的这一小小心愿。反而经常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于是吃政府的救济粮。就成了西海固农民的习惯。多年下来。农民兄弟的依赖性和惰性就越来越强。反正什么也不干。也能温饱肚子。那就躺在家里等救济吧。
更让人难以启齿的是。当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此地更本无法执行。闲着也是闲着。越穷越生成为了山区农民的普遍现象。对于这一点。剧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当地每家五、六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为了减少贫困。改变山区农民的旧有观念。自治区政府从九十年代开始从西海固山区向银川平原移民“吊庄”。
可是长年的惰性使然。加之最初的吊庄工作基础不配套。从山区过来的几批吊庄移民。面对“风吹石头跑、沙子眯眼眼”的贺兰山东麓吊庄移民点。许多过来的农民吃不了“苦”。受不了“罪”。于是不顾一切的跑回老家去。
对于这一情况。昨天播出的《山海情》前2集。都有真实的反映。当然。毕竟是一部电视剧。其中也有些艺术夸大的成分。但基本情况属实。
希望大家关注此剧。一方面欣赏剧中这些老戏骨的本色表演;一方面了解一下宁夏山区农民的渐进史。这样你会更加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其他观点:
我家也是搬迁户。大概92年的事了。就是。从偏远的山沟沟里搬到村镇上。山沟沟里。有山有水有田有地。但是不通车。不通电。交通靠走。安全靠狗。村镇上。土地少。但是有水有电。还有大永久自行车。
因为刚好。大伯是扶贫办的。我爸就积极响应号召。第一个同意搬迁。被骂忘本。还有人晚上来敲门。砸东西。
很多人不愿意搬。有些老人甚至吃药威胁。全村40多户。最后搬了20多户。没搬的那些可高兴了。白得房屋良田。搬走的要辛苦些。国家虽然有补助。但是大部分都是靠自己。
现在已经定居的我们。跟着国家的步伐。上学。结婚。工作。孩子也上了好的学校。楼房。轿车。生活得以改善。但是。老家那边。虽然已经通车通电了。也有了代步的摩托车。可也只能靠天收。依旧清贫落后。除了地里。没有任何收入。同村的很多人都后悔当初没有积极响应。甚至去求过政府。但都晚了。
其他观点:
吊庄一词最早出现的时候是80年代底到90年代初。和现在的移民搬迁不一样。如当年的隆湖吊庄。他是有原平罗县农场整体移交给隆德县。隆德县组织搬迁管理的一种模式。他虽然是在平罗县的管辖范围内。但是从人事。管理都属于隆德县领导。相当于隆德县的一个乡镇。故称“吊庄”。主要解决不愿意搬。搬来了留不住的一种办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947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农民,隆德县,山区,宁夏,这一,西海固,救济粮,移民,平罗县,银川
没想到大家都对电视剧《山海情》里说的“吊庄”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都不愿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啥叫“吊庄”。用我们宁夏话讲就是把这个庄子(村的意思)从“那哒哒”搬到“这哒哒”来。实则就是指九十年代初期。由自治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