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大典故是什么?
原创

“围魏救赵”大典故是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发生在公元前353年、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之战。也叫桂陵之战。当时。齐国为了解除魏国对赵国的围攻。听取军师孙膑的建议。采取“批亢捣虚”即避实击虚的战法。出兵直指防备空虚的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桂陵地方大败魏军。解了赵国之围。

◎战国初期。魏国是一个强国。其疆土主要有今山西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部分。为了扩张势力。魏国多次向邻国发动兼并战争。而魏国东面的齐国。到齐威王时。也由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而国力增强。成为与魏国抗衡的大国。魏国向东扩展。齐魏两国矛盾日趋激烈。多次发生战争。

◎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与齐是盟国。邯郸危急。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不要出兵救赵?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齐相邹忌主张不出兵。齐将段干朋则主张先出兵一部。进攻魏国襄陵。加以牵制。等到赵、魏两军打得精疲力竭。然后再出兵救赵。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意见。

◎公元前353年。魏军攻下邯郸。齐威王认为出兵救赵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趋邯郸。进攻魏军。孙膑建议说:要理清乱丝。不能握拳硬打;要解开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搏斗。派兵解围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硬碰硬。而是应该采取“批亢捣虚”的办法。撇开强点。攻其弱点。避实击虚。使敌感到形势不利。后顾之忧严重。自然就会解围。现在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应该迅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其防备空虚的地方。这样。魏军一定会回军自救。我们就可以既救了赵国。又使魏军疲于奔命。便于一举将其击败。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军直趋大梁。都城危急。魏军果然急忙从邯郸撤退回救。当撤至桂陵。与齐军遭遇。疲惫不堪的魏军大败。赵国之围也随之解除。

以上写了一点历史。算得上是“围魏救赵”的大典故吗?

其他观点:

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赵国都城邯郸被围。情况紧急。便派使臣向齐国求援。齐国国君齐威王当即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赵。

田忌奉命。立刻和孙膑率领大军。准备出发。田忌打算尽快赶到邯郸去厮杀。孙膑却不同意。孙膑说:\"要理清乱丝。不能硬扯瞎拽。要解开斗殴。不能加入同打。我们不如把部队开往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因为魏军的主力现在正在赵国猛攻邯郸。国内相当空虚。魏军知道我们打大梁。他们一定会从赵国撤兵。赶回抢救。这样我们既可援助赵国。又能打击魏军。比赶到邯郸去厮杀。也要便利的多。\"

田忌釆纳了孙膑的计策。便直奔大梁。魏



军得悉。果然撤兵回国。邯郸于是解围。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国大军。预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北)。设下埋伏。布下阵势。当魏军撤退到这里的时候。齐军一声号令。奋勇杀出。魏军久战疲劳。突遭袭击。哪里抵挡得住。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战役。历史上就称为\"围魏救赵\"。后来把它作为一种战术或计策。用于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其他观点:

当年。魏国统兵攻打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没办法。向齐国求救。齐国大将田忌釆用军师孙膑的计谋。趁魏国城内空虚。攻打魏国。而魏国回身来救。结果齐兵埋伏半途。大败魏国。也为赵国解了燃眉之急。转危为安。真所谓一箭双雕!

围魏救赵是古人。三十六计中成功战例。是古人无比智慧的结晶。他靠逆向思维。错开事物的表面现象。声东击西。事半功倍。一招制胜。

围魏救赵计谋。为后人战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三十六计战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部光辉大作。它的丰功伟迹。永垂千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归属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06:59

    魏国,邯郸,齐国,都城,赵国,孙膑,围魏救赵,大梁,河南,军师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06:59

    没想到大家都对“围魏救赵”大典故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06:59

    发生在公元前353年、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之战。也叫桂陵之战。当时。齐国为了解除魏国对赵国的围攻。听取军师孙膑的建议。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