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过程中楚国为什么无动于衷?
原创

围魏救赵过程中楚国为什么无动于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楚国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单纯从“围魏救赵”这一事件看来。似乎只是齐国围攻魏国的大梁以解救赵国的邯郸这么简单。其实不然。战国初期。六国博弈。有利可图的时候。哪个国家也不会放过机会。除齐国外。楚国、秦国都曾出兵。甚至韩国也被卷了进来。

然而。若论最大赢家。非楚国莫属。

齐国“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卫国。魏国出手帮助卫国。打退赵军还不算。又趁势攻打邯郸。邯郸有难。赵成侯求救于盟国齐国和魏国的邻国楚国。

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支援赵国。田忌的意思是直接去邯郸。同赵军一起抵抗魏国。而孙膑却主张避实就虚。他认为魏国出精兵强将围困邯郸。魏国大梁正值空虚。宜围困大梁。逼魏军撤离邯郸以救大梁。

魏军的将领正是孙膑的同门庞涓。田忌采纳孙膑的策略。庞涓果然领兵返回。行至桂陵。被齐军截住。疲惫不堪的魏军大败。邯郸之围解除。

秦国趁火打劫

楚国成最大赢家

邯郸之难。赵成侯也向楚宣王发出求救信号。楚宣王召开君臣会议。讨论此事。昭奚恤认为不能出兵。让魏赵两相残杀。两国弱了。对楚国有好处。而景舍主张出少量兵救赵。既给了赵国希望。又能让魏国不必害怕身后的楚国。这样魏赵才会真正两相残杀。楚国出了兵。再加上秦国和齐国响应。邯郸之围就解了。

楚宣王采取景舍的策略。并派景舍为将。领兵救援赵国。齐国“围魏救赵”。秦国攻打元里。景舍则夺下了睢水和濊水之间的地区。第二年。魏国以韩国的军队在襄陵攻打齐、宋、卫三国联军。并取得胜利。齐国只得找景舍出面调解。齐魏休战。

楚国在这期间既帮助了赵国。又夺取了魏国的土地。同时与齐国搞好了关系。而魏秦争河西之地。无暇顾及楚国。

楚国遂成最大赢家。

其他观点:

楚国也派兵了。这么便宜的事楚国肯定会趁火打劫的!

只不过围魏救赵的故事把这一段去了。不过楚军并没有对魏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因很简单。楚国不敢过于刺激魏国!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4年。此时魏军主力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以楚国的国力集合几十万大军直扑魏国。最起码会夺取大片领土。如果时机拿捏的准确。趁魏国、赵国、齐国三方大乱斗的时候。顺势灭掉魏国也是可能的。

可惜此时的楚国并不能积蓄力量对外作战。因为楚国内部还没有完成整合。

这件事最初发生于公元前381年。

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肃王继位。就在这次政权交替过程中。对吴起变法不满的楚国贵族联合起来发动兵变将吴起杀害。同时因为吴起死前趴在了楚悼王身上。致使叛军伤害了楚悼王尸体。

叛乱已是重罪。伤害楚悼王尸体罪加一等。无视楚肃王的权威则是罪不容恕。于是楚肃王对叛乱贵族大开杀戒。整个楚国陷入动乱。在这一时期甚至连蜀国都侵略了楚国大片领土。让楚国被迫对蜀国进入防御状态。

可见楚肃王在位期间楚国之衰弱。

一直到楚宣王继位。楚国的国力才逐渐恢复。此后楚军向西攻打巴国。小试牛刀。表示楚军已经具备对外作战的能力。

等到公元前354年。赵国首都邯郸被魏军围攻。赵国向各诸侯国求援。楚宣王也应邀派景舍率大军北上。趁魏军兵败夺取了魏国大片土地。

对巴国和魏国的两次战胜经验。说明了楚国国力正在逐步恢复。也让楚宣王了解到了楚军的实力。所以此后才敢大刀阔斧的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而不惧怕刺激列强。

到其子楚威王时期。楚国已经成为战国三强之一。并在公元前333年灭亡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越国。

所以。假如没有经历那场叛乱。齐、魏之间的两国争霸很可能变成齐、魏、楚的三国争霸。到那时齐国真得顾忌一下楚军会不会来个围齐救魏。

其他观点:




这时楚国并没有无动于衷。楚宣王也趁机派大将景舍攻打魏国。由于之前楚国才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的动乱。楚国的国力在当时还十分的衰弱。还不敢过于对外用兵。所以趁乱拿点好处。见好就收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06:59

    楚国,魏国,邯郸,齐国,围魏救赵,公元前,秦国,赵国,宣王,大梁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06:59

    没想到大家都对围魏救赵过程中楚国为什么无动于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06:59

    楚国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单纯从“围魏救赵”这一事件看来。似乎只是齐国围攻魏国的大梁以解救赵国的邯郸这么简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