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何时把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改叫成“后母戊方鼎”了?
原创

谁知道何时把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改叫成“后母戊方鼎”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因为当时解那个字的是郭沫若。没人敢挑战他的权威。而后来后母辛鼎出土了。解成司是三司祭祀母亲。地位完全不够。只有解成后。后是地上之王。后母才有资格用那么大的鼎。从身份上解构的。

其他观点:

这是近二十年中国史学界发生的事儿。直接起因是二里头申请夏都。三星堆不服。兴起重挖三星堆和再解甲骨文所致。

实话实说。虽然用心良苦。但司母戊鼎改叫后母戊鼎不仅是中国历史学界的巨大倒退。也是错解甲骨文和金文的最大恶果之一。堪比郭沫若错鉴妇好墓为商王武丁贵妃墓一样的产物。也是夏商周断代表夭折的罪魁祸首。及三星堆二里头闹剧元凶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反应了中国史学界对甲骨文解读出现了矛盾。司母戊鼎既不应叫“司母戊”。也不应叫“后母戊”。而是应叫“司戊母”。是商高祖王亥(商契)为殷太祖颛顼铸造的祭祀鼎。是纪念大禹治水成功及先祖颛顼建夏族而兴建夏祠(妇好墓)所铸立的大鼎。与商王武丁及其配偶没有一毛钱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七条:

首先。错释甲骨文“凫为亥\"。造成商高祖商契(王亥)为七世祖。而不是一世祖。而甲骨文“亥\"是“鸟长\"合一之凫字。如图所示:

凫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商契。史记指契母简狄吞鸟蛋而生之。虽然此说尚有争议。但妇好墓出土大量鸟器(玉凤铜鸮)。间接证明妇好主人与鸟信仰有关。而甲骨文载商高祖是一世祖王凫(亥)。而不是七世祖。就象说刘邦是汉七代王。而不是汉高祖一样岂有可能?

其次。错解先商十三王。它并不是契十三子孙。而是契先王及同事。共九司。包括司日颛顼。司辛帝喾。司易尧。司母舜。司空禹。司图契。司马皋陶。后马伯益。后稷周弃。而天乙商汤也根本不是契十四孙。而是契侄丹珠子尧孙。是“有易杀王亥”及“商汤灭夏”。杀契放舜元凶。不信排排表。十四孙商汤将与十七孙周武王“撞脸”。整个商朝将不复存在!因为商汤灭夏至武王伐纣仅仅不到100年!所以专家错解甲骨文及先商史太多了。

第三。金文“司\"是手捧鼎(口)之形。引申继承王鼎权力之义。“戊”是武器“戈”形。引申为戊氏王权的象征。史记指殷人商契。金文“母/女\"为面具人。引申为王权继承人。所以“司戊母\"即继承颛顼王权的戊氏殷人商契。也叫夏启。是商契辅助大禹。开三门峡砥石山泄洪。实现了“三川并流(伊洛黄)入荷泽”受虞帝舜册封为司徒夏启所致。又因受商地安阳。故建夏启祠以纪念。后代周人尊称妇好(更准确叫“帚好”);

第四。金文“母”是王权继承人之义。也叫“女”。是跪坐的戴胜人(面具人)之象形。引申为继承商祖权力的面具王者。山海经叫“戴胜王”。穆天子传叫“西王母”。如图所示:

第五。在汉代以前“女/母”不是指女人。而是指商王继承人。更不是指王后和贵妃。因为甲骨文有“後”的本字。与司之“后”无关。甲骨文母/女特指商王颛顼和帝喾后人。与女人无关。但汉代以后被许慎改成女人了。后後不分。母女不明。


第六。金文“司”是特指继承先商夏王颛顼权力。“后\"是继承颛顼王权的后王。即夏代九司。包括颛顼家族所有成员。如图所示:

第七。甲骨文“妇妌/妇好/妇辛\"根本不是什么贵妃。而是夏人。殷人及周人对先祖颛顼之不同称呼。

“妇\"字甲骨行文是“帚女\"。正解是指颛顼王权。

而“妇妌”甲骨行文是“帚戊女”。是颛顼戊氏子孙(商契子)。

“妇好”甲骨行文是“帚子女”。是颛顼子氏子孙(后稷子)。

“妇辛”甲骨行文是“帚辛女”。是颛顼辛氏子孙(帝喾后人)。与什么王后贵妃无一毛钱关系。

那么。是不是说甲骨文有意改变了夏商关系史?造成整个上古史都错辞了?

原因很复杂。但直接原因是汉代许慎会意错误。错把王权“女”转注为女人“母″。是造成后世文字会意错误的直接根源。其次是后人对周代甲骨文及商金文会意不准。把商王女。仅仅当成上古姓氏看待了。这一点。是王权更迭所致!周人应负第一责任。后代史家负第二责任。至于郭老及当代专家负鉴定失察责任。所以必须重新解读夏史及甲骨文才行。

另外。甲骨文的鉴定方式也是造成上古史混乱的根源之一。错用甲骨文诞生以后的衍生文字(小篆/大篆)去解释甲骨文本身。是本末倒置。造成指鹿为马的拉郎配。比如后和後。母和女。亥和凫。乱点鸳鸯谱。硬凑一家人。乱了甲骨文本义。

那么。如何重新鉴定甲骨文的标准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重启商代铭文即可。用铭文结构和字义。重诠释各大上古遗址及甲骨文。

比如殷墟。启用铭文“启\"字即可。上接僕阳龙虎颛顼墓下接二里头禹墟。

而二里头一个铭文“禹”字即可。上接殷墟妇好墓下接三星堆颛顼故城(南巢)。

而三星堆一个铭文“母”字即可。上接陶寺唐尧下接石峁虞舜旧都。

石峁。一个铭文“舜”字即可。上接陶寺唐尧下接夏禹二里头。

陶寺一个铭文“易”字即可上接颛顼僕阳下接易水商汤。

也就是说上古遗址用商王铭文。才可以真正解读一切问题。

用妇好墓铭文排列夏商周世系表。解决上古史混乱问题。如图所示:

也就是王权传承:

司日唐尧生司易商汤。简称尧生汤或唐生商。

司母虞舜生司徒殷契。简称舜生契或虞生殷。

司空夏禹生司农周弃。简称禹生弃或夏生周!

仔细分析铭文结构看。夏铭在“鼎”(司母鼎)上。而商铭在“钺”(司辛钺)上。殷铭在“戈\"(司戊戈)上。

也就是说。夏人重祀。而殷商人重戎。以戎立祀。用武力向神权说不!最后有易杀王亥及商汤灭夏。实现商朝大一统。

所以从金文角度总结一下上古史内容。就是“以祀(鼎)立夏。以戊(戈)立殷。以辛(钺)立商”。“唐虞夏三氏并存。商殷周三王争霸!”

这应该才是中华上古史的正确打开方式及解读甲骨文的正确模式吧?谢谢阅读并思考!

其他观点:

如果我告诉你先前小篆铭文认错了。认成了司。因为学术界巨擘郭沫若先生说这字念司。众人无不附和。

后来发现司母解释不通。而后表示“皇天后土”的意思。意思上才说的通。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47

    王权,甲骨文,铭文,颛顼,商汤,上古史,甲骨,后母,郭沫若,是指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47

    没想到大家都对谁知道何时把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改叫成“后母戊方鼎”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47

    因为当时解那个字的是郭沫若。没人敢挑战他的权威。而后来后母辛鼎出土了。解成司是三司祭祀母亲。地位完全不够。只有解成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