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徐宾是大BOSS,为什么他还要透露300桶伏火雷,他完全可以不说,这样不是增加他计划的成功率么?
原创

既然徐宾是大BOSS,为什么他还要透露300桶伏火雷,他完全可以不说,这样不是增加他计划的成功率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徐宾是背黑锅的。其实真正的主谋是何执正。太子是参与者。何孚是执行者。因为不允许改变历史进行改编。所以才出现了徐宾背黑锅。开头何执正压坏了沙盘。中间狼卫被全部击杀。有点急了。直接拉着太子一群人上报说危险解除。急着解散靖安司。怕影响龙波。还有一段和焦遂喝酒的回忆。何孚被抓后。一听要影响到阿爷。就乱了阵脚。因为他知道。何执正经不起查。太子花萼楼赌气疾走。要拉走李必。因为他绝对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有。李必去何执正家。被何孚迷晕。其他人被毒杀。有没有觉得和毛顺大师很像?因为这是杀圣人。是造反。被抓了。灭九族。所以不如自己先动手。来的痛快。为什么别人被毒杀。而李必没有。因为何执正需要李必以后辅佐太子。绝对不会伤他性命。要不就他运气好?总体应该是何执正觉得圣人不在圣明。要换天。太子给了回应。在他的封地找到了龙波。而自己不能出面。有他的幕僚徐宾出面接触。而后。徐宾在安排下。接触毛顺大师。安排了这一系列花萼楼事件。本来的安排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徐宾存私心。给何执正安排了B计划。就是狼卫。用狼卫吸引眼球。如果狼卫成功了。圣人或者右相就没了。没成功也可以分散注意力。最主要是能把张弄出来立功。徐宾知道张的能力。狼卫就是送张功劳的。但是何执正不知道。一下子就急了……至于金币就更简单了。不管是谁做的。必须要把自己摘干净。任何的资金流通都是有迹可循的。而直接用不流通的金币。是没有办法查的。

其他观点:

先说结论:我认为编剧曾经想把幕后主谋改成大诗人李白。后来临时改为徐宾。所以看起来不太合理。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在道具服装化妆方面有很多亮点。但是从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加了很多情节。也改编了很多。徐宾的有关情节是改编不完善的地方之一而已。

小说与电视剧

小说写了一个24小时的故事。只有24章。电视剧为了保证回报。拍了48集。除了交代许多人物的背景。还多线叙事。为了营造紧张气氛。写了徐宾发现入城的单据系伪造。伏火雷有300桶而不是15桶的情节。这情节属于丰富人物形象。本来无可厚非。

可是扮演徐宾的演员赵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承认自己这个幕后主谋是后来才被安排的。改动大结局让它看起来有些奇怪。

小说里的幕后主谋是贺知章的义子贺孚。当然根据有些史料。这个人是贺知章的小儿子。而不是义子。

小说里说贺孚了解到贺知章痛恨唐明皇(唐玄宗)晚年昏庸。任用李林甫之类的奸臣。处于孝顺。把贺知章卖掉长安住宅的钱找来一群对唐明皇不满的杀手。策划了在大灯楼里装上伏火雷。引开贤明的太子等人。炸死昏君奸臣等惊天密谋。小说里一直没有关于贺孚的正面描写。直到张小敬阻止了爆炸。去东宫药圃查贺知章的时候。贺孚扮作贺知章在门口迎接。然后引爆伏火雷自杀。洗脱了贺知章的嫌疑。而徐宾是个勤恳的下级官吏。死于蚍蜉的袭击。

下图为贺孚(何孚)

改编的需要

剧本相对于小说。进行了很多大改动。为了不出现历史上名人的名字。贺知章改名为何监。因为贺孚确有其人。而且真的是皇帝给起的名字。后来随贺知章退休还乡。名字被改为何孚。

何孚被改成亲生父母被林九郎(李林甫)陷害。全家被杀。背负国仇家恨加入引爆伏火雷的计划里。增加了很多戏份。比如与蚍蜉指挥官龙波(萧规)见面。引爆伏火雷不成被林九郎抓捕等一系列情节。算是为凑足48集做了不少贡献。

剧中的徐宾。感觉演员还是古装形象好。

节外生枝

可是。我不认为编剧为了规避历史名人。只好让幕后主谋不是何孚。而是想把主谋改成大诗人李白。搞个大新闻。由于李白更是历史名人。只好又紧急改成虚构的人物徐宾。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个大诗人。可是从李白的生平来看。

李白有动机:

他是个心忧天下的人。曾多次游历四方。了解民情。所以唐明皇后半生时。百姓的疾苦。西边边疆的黑暗面。他是知道的。

最重要的是。李白痛恨唐明皇的昏庸。曾在至德二载(757年)随永王的军队东征。一般认为永王是起兵反叛。也有可能是“清君侧”之类的兵变。所以李白是可能为了追求正义而武装反抗昏君的。

李白有财力:

他很得唐明皇的信赖。与前任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得到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只要他想。是能够调动很多财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所以虚构一下他花钱去召集狼卫与蚍蜉也是合理的。

李白崇尚特种行动:

李白被称为“剑仙”。据说曾向剑术高超的裴旻将军学艺。曾仗剑声张正义。还写下《侠客行》。留下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的豪迈诗句。所以虚构他策划一群杀手去引爆伏火雷。也是合理的。

我相信剧组为此埋了线索。比如剧中的插曲《清平乐·禁庭春昼》、《短歌行》、《长相思》、《忆秦娥·箫声咽》和《侠客行》全是李白写的。

贺知章是与李白同时期的大诗人。也是剧中人物。为什么不用他的诗作而用李白的?很难让人相信是巧合。

但是这种大诗人搞“斩首行动”的情节未免太惊悚了。特别是我国很多缺乏辨别能力的人。经常把电视剧当历史书。所以这种构思不拍出来。也很正常。

然后就有了演员在采访里透露的一幕:导演编剧在演员中环视一圈。徐宾看起来人畜无害。剧组决定了。就让你当幕后主谋吧!

其他观点:

每步皆棋。走到这一步。透露才有可能触发后面的事成。

举个形象点的例子。下图这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2:11

    李白,主谋,贺知章,太子,蚍蜉,情节,幕后,诗人,电视剧,唐明皇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2:11

    没想到大家都对既然徐宾是大BOSS,为什么他还要透露300桶伏火雷,他完全可以不说,这样不是增加他计划的成功率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2:11

    徐宾是背黑锅的。其实真正的主谋是何执正。太子是参与者。何孚是执行者。因为不允许改变历史进行改编。所以才出现了徐宾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