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有不少易理解错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还有吗?
原创

古诗词中有不少易理解错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还有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对于诗有含意中的想象理解。往往有各人的意图不同而不同。必须彻底了解当时的形式和诗人的处境。猜测诗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来理解和判断性解释的。特别是典故堆砌的朦胧诗章。对与错。只有穿越时空。去向作者本人才知道的。那也大可不必!也不是他是教授说出来就百分之百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一般平白句子。心知肚明。也不必横生推断。多生事端。之所所列出的句子也是一样的。无谓的争论对于个迷承和写作没有什么好处的。

其他观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理解还真有问题。我上学的时候“臭”就是臭。散发出来的味道。与“香”相反。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臭”就变成“嗅”了。由“臭”变“香”了。

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有问题。

“嗅”基本释义

1.作为动词 用鼻子感知。辨别气味 。

2.作为名词 气味 例:其嗅芳香

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之则甘,嗅之则香。

“臭”除了与“香”相反的味道外。还有一下义:

按科学家的研究:物质浓且杂就是臭。物质淡而纯就是香。

清·孙鼎宜《难经章句》云:“《书·盘庚中》疏:‘臭是气之别名’。古者香气、秽气皆名曰臭。”

残酒与剩肉混杂在一起的味道就是“臭”。浓烈的难闻气味。绝对不可能是香气!

杜甫想表达的是朱门散发出倒掉的酒肉散发出浓烈的臭味。

是杜甫错了。还是现代人错了?

被过度解释得还有“床上明月光”的床。被现代的聪明人解释成了“马扎”或“井栏”。其实就是睡床。本人就这个问题有专门论述。请翻看本人主页。

其他观点:

古诗词中被很多人错误理解的还有很多。比如“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被很多人理解为“父母健在的时候自己不应该出远门。”但实际情况是。这句引文只引用了前半截。而忽略了后半截——游必有方。也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自己不应该随意出远门。即使出远门也要有所计划。有所节制”。以防父母在你出游期间有所不测。综上所述。引用古诗词应该注意出处和准确性。切不可断章取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2:21

    父母,气味,很多人,错了,味道,观点,杜甫,韩非子,散发出,这句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2:21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诗词中有不少易理解错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还有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2:21

    对于诗有含意中的想象理解。往往有各人的意图不同而不同。必须彻底了解当时的形式和诗人的处境。猜测诗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