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得龋齿呢?
原创

小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得龋齿呢?

好文

热门回答:

吃含糖高的食物。而含糖高的食物容易产酸导致牙齿坏掉。还有一种就是口腔自洁和清洁差。导致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导致牙齿坏掉

其他观点:

我付费过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正畸科医生王颖的课程。她在课程中说: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得龋齿都是因为不彻底的刷牙。

如何说呢?

牙齿刷不干净。牙菌斑固着。就会引起牙齿问题

人吃完饭后。食物残渣留在牙齿上。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形成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附着在牙齿上。日复一日地腐蚀牙齿。最终形成龋齿。

有人会说。那吃糖呢?吃糖多了不是也能形成龋齿吗?

吃糖多只是催化剂。糖为细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养料。让它们“生长得更好”。如果吃完糖。及时刷牙。把附着在牙齿上的糖给刷掉。那糖就不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所以。要想预防龋齿。必须让孩子好好刷牙。

美国儿科学会的书《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面也强调:保护孩子牙齿的最好途径。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让孩子正确刷牙、清理口腔。

以下是各位专家给出的口腔护理建议:

1 刷牙时使用牙刷和牙线

许多家长都知道让孩子好好刷牙。但只知道刷牙。清洁得不够彻底。我就是如此。

我孩子的牙齿算好的。虽然吃母乳、夜奶到两岁。4岁前周围许多小伙伴都有龋齿。她却一口小白牙。

到了5岁。她大牙的接缝处坏了。一片黑乎乎。总塞东西。

这真应了《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里的提供数据统计:到了五岁。儿童患龋齿的概率是50%。

我带她到牙科诊所。医生说。我们虽然刷牙。但没有用牙线清理牙缝。塞的食物残渣腐蚀了两边的牙齿。

不得不花钱补。于是。我终于体会到美剧里面嘲讽牙医贵的梗。

王颖医生建议家长让孩子先使用牙线。把牙缝清干净。再刷牙。

许多家长都排斥牙线。觉得牙线会让牙缝越来越大。我老公就是。极力反对我给孩子用。

在这点上。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乱加猜测”。而应该相信科学。美国牙科协会说:使用牙线。有效降低患龋齿概率。牙线用后牙缝变大是错觉。因为之前被东西覆盖住了。清理之后露出来而已。

如果孩子牙缝比较大。就看下里面有没有塞东西。没有就不用。如果牙缝小。就得每天清一清了。一清就会发现里面有好多“食物残渣”。

这些食物残渣不仅会伤害牙齿。留在口腔里发酵。还容易让人有口臭。这点儿也适应于大人哦。

我们每天使用。也能给孩子做表率。

孩子刷牙比较毛糙。清理牙缝就更不乐意了。崔玉涛医生建议家长在孩子6岁前监督其刷牙。6岁后逐渐养成自己好好刷牙的习惯。

2 注意食物

我们说过。预防龋齿最重要是好好刷牙、用牙线彻底清洁。如果每次吃完东西都能立马来个彻底清洁。我们就不必在意食物的问题了。

但现实是。早上刷牙、晚上刷牙。中间这段时间。我们都是吃了喝。喝了吃的。因此。不吃对牙齿伤害大的食物。吃完尽量漱口很关键。

对牙齿伤害大的食物。首先就是糖果。糖给细菌提供养分。让牙齿酸化。所以。糖要少吃。

不仅对牙齿好。对大脑也好。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张遇升说。吃糖太多。大脑对糖产生耐受性。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甜食来满足大脑的渴望。如此孩子便会肥胖;而且有研究表明。吃糖多。大脑会变得越来越迟钝。

不仅糖果要限制。一些饮料和甜品中糖的含量也非常高。比如:蛋糕、面包、果脯。特别是果脯。里面的糖分高达60%。

这类食物不要让孩子频繁地吃。牙科医生建议家长给孩子设置一个“零食日”。在这一天内一个时间段可以快乐地吃些糖、零食。其他时间就不要吃了。

而且最好是饭后吃。此时唾液丰富。能中和糖产生的酸。饭后食欲不佳。吃不了太多。摄入量少了。

家长也可以买含木糖醇的糖果。也有甜味。只是不伤牙。价格要贵一些。现在很多蛋糕店也提供木糖醇代糖的糕点。

3 找牙医定期检查

光有家庭护理不够。咱们还需要专业意见。专业的工具能够看得更清楚。提醒我们下阶段该怎么做。

有人觉得孩子反正要换牙。不用太认真。其实不然。孩子乳牙护理不好。会对恒牙有影响。

所以家长要重视。虽然现在牙科医生有各种手段帮孩子收拾坏牙。但要花钱和受罪的呀。

有句俗话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却要人命。我小时候可是深切体会到了。

所以。现在我过一段时间就带孩子去牙医诊所检查一下。听取一下意见。孩子也可以在那里实地考察一番。了解牙齿的知识。加强她对护理口腔的重视。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

产生龋齿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彻底清洁牙齿;

要预防龋齿。家长除了让孩子好好刷牙。还要使用牙线清理牙缝;

另外少吃含糖食物、定期检查也对牙齿护理很重要。

最后引用韩愈的诗《落齿》中的片段: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牙口不好。不好受呀。

愿我们、我们的孩子都有一口“皓齿”。笑靥美好。康健快乐!

其他观点:

医学上的龋齿又俗称蛀牙、虫牙

龋病是常见病和多发路段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很多家长口腔保健意识较差。使得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高。我国5岁儿童中。2/3 发生乳牙龋病。龋个数约3个;12岁儿童中。约1/3 发生恒牙龋病。 龋病进展缓慢。一般情况下不危及生命。因此不易引起重视。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龋齿是如何发生以及如何预防。

乳牙一般从6月开始萌出。脱落于6~12岁 恒牙从6岁左右开始萌出。12岁基本出齐(28颗)

儿童容易患龋齿的原因

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由细菌导致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我们来看看具体有哪些因素导致龋齿发生。

口腔细菌---破坏力。口腔中某些细菌(变形链球菌、乳杆菌、黏性放线菌)。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对牙齿具有破坏力。没有细菌参与。龋病就不会发生。

龋齿祸根---糖。牙菌斑中的细菌。需要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含糖多的食物是龋齿发生的祸根。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致龋力弱。 牙发育期对糖更加敏感。因此。牙成熟前。糖对牙的影响较大。 唾液可清除糖。黏而浓度高的糖不易被清楚。夜间唾液分泌少。餐间给糖、睡前给糖、多次给糖。更容易发生龋病。

母乳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病较低。母乳含丰富抗体。可较好的保护乳牙。

乳牙本身抵抗力低。乳牙釉质和牙本质较薄。矿化程度低。髓腔大。龋极易波及牙髓。很快发展牙髓病。乳牙排列有细小间隙。容易嵌塞食物 宿主本身抵抗力低。加上致龋菌和适宜食物的作用。就可能发生龋。 牙齿自身结构和牙齿排列、唾液的质和量等等代表抗龋的抵抗力。唾液量少的孩子。患龋率高。 早产宝宝可能有乳牙釉质发育缺陷。是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此外危险因素还有生后气管插管、多胎、出生时窒息、低钙血症等等。

不良的进食习惯。儿童进餐次数多。食物中纤维成分少。粘稠、含糖量高的食物易停留在牙齿表面; 因年龄小。漱口、刷牙少。口腔清洁较差; 夜间睡前吃奶。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 含乳头或奶嘴睡觉。易形成奶瓶龋。睡觉时嘴里含奶瓶。奶瓶里是牛奶或含糖饮料。睡着时。奶或甜饮料流出在上前牙周围。其为产酸细菌提供极佳的培养基;同时睡眠时唾液减少。自洁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奶瓶龋。

家长重视不足。大多家长对儿童龋的重视度不够。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换。也不了解口腔护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甚至已经发生龋了。因担心孩子哭闹不配合。也不带孩子去口腔科检查。 儿童患龋后。认为出现疼痛才需要看病。不疼痛就不去看。而龋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常常延误治疗。 因此。日常口腔保健。定期口腔体检。及早治疗龋病非常重要。 我们应如何预防龋齿发生 儿童口腔保健和龋病预防工作。应由医生+家长+幼儿园老师共同完成。

龋病发生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儿童牙齿萌出后2年。患龋率达高峰。孩子2-4岁比较典型。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尤其注意口腔保健。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生后6月左右。乳牙已萌出。在吃奶或进食后。用纱布套在手指。用清水擦洗牙面。市面上有适合各个儿童期的各类牙刷可选用。也可用电动牙刷。刷牙效果更佳。

家长在孩子身后。两人面对镜子边教边学边刷。孩子学习刷牙时。用握笔式持拿牙刷。 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在训练刷牙、培养口腔卫生习惯时。需反复练习。按时进行。不宜任意中断。应耐心教导。

执行良好的进食计划。控制含蔗糖多的饮食和饮料; 避免黏着性强和口腔停留时间长的饮食; 间食同时给水、茶等液体。间食后漱口(间食指非正餐); 睡觉前避免间食和饮料; 合理喂奶。1-1.5岁停哺乳; 10月龄开始练习杯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归属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36:58

    龋齿,牙齿,乳牙,口腔,食物,孩子,牙缝,家长,儿童,细菌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36:58

    没想到大家都对小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得龋齿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36:58

    吃含糖高的食物。而含糖高的食物容易产酸导致牙齿坏掉。还有一种就是口腔自洁和清洁差。导致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导致牙齿坏掉其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