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当兵五年。虽不算长。但也不短。要说当兵那些事。还真有得说。
要说当兵苦。其实最苦的还是新兵连。从百姓到一个合格军人。这个转变太不容易。那是一次脱胎换骨。不掉几层皮可不行。不过也确实锻炼人。
记得新兵连的三个月。一点也不适应。苦还不算。约束太多。从穿衣戴帽到坐立站姿。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训练是“残酷”的。为了走好正步。烈日下我曾两次晕倒;练投弹。手肿得连筷子都夹不住。三个月的新兵集训。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些枯燥的动作,踢正步、站军姿、练剌杀……然而这些都是一个军人必须具备的。在汗水和泪水的浇筑中我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百姓向军人的巨大转变。
都说新兵信多。这话不假。那时通讯不发达。与父母及亲朋好友联系。全靠写信。谈恋爱也是鸿雁传情。女朋友来信会一个人躲到没人的地方偷偷看。甚至晚上打着手电钻被窝里看。那时写信是种乐趣。看信是种享受。我的那一手好字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写信有很大的关系。
先聊到这。军旅生活丰富多彩。故事太多。下回再聊。我是“军旅小故事”。讲述军旅故事。敬请关注。
其他观点:
本人1977年的兵。那个时候中国大部分的农村都没有脱贫。部队上的伙食也不是很好。赶上星期天与节假日啥的只有两顿饭吃。
记得79年端午节前后的一个星期天。我所在的部队向往常一样的只有两顿饭。即上午九点一顿。下午四点一顿。我正在排队打饭时。我的一位战友悄悄地对我说:跟我一块去老乡家里吃粽子去吧。我一听到有棕子吃自然是高兴了。于是就同领导请了假。同这个战友一起去了附近的老乡家。
我们一进老乡家门。见到这位老乡真的是家徒四壁。住的地方是那种土坯房子。但是。她见我们来了还是非常高兴。连忙从大铁锅里拿出来了热气腾腾的黄米红枣粽子。我同战友一口气每人吃了三个。现在想想还是香的直咽口水怎么说呢?一句话:这位老乡太朴实了。
四十年过去了。我甚至已经记不清楚这位老乡的姓名了。只是记得那个村子是天津蓟县小毛庄村。
其他观点:
谢谢你的邀请。现作一简要回答。与战友们一起分享:
提起在部队当兵的故事。我就激动不已。记忆的闸门就打开了。往事仿佛历历在目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我17岁那年冬天。带着激情。带着梦想。我在家乡人武部报名参军。经过体检、政审我终于穿上了军装。临走的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人武部门口就聚满了前来送行的人群。亲人们有的挥手告别。有的千叮万嘱。有的为分别难过。站在哪里抺眼泪。我们整队即将踏上客车时。这时一位7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突然过来。抓住站在我前边的一名战友放声哭起来。嘴里说道。孩子。你从3岁死了爹。5岁死了妈。家里穷。也没有什么送给你。还有几个鸡蛋煮了送给你。你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也算对得起你早死的爹妈。奶奶也就放心了。这位战友听完奶奶的话。一边安慰着奶奶。一边也早已是泪流满面。战友们见到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过去劝慰老奶奶。
到了部队后。我和这位战友分到了一个排。我在11班。他在10班。我们逐步了解到这位从小失去爹妈的战友的情况。新兵连快结束时。我发现这位战友有一天突然闷闷不乐地躲在被窝里掉眼泪。经反复询问。才得知奶奶在家生病了。没有钱治疗。自己从小被奶奶养大。正为给奶奶帮不上忙而束手无策。
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就立即汇报给我班班长。班长是个泰安人。他把我班战士召集到一起后说。虽然小王不是咱班的兵。但咱们是战友。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小王家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提议。咱们班给小王奶奶捐款。帮助小王奶奶治病。但这事不能让小王知道。就这样。我们班共10人。没有一个人犹豫。每人捐助8元钱(要知道当时每月津贴只有10元)。共捐了80元。由我负责寄给小王奶奶治病。
后来得知。这笔钱当时帮了大忙。小王奶奶收到钱后治好了病。但因为小王奶奶不识字。寄钱捐款的事也就成为我们几个战友的秘密。几十年过去了。小王也成长为一名师职干部。但这个秘密他一直不知情。
这件事。虽然是小事情。我想。在当时的年代。一件事折射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小事虽小。这就是战友情、兄弟情啊……
亲爱的战友。只有您最懂得。什么是战友情!
更多部队里的故事。欢迎战友们关注我。愿与战友们一起分享。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341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小王,战友,奶奶,老乡,部队,军旅,战友们,几个,人武部,来了
没想到大家都对请大家讲一些部队当兵的有什么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当兵五年。虽不算长。但也不短。要说当兵那些事。还真有得说。要说当兵苦。其实最苦的还是新兵连。从百姓到一个合格军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