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单位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主动还是被动?
原创

你从单位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主动还是被动?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就读的还是在这个专业方面全国最好的学校。

但是毕业时碰到行业低谷。加上工作后发现自己并不太喜欢这方面的工作。于是先后转行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

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跳槽过6次。离职过7次。每次的离职基本上都是个人主动的行为。

第一阶段:以“行业转换为目的”的离职

这个阶段。每一次的跳槽/离职。都是因为不满意当下的行业。想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行业。

第一份工作。是亲戚介绍到一个国企建筑公司。在工地上做技术员。其实是个特别轻松的活。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往后看。基本上就是朝项目经理的角色去发展。

但是我不喜欢这份工作。一方面内容很枯燥。另一方面工地现场一些现象我也挺厌恶的。

于是靠着自己的自学能力。面试到了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

这个阶段之后的几次跳槽。也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业方向。为了寻找方向。还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考试。包括:中级口译。物流证书。专利代理考试等等。不过后续都没用上...

直到毕业四年后。我进入金融行业开始从事培训工作。才算稳定下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业。

第二阶段:以“寻求职业更高发展为目的”的离职

进入金融行业后。还是要从基层做起。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

那个时候自己还年轻。公司里要求做什么。就好好做。倒也中规中矩。在金融行业的第一家公司。曾负责了很多比较杂乱的工作和项目。但工作上的成长速度感觉不是很快。

很快又一个四年过去了。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已经到30岁了)。而且在职场上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心中有些焦虑。就开始到外面去投简历找工作。

这个时候。第一次有猎头打电话给我。问我要不要看一个机会。很幸运的是。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跳槽到另一家金融公司。负责整体培训的管理工作。

之后在这家公司呆了2年多。我又抓住了一个机会。顺利进入外资银行负责培训和人才发展的管理工作。

这个阶段中的两次跳槽/离职。对我的职场发展意义重大。也让我在职场发展方面走上了一个“快车道”

第三阶段:以“追求人生梦想为目的”的离职

在外资银行工作了近6年多。一切还挺顺利。但是我的内心开始不安起来。

一方面自己年龄也接近40岁了。再往下就慢慢变成职场上招人比较讨厌的“35岁以上人群”;

更重要的是。我的内心始终有颗“创业的心”。不一定要做多大的公司和项目。但是总想出来闯闯。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很怕在外资银行再呆下去。就会一直呆到退休。

所以2015年。即便在有很大家庭压力的情况下。我还是选择主动离职(也应该算是我的最后一次离职)。离开这个给了我很多成长的地方。开始我新的人生旅程。

到现在。时间又过去了6年多。我的培训师和演讲教练的事业开展地还算不错。我也有更多时间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朋友会问我。如果现在有公司招人。你还会考虑回去吗?我会很坚定地告诉他们:不会。

所以。作为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说:我的每一次离职。都是自己主动的选择。这种选择。第一是建立在你自己有能力有本事的基础上;第二是建立在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的基础上!

其他观点:

我朋友12月底刚从公司辞职。十三薪和年终奖加起来将近20000块钱一毛都没有。主动放弃了。我们都说他傻。这一走岂不是白干12个月。为什么主动不要?我朋友却笑笑。说。其实他也不想的。他也是被动的。搞得我们一脸懵。

前几天刚说到我朋友小朱12月29日正式从他的前单位离开了。我们非常不理解。因为那家公司不仅有十三薪还有年终奖。加起来两个月的工资是不会少的。如果是业务好的年份。三四个月也是拿得到的。20000块钱。对于年薪百万的职场大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于部门总监级别的人来说也不是太重要。但是对于年薪只有十几万的小中层来说。其实已经很多了。

两万块。够一家人吃喝好几个月。够买几个大件。够一家三口出去豪华旅游一次。是吧?但是我朋友小朱就这么白白地让这两万块钱从眼前飞走了。

小朱提离职的时候他们领导挽留了。提出加薪10%的诱人条件。但是小朱却丝毫不为所动。小朱在公司已经有些年头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专员做到了主管的位置。月薪也从3000涨到了10000。应该属于跟公司共同成长的那类人。有功劳也有苦劳。小朱摇摇头。表示不考虑留下来。而且还希望能提前走。按照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的规定。小朱要1月7号走的。但是为了坚定自己辞职的决心。他最后提前在元旦之前走人了。帮公司剩下了一笔十三薪。

小朱说。“感谢领导过去几年的信任和栽培。很遗憾接下来不能跟公司共同进步了。”领导看了看小朱。不太相信小朱要走。小朱一直是勤勤恳恳的那类人。马上说。“小朱。你有什么需求你说。加钱还是升职?都可以讨论的嘛。辞职干什么。”

小朱说。“不了领导。我也不是为了升职加薪才来提离职的。”

领导却很坚持。说。“说嘛。加多少钱能留下来?是不是加班太多太累了?没关系。你打个报告。给你加人!”

一听到打个报告。小朱就头大。不是不会写报告。而是每次费尽心里写出来的报告基本上就被领导放在一旁吃土。领导也不是不想批。但是加人头这件事在公司里面总是很困难。加了人头导致成本上升。到时候被为难的还是领导。没加人导致工作做不完。被为难的还是领导。但是权衡之下。领导总是选那个不增加成本的方案。

小朱回到自己办公室。把之前写的人员增加的报告稍微改了改。直接就发过去了。但是他附加了一句。“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离职。”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小朱是主动辞职的。他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干了。第二个理由是想回家。我们几个朋友听到他辞职的消息。群里还是炸了锅。

“小朱。你家拆迁了?怎么突然年底辞职?”

“朱哥。年终奖都不要。你们公司把你怎么了?”

“朱总。有什么好地方。求带!”

……

小朱回复大家。说。“没有没有。就是普通的换工作而已。”后来我们几个把小朱薅出来。主要是为了给他庆祝“逃离升天”。毕竟一份工作做久了总是会很痛苦。而提出离职就是解脱的开始。虽然换了一份新的工作后没多久。痛苦依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酒至半酣。小朱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他平时挺闷的一个人。喝了酒之后就开朗了许多。他说。“你们都觉得我潇洒。其实我真的也是没有办法。我是被动的!”

一听“被动的”。我们都傻了。年底被动离职。那不就可以拿到更多补偿金了?比自己主动辞职钱还要多?

准备辞职的人都有一个奢侈的“被辞退梦”。就是本来就不打算干了。这时候遇到公司裁人还能赔一笔钱。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正当我们幸灾乐祸的时候。小朱却说。“想啥呢你们?没有这种事。”然后小朱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下这个“被动”辞职。跟我们理解的被动不太一样。小朱是这么说的。

第一。 他是主动辞职的。并不是被公司劝退或者辞退的。自然也没有补偿金。这一点是肯定的。十三薪和年终奖都没有。这一点也是肯定的。

第二。 他本来也想坚持一下。但是现在每天的工作状态完全不是他自己能够调节的。就是始终处于焦虑之中。每天睁开眼睛不想工作。每天下班看着堆满的桌子也不想回家。已经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休假是可以休的。但是休完回来再工作只会更加痛苦。

第三。 来自公司和领导表面的认可已经无法驱动他的工作热情了。小朱说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驱。但是现在他的内驱出了问题。所以没有办法继续工作。公司也没有说他做得不好。甚至偶尔还会说他做得好。但是这种认可对他来说。意义不大。

第四。 最近有一家公司给了不错的offer。结合新工作的行业、岗位和职责。他觉得能解决他的内驱问题。他觉得换一个工作环境对他来说是有用的。离开现在的公司和熟悉的工作环境。也许他能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他觉得这就是“被动”。我们觉得他这个“被动”有点凡尔赛了。都已经上升到“内驱”的高度了。我们看看自己。已经不太在意内驱这件事了。能做多少做多少。实在来不及就明天再说。至于内驱力。不存在的。

普通意义的“被动”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因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或者限制。部分人员不再适合现有岗位。所以需要劝退。一般公司也会做出经济补偿。这属于外来的“被动”。而小朱口中讲的“被动”。是来自内心的对自己的不认可。所以无法说服自己继续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这是内在的“被动”。

如果是前一种被动。员工在失落的同时大抵还是满意的。因为有经济补偿。而后一种被动。可能真的很少能有人意识到。感觉像是一个“涅槃重生”“自我重塑”的过程。

我觉得他有点太任性了。你们见过这样的被动吗?

其他观点:

真正的原因:

1.经历过的人才懂。有些看似主动离职的举动。实际上都是被逼的。要不谁会无缘无故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单位领导如果真想逼你走。办法多的很。最后的结局就是你自己主动走人。就这样不动声色的开了你。离职时。还会假惺惺的说几句挽留的话。来表示不舍之情。

2.自己确实有才。现岗位无法满足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那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称之为:主动离职。

所以是否为主动离职还是被动离职。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偷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02:45

    小朱,公司,工作,主动,领导,自己的,都是,行业,不太,职场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02:45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从单位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主动还是被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02:45

    我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就读的还是在这个专业方面全国最好的学校。但是毕业时碰到行业低谷。加上工作后发现自己并不太喜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