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虽为一介书生。手下的冤魂败将却不在少数。火烧赤壁。七擒孟获。气死了周瑜。吓跑了司马懿。更要命的还是骂死了王朗。
要说「三国演义」中谁的下场最诡异。最蹊跷。最耸人听闻。王朗当之无愧。周瑜还要气三气。王朗只需一席话。
小说书王朗出场是比较早的。第十五回中身为会稽郡太守的王朗与江东小霸王孙策杠上了。无奈能力有限。哪是小霸王的对手?兵败做了俘虏。后辗转逃回北方。当起了曹操的爪牙。
王朗在曹操手下是个十足的大反派。曹操一步步破坏规矩坐到魏公魏王。王朗一直是积极的推动者。曹丕篡汉时。汉献帝泪流满面。王朗等人毫无怜悯之心。也无羞耻之意。硬生生的逼迫汉献帝写下了禅让诏书。摇身一变成为曹魏政权的开国大功臣。
王朗从此在曹魏政权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御史大夫。司空。司徒等三公高位。可谓是春风得意。
后来随同大将军曹真与诸葛亮对峙。70 多岁的王朗须发皆白。硬要逞强劝降诸葛亮。无奈不但没有劝动诸葛亮。反被诸葛亮一席话骂得口喷鲜血从马上栽倒下来。就此殒命。这就是「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王朗。不是孙策的对手做过俘虏。卖身曹魏政权。摇唇鼓舌。大奸大恶。与诸葛亮对战。不自量力羞愧而死。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王朗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五个字。人生大赢家!
在仕途上。王朗先由徐州刺史陶谦的举荐担任会稽太守。太守在两汉时期是两千石的高官。与九卿同位。兵败被孙策俘虏。孙策对其十分礼遇。但其不愿归降孙策。后应丞相曹操的征召。辗转返回中原。这段历史基本与小说中的一致。罗贯中没有做太大的改动。
王朗在曹魏政权十分顺利。先后做过御史大夫。司空。司徒等要职。深得曹魏政权的信任。死后配享于曹操庙庭。生前生后一样风光。
学术上。王朗也有极高的造诣。是东汉末年知名的经学专家。王朗和儿子王肃也是当世大儒。作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书籍。在当时颇有名望。被尊为「王学」。
子孙方面。王朗被封侯。死后儿子王肃继承爵位。孙女王元姬嫁给了当时权臣司马懿次子司马昭。生下了司马炎和司马攸。司马炎便是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
司马炎篡位后尊奉王元姬为皇太后。王元姬为人平和。生活节俭。在后宫起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死后被谥为「文明皇后」。
从仕途。学问和子孙三方面来看。王朗堪称人生大赢家。他服务过东汉王朝。见证了曹魏王朝的兴起。他的外曾孙司马炎又建立了西晋王朝。不管是汉朝。曹魏还是西晋。王家都是有福之家。
我们不必为王朗翻案。王郎历汉。吴。魏三朝。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一地。都是个人选择。从结果来看。王朗似乎更好。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忠诚。正直。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被接受。被推崇。被褒扬!
其他观点: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很多人对于诸葛亮骂王朗这段剧情。应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
诸葛亮与王朗在阵前。诸葛亮用一大段话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而王朗却对此并无招架之力。只是不断重复着‘诸葛村夫’这四个字。最终。王朗被诸葛亮的这番话。活活气死于阵前。沦为笑柄。
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其实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真实的王朗。其实是东汉末年一位极为有名的经学大家。死后以文臣之身封侯。还得以配享庙庭。更为有趣的是。他孙女后来嫁给了司马昭。生下了晋武帝司马炎。
王朗本名王严。师从东汉太尉杨赐。杨赐是当时的儒学大家。三国时期被曹操干掉的那个杨修。就是他的亲孙子。在杨赐的门下。王朗虚心好学。很快就学业有成。之后被拜为郎中。任菑丘县长。后来。杨赐去世的时候。王朗还曾特意为了给杨赐守孝。辞官不做。一时称为美谈。
从这件事也看得出来。王朗是个人品相当不错的人。为了给老师守孝。放弃自己的官位。这种事情。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出来的。
如果王朗出生在一个太平世道的话。凭借自己的学问。应该会很容易身居高位。但可惜的是。他恰好遇上了一个乱的不能更乱的时代。
杨赐去世于公元185年。同一年。王朗辞官不做。去给杨赐守孝。在杨赐去世的一年之前。东汉刚刚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在杨赐去世四年之后。汉灵帝病逝。同年董卓入京。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帷幕。
等到王朗给杨赐守孝结束。重新可以做官的时候。已经是天下大乱的局面了。
不过。因为王朗的才学。确实极为出色。在给杨赐守孝结束之后。王朗被徐州刺史陶谦看中。举荐其为茂才。先是被拜为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
王朗在会稽郡担任太守期间。治政贤明。颇受当地百姓爱戴。但是。百姓的爱戴。并不能让王朗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当中。脱颖而出。王朗在会稽郡担任太守这几年。恰好是董卓身死之后。北方群雄纷纷独立。争相扩大自己地盘的这段时间。
四年之后。已经横扫江东之地的孙策。率军进攻会稽郡。面对孙策的到来。王朗虽然也曾尽力抵抗。但终究不敌。最终。王朗被孙策所擒获。
对于王朗。孙策是很欣赏的。很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效力。曾多次让人去劝说王朗投降。奈何王朗是个喜欢坚持自我的读书人。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报效于皇帝。自然不愿为孙策效力。最后没办法。孙策既不能招揽他。也不能直接杀了他。落得一个擅杀人才的骂名。所以就只能将王朗给流放了。
在被流放的这段时间里。王朗虽然日子过得很惨。但却依然坚守心中的道义。收容亲友旧属。
王朗这样的人。肯定不是什么绝世枭雄。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好人。
就这样。王朗被流放几年之后。随着孙策被刺杀。江东地区再次陷入了混乱当中。恰好此时。曹操刚刚打赢了官渡之战。成为北方的新一代霸主。曹操早已听说王朗的贤名。于是便派人秘密前往江东。去征召王朗。
面对曹操的征召。王朗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下来。或许在当时的王朗眼里。此时的曹操。是拥护汉献帝的大忠臣。所以才甘愿为曹操效力。不过。虽然王朗答应了曹操的征召。但怎么去也是个问题。当时江东虽然混乱。但孙家肯定不可能允许王朗这种人才随便外流。跑到曹操那边去做官。
就这样。王朗接下来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终于离开江东。辗转来到许都。
到了许都之后。曹操对于王朗的到来。十分重视。直接任命王朗为谏议大夫。
此后的十几年里。王朗历任少府、奉常、大理。主抓刑狱方面的工作。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王位。曹丕上位后。将王朗升为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行称帝。曹丕称帝后。改封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为乐平乡侯。
公元227年。曹丕去世。曹叡登基。曹叡登基后。王朗升任为司徒。改封为兰陵侯。次年。王朗病逝。因功配享曹操庙庭。
至于王朗为何会留下被诸葛亮‘骂死’的笑话。这恐怕就要归咎于演义小说的杜撰了。不过。从时间上来看。倒是确实对得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在公元228年。也就是王朗去世这一年。不过。在正史上。并没有王朗随军出征的记载。所以王朗自然也就不可能被‘骂死’于阵前了。
王朗死后。又过了三年。他的孙女王元姬。嫁给了当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嫁给司马昭之后。王元姬陆续生下了司马炎、司马攸、司马兆等数子。晋国开国后。王元姬被尊为太后。四年之后病逝。与司马昭合葬于崇阳陵。
从当时双方的家世来看。这桩婚事倒也相配。但是谁又能想到。仅仅几十年之后。司马家就反手干掉了曹家。开创了晋朝呢?
王朗的一生。早年颇为曲折。但晚年则相对顺遂。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朗算是三国时代的最终赢家之一了。至于被诸葛亮骂死阵前这件事。其实只是后世演义小说的杜撰而已。
其他观点:
前段时间。豹眼写作《老王家的那些事儿》。查阅了一些资料。其中也看到了王朗的一些介绍。借题主这个问题。就掰扯掰扯吧。
首先说一下《三国演义》中的王朗
演义中。王朗出场还是比较早的。在第十五回身为会稽太守的王朗就与江东小霸王孙策杠上了。但由于能力所限。兵败做了孙策的俘虏。但王朗并没有投靠孙策。而是辗转逃回了北方。做起了曹操的部属。
在老罗的笔下。曹操是一个十足的反派人物。曹操一步步破坏规矩坐上了魏公、魏王的宝座。王朗一直是积极的推动者。因而。王朗也就成为了曹操手下死心塌地的爪牙。
曹丕篡汉时。王朗等人逼迫汉献帝写下禅让诏书。摇身一变成为曹魏政权的开国大功臣。王朗从此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御史大夫、司空、司徒。位列三公。
与老罗塑造的其他一些人物不同。王朗的这个经历基本是依据历史史实而来。没有多少水分。
不同之处在于对王朗这个人的历史评价。由于老罗的历史观使然。王朗也就成为了小丑一般的存在。
为此。老罗还专门安排了一场戏。让王朗跟随大将军曹真与诸葛亮对峙。于是乎。诸葛亮就把王朗骂死了。
这是大家熟悉的桥段。豹眼就不啰嗦了。而且对于老罗的历史观也不去评论。在此仅仅介绍一些历史上真实的王朗的有关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王朗是汉末三国时期很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其功过任由友友们自己去评说吧。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 。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被举荐为孝廉也没有应命出仕。
徐州刺史陶谦举荐王朗为茂才。拜为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颇受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在江东的扩张。但被孙策擒获。王朗宁愿忍受被流放的困境。也不替孙策效力。
后王朗接受曹操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魏国建立后。王朗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
曹丕继承王位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称帝后。王朗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
曹叡继位后。王朗代替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说起汉末三国时期的王司徒。有人习惯把王朗与东汉同为三公诛杀董卓的王允相区分。可见王朗在当时的影响力。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
王朗生年不详。但从其师从杨赐的一段经历。大致可以看出其年龄。
杨赐(?-185年11月4日 )。字伯献(一作伯钦、子献)。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
杨赐。也就是汉末大名鼎鼎杨修的祖父。于185年去世。王朗为其守丧辞官。大体推断王朗此时至少在二十岁之上。也就是王朗很可能在165年之前出生。
王朗去世于228年。至少年寿六十以上。在那个时代。应该算得上是寿终正寝。
没有史料记载王朗有追随曹真出征的经历。也就不存在王朗被诸葛亮骂死的可能性。
尽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恰恰是在228年。但并不说明王朗之死与诸葛亮有一毛钱的关系。
王朗虽然在演义中被诸葛亮骂作“厚颜无耻之人”。但并不代表诸葛亮就这么认定王朗。也不足以说明王朗就是厚颜无耻之人。
陈寿的《三国志》有《王朗传》。摘取部分情节在后。有兴趣的友友们可以看一看。
三国志·王朗传:王郎字景兴。东海郡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郎为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郎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治。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着。
同样是王朗抗拒孙策而被孙策俘获。但从陈寿笔下看到的王朗。那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其中的屈直。友友们自己品味吧。
王朗传:黄初中。鹈鹕集灵芝池。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诏口:\"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之倾。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君其勿有后辞。\"朗乃起。
曹丕称帝后。下诏公卿。公卿举荐王朗为独行君子。但王朗没有接受而是举荐了杨彪。同时说自己有病不能就任。
此事看出王朗在公卿中的威信以及让贤的品行。当然难免有报恩的情感在内。因为杨彪是杨赐的儿子。也就是杨修的父亲。
为此。曹丕专门下诏既是称赞王朗也是在批评他。于是。王朗才起身出仕。
从这里看。王朗说啥也算不上是一个“厚颜无耻之人”。就算不是“良禽择木而栖”。最起码也应该是各为其主吧。
扒一扒王朗的身世
汉末三国时期。看重出身门第。而王朗的出身那也是杠杠的。不同一般。
说起老王家。太原王、琅琊王那是名震天下。而王朗这一支也是十分了得。
王朗。出自东海郡当路王氏。
据《当路王氏宗谱序》记载:
《史记·田单列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以王蠋之故。已而使人谓蠋曰:\"齐人多高子之义。吾以子为将。封子万家。\"蠋固谢。燕人曰:\"子不听。吾引三军而屠画邑。\"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於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其颈於树枝。自奋绝脰而死。齐亡大夫闻之。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於燕。况在位食禄者乎!\"乃相聚如莒。求诸子。立为襄王。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攻破齐都临淄。听说齐国画邑(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乡)人王蠋。是一位贤人。就命环画邑三十里不许侵入。
乐毅敬慕王蠋。重金礼请。并封万户之地。
王蠋说:“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于是自缢而死。
齐国众士民大夫无不感动而起。共奔莒州。跟随齐愍王。图谋复国。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这句名言。就是出自王蠋之口。
王蠋不是别人。就是太子晋十六世孙秦朝大将军王翦的三叔父。
王翦之孙王离被项羽俘杀之后。其儿子王元、王威分别开创了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基业。王翦被尊为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共同始祖。
当路王氏源出黄帝。脉承周姬。得姓于太子晋。 晋公之十八世孙沛邑王熙。为当路王氏开宗之祖。熙公。战国时齐国画邑王蠋之子。蠋乃齐之相国。燕破齐。乐毅备礼说蠋仕燕。蠋自尽捐国。其妻携子熙隐寓沛邑。秦初熙公任南阳郡尉。后其七世孙王尊相宅当路。当路王氏遂奉王熙为一世祖。熙公子陵。开汉之元勋。封安国侯。拜右丞相。迁太子太傅。为当路王氏开宗第一宰。 熙公第七世孙王尊。西汉成帝时官拜京兆尹。其时奸臣弄权。尊公毅然辞官。跨海登舟。游于东海。见东有大山(云台山)西有环海。雅景可观。赞曰:“此乃仙山宝地。后世必出人杰。”遂于汉哀帝元年(公元前6年)。率家卜居东海(云台山)。并于向阳处设宅立庄。命名当路。训导子孙“当仕路。忠民权。功于国。荣于家。”。尊公遂成当路王氏开基之祖。
王蠋自尽捐国。其妻携带妻子王熙隐居沛邑。不断繁衍。遂成王氏二十一郡望之一的东海郡王氏。
汉末三国时期的王朗就是出自这一支的王氏。可见其家族势力。
太和二年薨。谥曰成侯。子肃嗣。初。文帝分朗户邑。封一子列侯。朗乞封兄子详。
王朗去世后。其子王肃继承了爵位。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都是当时知名的经学专家。皆为当时的大儒。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书籍。在当时颇有名望。被尊为《王学》。
王朗的孙女王元姬嫁给了当时的权臣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生下了司马炎和司马攸。司马炎便是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
豹眼无意去为王朗以及曹氏、司马氏家族洗白。仅仅是介绍一些历史史实而已。孰是孰非。相信友友们自有评断。
司马炎称帝后。王朗孙女王元姬被尊为皇太后。王元姬为人平和。生活俭朴。在后宫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死后被谥为“文明皇后”。
司马氏政权的腐败是尽人皆知的。但这与王老太太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了。如果王元姬是吕太后、慈禧太后这样的强权人物。东晋的历史或许会重写。
豹眼无意为任何人洗白。但从一些史料来看。王朗从哪方面来说。也称不上是“厚颜无耻之人”。
诸葛亮为了刘备的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豹眼看来。那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人生选择而已。
王朗拒绝孙策而跟随曹操。进而效力于司马氏家族。也是他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抛开历史观不说。就说人生选择。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够拒绝孙策而选择被流放吗?
您能够为了汉献帝而招惹曹操吗?
你能为了曹魏那些扶不起的幼主而得罪司马氏家族吗?
你能放弃将来成为皇后之位的机会而拒绝司马氏的求婚吗?
历史没有如果。但却可以以此反思。这才是读史的味道所在。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591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太守,司徒,王氏,东汉,御史大夫,演义,曹丕,徐州,王元
没想到大家都对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虽为一介书生。手下的冤魂败将却不在少数。火烧赤壁。七擒孟获。气死了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