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上班代表一种身份吗?从国企辞职是一种身份的丢失吗?
原创

在国企上班代表一种身份吗?从国企辞职是一种身份的丢失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明确一个。国企不是体制内。跟公务员编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国企有很多种。有央企。有省属国企。有市属国企。还有一种就是县区级的国企。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在国企上班跟在私企上班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身份上的区别。签署的都是用工劳动合同。

如果你在国企是一名管理层(副科级以上)。那就意味是你有了行政级别。只要有机会。你就可以转到当地机关单位去。

如果你自己去看。会发现很多领导都有国企履历的经历。

但是。国企也不代表是天堂。机构臃肿、效率慢、工资低都是国企的一些通病。很多人受不了。辞职跳槽到其他单位也很正常。

我觉得不要太在意国企这个身份。更要注意职业发展方向、薪酬提升等切身利益。如果呆在一个工资很低的国企。那么还不如辞职去一个工资高一点的私企。

但如果说你在国企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位。那么辞职就要很慎重。因为一旦辞职后可能就回不来了。

其他观点:

在国企上班代表一种身份吗?从国企辞职是一种身份的丢失吗?这种说法好像还是比较夸张。与时代潮流显得格格不入了。人的身份其实就是自我。国企员工就是国企员工认定的身份。公务员就是公务员的身份。私企职工就是私企职工的身份。

由于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来出资和管理的。所以国企的管理者是依法代表国有股东来行使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因此国企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国企管理者既是职业经理人。同时也是国家干部。但这只是国企担任领导职务的管理人员。国企为了自身的经营发展。也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需要招聘优秀的员工来为国企服务。就和其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样。只要符合本企业用人条件的人。通过一定的招聘程序。都可以进入国企工作。

进入国企工作的员工。由于国企是国家出资。所以国企的工作人员。除了履行正常的岗位职责以外。国企对员工的要求更高。特别是政治条件。保障员工基本的政治素质。是国企员工与私人企业员工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国企工作不但业务素质要过硬。政治思想素质也要更高。这在国企的招聘条件中是有明确要求的。由于国企的特殊性质。因此在国企工作。待遇更有保障。在薪酬水平上。国企一般职工的薪酬水平要普遍高于私营企业。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条件。薪酬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国企员工都能享受到。所以国企职工不但在职时工作稳定。管理更规范。有比较完善的晋升机制和学习机会。国企的民主管理机制更完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更多。工人阶级的性质在国企更能得到体现。所以国企职工和民营企业职工相比。社会地位更高。如果说是身份地位的话。的确国企职工的身份地位、社会地位更高。这是由国企的性质和平时对员工的培养教育分不开的。

但是也有部分员工。由于不适应国企的管理方式。加之在市场上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离开了国企。就意味着和国企解除了劳动关系。就不再属于国企职工。有的可能是个体老板。有的可能到了民营企业或是外资企业。身份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到了私营企业。就必须要适应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因此有的人难免有失落感。以往在国企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随着身份地位的转换。以前的社会地位。身份地位也将消失。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当今职场的现实。

但在职场中。我也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很多国企员工。虽然到了私企或是外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但是在国企工作时培养锻炼出来的精气神始终存在。个人的职业素养、政治素养始终存在。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私企的老板。影响私企的职工。把国企好的传统。好的管理模式带到了私企。他们不但没有因为离开国企而丧失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且在私企工作时其原有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身份只是一时的。地位也是暂时的。但人的精气神却是永恒的。只要自己是金子。走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真英雄走到哪里都有用武之地。对于身份地位的过于眷恋。最终会害人害己。过时观念是时候扔进历史垃圾桶了!

其他观点:

所谓身份。这是一个陈旧的概念。但现在依然残存一点身影。比如。当你办理退休前。还是会查你的档案。你的身份是干部。好。你可以60岁退休。你的身份是工人。你可以55岁就退休。这个身份。还存在于档案里。

广义的身份。就是国企的国民身份和国家人的荣誉感以及主人翁精神。

我曾经从国企派到私企帮助工作。我感觉国企人的身份。广义的和狭义的都存在。比如。我去某私企外派帮助工作。就感觉自己融不进那种文化。自己身上的国企属性依然存在。比如。比较讲大局。讲奉献。讲责任。用私企人的说法就是还带着“酸腐味”。但这种味道是客观存在的。你在国企多年。自然就会被熏陶了。

狭义的国企身份。现在已经有多个身份了。这是历史客观原因造成的。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国企职工是国民所有制身份。就是常说的国家干部、国家工人。吃国家饭的。比如。中专学历以上毕业的。进入国企。就是干部身份。技校毕业生或者社会招工进去国企就是工人身份。优秀的工人。可以聘到管理(干部)岗位上。那时候就叫“以工代干”。身份还是工人。但干着干部的活。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合同制。身份就更多了。原来的国家干部和国家工人。叫做原正式工。很多福利待遇是不一样的。后来招聘的“正式工”。叫新合同职员工。也是正式工。还有其他身份用工。比如。劳务派遣工、业务外包工、大集体工、协议工、临时工。等等。

近年来。国家提倡打破身份概念。都叫“企业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就叫合同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叫做劳务工、外包工。等等。

但这个身份。并没有完全消失。比如。现在国企员工退休前。依然要查档案。证明你的身份。比如。女员工。如果身份是工人。可以50岁退休。身份是干部。可以55岁退休。很多女员工。为了早五年退休。提前把干部身份改为工人身份。提前五年办理退休手续。这个身份的概念。依然存在。

那么。还有一个精神层面的身份。

国企员工的国家身份认同感。以前。提倡主人翁精神。爱厂如家。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家人。市场经济之后。这个提法不提倡了。因为让你下岗的时候。再提家人概念不合适了。但是这个家人身份的烙印还在。刻在骨子里的。私企减人。拿钱走人。国企减员。员工是要堵大门的。不愿意离开奋斗一生的“家”。

即使现在的国企。依然加强DJ工作。加强ZZ思想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国为重。讲ZZ讲规矩讲奉献。这种精气神是与民企私企要求不一样的。国企对员工从严要求。狠抓工作作风。也抓生活作风。国企员工在社会上就是要从严要求自己。从法律上讲。国企员工是国家公职人员。犯了经济错误。罪责要比民企私企重一倍以上。这种国企身份。也是客观存在的。

国企员工到一定职级。是可以调动到公务员或事业编队伍里的。国企的国家公职人员身份。依然存在。比如。国企董事长交流去当省长、市长、shuji。市里的处长也可以交流去国企当总经理。

根源上来说。精神层面的国企身份就是那种精气神。我本人曾经从国企被外派到私企。就是这种私企需要学习国企的经验。希望国企派人帮助他们实施一些国企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也许。这也是一种国企精神吧。可以体现在国企员工身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26:34

    国企,身份,私企,员工,国家,职工,工作,工人,精气神,地位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26:34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国企上班代表一种身份吗?从国企辞职是一种身份的丢失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26:34

    首先明确一个。国企不是体制内。跟公务员编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国企有很多种。有央企。有省属国企。有市属国企。还有一种就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