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就像一个王朝很难实现父传子一脉到底的愿望。各个王朝的皇帝死后想要葬在一起。似乎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
西汉9位皇帝都葬在“五陵塬”上。但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却不在其中。唐朝21代皇帝。但关中十八唐帝陵中。加上武则天也只埋葬了19位皇帝。唐昭宗李烨的和陵和唐哀帝李柷的温陵也不在其中。明朝十六帝。除去建文帝和景泰帝。有陵寝的14位。但明十三陵中只有13位皇帝。朱元璋的孝陵和明祖陵也不在其中。
而清朝就更奇葩了。十二位皇位。分别葬在了三个不同的地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关外三陵
众所周知。清朝入关是在顺治时期。因此顺治之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都是死在了关外。当然他们也就葬在了关外。毕竟那时候他们想葬在中原地区也不太可能。明朝皇帝显然不会同意。
努尔哈赤的陵寝叫做福陵。皇太极的陵寝叫做昭陵(和唐太宗的陵寝一个名)。都是葬在了清朝入关前的京城盛京附近。除此之外。还有清祖陵。称为永陵。在满洲老家兴京。埋葬了清朝的六位祖先。不过是衣冠冢。
以上三座陵寝。合称“关外三陵”。
清东陵和清西陵
顺治入关之后。将自己的万年吉地定在了遵化。他的陵寝叫做孝陵。康熙死后。按照子随父葬的传统。将自己的景陵也放在了遵化。这个地方被称作清东陵。
康熙之后是雍正。按说雍正也应该葬在这里。但偏偏雍正就没把自己的泰陵放在遵化。而是另外找了一个地方。在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清西陵。
那为什么雍正要远离祖父和父亲的陵寝。另辟陵区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有人认为雍正的帝位得来不正。民间传言雍正不仅篡改了康熙的遗诏。而且还在康熙的参汤中下毒。使康熙含恨离世。而且雍正继位之后。对他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对他皇位有威胁的弟兄。或监禁。或杀害。这些事情。到了地下都跟康熙不好交待。所以为了逃避康熙的惩罚。雍正决定另辟陵区。远离康熙的景陵。
第二种说法是。有人认为雍正自视极高。从不肯屈居别人之下。如果他死后葬在清东陵。那么他的陵寝规模无论如何不能超过顺治和康熙。而且。清东陵的中心位置已经被顺治占了。他要想搬进来那就得选个偏一点的地方。这是雍正所不乐意的。所以他要另建清西陵。因为在清西陵他是第一个搬进去的。他的陵寝就是首陵。可以占据风水最好的中心位置。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雍正死后把自己埋在了清西陵的泰陵之中。但是。他倒是舒坦了。可他的儿子乾隆可就为难了。
如果乾隆跟着雍正葬在清西陵。那么清东陵的顺治、康熙可就受到冷落了。乾隆一生最佩服最敬仰的就是祖父康熙帝。他当然不愿意康熙的陵寝受到冷落。
但是。如果乾隆葬在清东陵。那雍正怎么办呢?让他的泰陵孤零零在清西陵呆着。没有子孙去陪伴似乎也不太合适。这真是让乾隆为了难。
经过深思熟虑。绞尽脑汁。乾隆终于想出了办法。他为自己的后代子孙定下了一条规矩。“父西子东。父东子西”。也就是说如果父亲葬在了清东陵。那么儿子就要葬在清西陵。反之亦然。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寝数量差不太多。也都有后代子孙陪伴。
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他的裕陵放在了清东陵。他的儿子嘉庆的昌陵就在清西陵。再往下。道光本应该在清东陵。但陵寝建成之后。道光发现地宫渗水。便以此为由搬去了清西陵。他的陵寝叫做慕陵。
道光去了西陵。那么他的儿子咸丰当然只好去东陵。但陵寝尚未完工。鸦片战争就爆发了。由于大量的赔款搬空了国库。所以咸丰的定陵就修得马马虎虎。好多材料还是道光当年剩下的。
咸丰死后。就是同治帝了。同治虽然在位13年。但他继位时才6岁。死的时候才19岁。没想到自己会死这么早。所以他既没有在东陵选定吉地。也未在西陵选定吉地。直到他突然驾崩之后。才仓促在东陵找了个地方。开工给他修建陵寝。定名为惠陵。惠陵自光绪元年动工。至光绪四年建成。同治才得以搬进去。
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同治是应该葬在清西陵的。但慈禧太后做咸丰的妃子。她死后是必须要和咸丰合葬的。事实上她和慈安太后的陪葬陵就在定陵东侧。称为定东陵。出于私心。慈禧想着自己死后也能经常看到儿子同治。所以就破坏了乾隆的“昭穆之制”。将同治的陵寝放在了东陵。反正当时她的权力最大。谁也不敢反对。这样。慈禧太后和丈夫、儿子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同治之后的光绪。按照制度。将自己的崇陵放在了清西陵。光绪之后。就是溥仪了。这个大家都知道。死后火化了。骨灰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开发商在清西陵搞了个华龙皇家陵园。就把溥仪的骨灰搬过去了。说是可以拉动旅游业。我对此也只能呵呵了。溥仪的墓地挨着光绪的崇陵。但已经不能成为陵了。真的就是一个普通公墓而已。
综上所述。清朝十二位皇帝。葬在关外的是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
葬在清东陵的。是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
葬在清西陵的。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
其他观点:
谢邀。关于清朝陵墓为什么分东陵和西陵。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记载和专家的考古资料来进一步分析。
清陵原本只是东陵。清初的皇帝都被掩埋在东陵。西陵是雍正皇帝建造的。雍正的陵墓本来也是选择东陵的。但他却因为一些理由废弃了选择的墓地。在东陵之外寻找其他地方选择了自己的陵墓。这是后面的西陵。
根据“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雍正本应当随父葬。可他却另辟兆域。在距离东陵数百里以外的易县营建泰陵。其原因。传云他篡改康熙的遗诏。皇位得之不正。心怀内疚。因而不愿葬在其父之旁(实属以讹传讹)。据记载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
可是这样问题就来了。有了东、西两个陵区。之后的皇帝该如何选择陵区安葬呢?雍正之后的乾隆皇帝就为此事找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昭穆之制”。
所谓“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据《周礼·春官· 小余伯》载:“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曰:“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也就是说。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这样一来。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始终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样以此为准分为左右次序。在祭祀时。子孙也要按照这样的规定来排列次序。用以分别宗族内部的辈分。
如果按照“昭穆之制”雍正之后的安葬次序应该是:东陵(乾隆、道光、同治)。西陵(嘉庆、咸丰、光绪)。
其他观点:
因为为雍正是篡改遗诏得的皇位。驾崩后得不到先皇的认可。不能与父皇康熙葬在一处。所以就葬在河北易县。后随着嘉庆、道光也葬与易县。人们就称河北遵化县的清帝陵。称为东陵。易县的称为西陵。另一说法是西陵地形好。风水灵。为庇护万民。雍正特选了这块风水宝地。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702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雍正,东陵,陵寝,乾隆,易县,咸丰,光绪,康熙,同治,遵化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朝陵墓为什么分东陵和西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就像一个王朝很难实现父传子一脉到底的愿望。各个王朝的皇帝死后想要葬在一起。似乎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西汉9位皇帝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