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曾挖掘雍正陵墓,为何专家才挖两米就紧急叫停了?
原创

考古专家曾挖掘雍正陵墓,为何专家才挖两米就紧急叫停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国被允许的考古发掘方式

说个冷门点的知识吧。我国在考古学领域与西方国家有个很大区别。咱们更擅长田野考古学(field archaeology)。而西方更擅长海洋考古学(Maritime archaeology)和城市考古学(Urban archaeology)。

其中具体有什么区别吐槽机就不细说了(其实是也不知道)。总之古代传统的洛阳铲结合现代科技后对考古调查的帮助很大。我们的考古学家经常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找到野外深埋的遗迹和遗物。这让很多外国同行羡慕不已。

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短板。在调查之后的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句话说我们能找到文物位置。可没法妥善保存发掘的文物。故此我们在考古发掘阶段会非常谨慎。一般只有两种情况才允许发掘。

曾经的教训

通常来说现在我国基于对文物负责的态度。不太鼓励主动发掘。考古界更有一条铁律——不主动发掘任何帝王陵墓。这是1956年主动发掘明定陵留下的深刻教训。那次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万历皇帝的陵墓中确实有大量的文物。发掘也确实解开了一些历史谜团(比如长期不上朝)。可是那些文物里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就占600多件。在地宫的微环境中尚可长久保存。一旦接触外界环境就迅速朽化了。

惊险的泰陵发掘

关于雍正泰陵的发掘其实是始于1975年对乾隆裕陵的整理工作。民国时期裕陵曾经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给盗掘过。破坏挺严重的。所以文物部门打了个擦边球。开启了被破坏的裕陵。对地宫进行了整理。

这之后呼吁开启泰陵的声音就出现了。巧合的是1980年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右下角发现了一个旧盗洞。这座帝王陵墓很可能早已被盗。符合抢救性发掘的标准。于是国家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泰陵的发掘请求。工作于当年4月8日正式开始。

总结起来吧。对泰陵的发掘本来就是抢救性的。在发现陵墓没有被盗后紧急叫停符合考古原则。这是无可厚非的。目前我们能期待的是文物保存技术取得长足发展。那样才会有更多传世之宝重见天日。否则就算知道《兰亭序》在哪埋着。你挖出来就烂掉也是白费。扯淡完毕。

其他观点:

专家叫停雍正陵寝的挖掘。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处于对泰陵地宫及其内部文物的保护。

1956年。成为新中国考古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就此形成了“停止不适当的考古挖掘工作”的共识。

这一年。在郭沫若的主持下。考古队对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进行挖掘。考古队挖开了定陵的地宫。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的限制。受到破坏、损坏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就连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都在日后遭到了焚毁。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挖掘定陵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对于珍贵文物不可逆转的破坏。周恩来总理同意了当时国家文物局的申请。就此停止了不适当的考古挖掘工作。

而这一规定也就此成为了中国考古界的既定惯例被沿用至今。与此同时。郭沫若想要在对秦始皇陵和武则天乾陵的挖掘计划也就此终止。在这之后的考古挖掘。都是陵寝遭到盗掘或者遭遇重大工程建设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挖掘。再没有主动对完好的陵寝或者古迹进行考古挖掘工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确定雍正皇帝的泰陵未被盗掘后。也随即停止了对于泰陵的考古挖掘工作。

对于雍正泰陵挖掘工作的呼声。起始于1975年。原因是有学者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发现了盗洞。认为泰陵地宫已经被盗。并且此时刚刚完成了对于乾隆裕陵的清理和保护。希望就此对雍正的泰陵进行研究。以获得相应的史料。揭开历史谜团。

于是在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并且在当年4月8日。挖掘泰陵地宫的工作正式开始。

但是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由此证实泰陵没有被盗过。

该消息通过媒体传了出去。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的夏鼐知晓后。当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并把国家文物局关于立即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命令急告当地。实际上。夏鼐如此激动而又急迫的表现。与其参与了当年的定陵挖掘事件有着重要关系。正是因为见到了定陵被挖掘后文物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和损毁的惨状。才让夏鼐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叫停泰陵的挖掘以保护泰陵内的珍贵文物。

最终。在4月11日。夏鼐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当众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

民间和史学界对于泰陵关注的焦点。实际上还是在于“雍正死因之谜”以及“雍正金头之谜”。这两大历史谜团。

雍正年间。爆发了著名的“曾静逆案”。尽管雍正皇帝没有处罚曾静。但是对于宣扬“反清复明”思想。进而影响到曾静等人的吕留良。雍正则是给予了严厉惩罚。尽管吕留良已经过世多年。但是仍被雍正下令。扒坟掘墓、挫骨扬灰。他的家人和学生或被杀。或被流放。

而这时便有了吕留良的后人吕四娘的传说。相传吕四娘不仅从家中的变故中逃过一劫。活了下来。之后更是成功混进宫中。不仅成功刺杀了雍正。还将雍正的人头取下带走。所以。为了给雍正以全尸下葬。乾隆皇帝命人给雍正打造了一枚金头。这也就是“雍正金头之谜”的来源。而这一事件也被文学作品反复演绎。在民间广为流传。

当然。我们非常清楚。出现吕四娘刺杀雍正的事情是断然不可能的。并且通过史料分析。雍正因为长期迷恋丹药。死于重金属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对于雍正死因。依旧无法盖棺定论。而这也就此形成了“清宫八大疑案”之一的“雍正死因之谜”。

由于泰陵未被盗掘。因而在科技手段尚未实现对于文物能够的完好保护之前。雍正的泰陵地宫再无被打开的可能。所以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科技发展到足够水平的时候。来对雍正的死因和雍正的“金头之谜”一探究竟了。

其他观点:

甚至还有一些更加传奇的说法。雍正墓里机关重重。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根据一些考古人员的说法。雍正墓和清朝其他皇帝墓不一样。至少从目前的挖掘和整理看。雍正墓保存的相当完整。虽然人们在雍正墓附近的确发现了盗洞。但值得注意的是。盗洞下挖深度不过两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而以下的土。都是原封土。因此。雍正墓长达270年。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个大墓被盗过。雍正墓真正挖掘。是在1980年。但和那些盗墓贼一样。当考古专家向下挖到两米处的时候。遇到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以下都是原封土。

也就是说。这次挖掘。和那些盗墓贼一样。也只挖了两米。就停止了。很多新闻报道中。并没有说当时发生了什么。甚至大量民间传说中。也没有传言。当时发生过什么奇怪现象。

而根据文物局的说法。停止挖掘雍正皇帝的墓。唯一的原因就是。当时缺乏足够的技术水平。无法保证文物的完整。 这是考古领域最害怕的结果。一代官方盗墓贼郭沫若。曾经大力主张挖掘明朝陵墓。在缺少足够技术支持下。大量珍贵的文物。重见天日。就遭到了很大的损坏。这些破坏。根本无法修复如初。

最可惜的就是明朝定陵的龙袍。被氧化的几乎毁坏。幸好郭沫若两年前就死了。不然这个伪考古学者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挖来雍正墓。而定陵的悲剧。很可能会重演。结果就是。大量珍贵文物。彻底毁坏。丧失了研究价值。

雍正墓的停止挖掘。其实没有必要作过多的解读。如果坚持挖。的确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有人。有设备。有耐心。就一定可以挖成功。至于说。那些传说中的机关埋伏。以及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传言。对于考古工作而言。顶多作为参考。何况。对于一个仅仅270年的墓而言。只要准备充足。并不是一件难事。

如果挖开了。却无法做到保护。让那些重见天日的珍贵文物。遭到不可逆转的损失。那还不如让雍正墓。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到有了这些技术。可以保证文物不受损坏。这时候再去挖掘。也是可以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3:41

    雍正,文物,泰陵,国家文物局,地宫,郭沫若,陵墓,工作,之谜,考古学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3:41

    没想到大家都对考古专家曾挖掘雍正陵墓,为何专家才挖两米就紧急叫停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3:41

    我国被允许的考古发掘方式说个冷门点的知识吧。我国在考古学领域与西方国家有个很大区别。咱们更擅长田野考古学(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