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还真没有靠谱回答。大家都是各抒己见罢了。我就说说我喜欢的一位谋士——李泌吧。
常钺在《大唐荣耀》中饰演的李泌
李泌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谋臣。整个唐朝中期。我认为有战国策士“纵横”风格的人仅有三位:
谭忠:唐宪宗时期卢龙军将领。作为说客。分别三次说服了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卢龙节度使刘济、卢龙节度使刘总。阻止了田季安援助成德王承宗以对抗朝廷。孤立卢龙军。使刘济出兵协助进攻王承宗。又劝说刘总举卢龙军归顺朝廷。
李德裕:以强硬手段著称。雷厉风行。利用藩镇矛盾。懂得应时制宜。从实际出发处置中央与藩镇的关系。处理了卢龙军变乱事件。使新任节度使张仲武相对效忠朝廷;定计大败回纥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坚决主持讨平昭义军。阻止其变为割据世袭的藩镇。
七岁的李泌被召见时。唐玄宗正与燕国公张说对弈
而另一位就是李泌。李泌的一生都有着在外人极为奇特的经历。李泌七岁时。便因为机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这一段总让我想起了明代的两位神童程敏政、李东阳的经历)。在与文坛首领、名相张说的对答中很是得体。与张说、张九龄、韦虚心、张廷珪这些或才智过人、或官声良好的名相名臣竟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张九龄甚至于称他为“小友”。
但李泌却不想通过他们的关系得到升迁授官。而是游历出没在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慕神仙不死术”。直到后来的又一次投议召见。“三进三出”于朝廷。时隐时仕。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对李泌有过一次较长的评论。可称得上颇为出彩。以下我就王世贞的评论逐句解释。以此来介绍李泌这位“表现非常特殊的忠臣和智士(范文澜语)”。
三代而后人臣出处之迹。未有如李邺侯泌之奇者也。或伸而屈。或屈而伸。或先几。或忍诟。其保身。亦未有如邺侯之巧者也。
自周以后。人臣的出仕与隐退的事迹。没有任何一人比得上李泌。屈伸自如、明哲保身。也没有比李泌更加有技术的。
之后。王世贞一连用了十三个“奇”来评价李泌的事迹。
七岁而以童子荐。入禁中。与宰相张九龄诸公善。奇矣。
一个七岁的童子竟能与张说、张九龄等高官交好。
寻谢去。游嵩华于南间。求神仙不死之术。又奇也。
不抓住这个升迁的机会。又在名山之间游历。寻找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术”。
久之。复以献议入翰林。从太子诸王游。太子善之。又奇也。
年轻时。又因为投了一封建议礼制的奏疏。被招入翰林院。与太子李亨(未来的唐肃宗)及宗室诸王关系特别好。
为诗以识杨国忠、安禄山。斥置蕲春。又奇也。
写诗讥讽权宠无比的杨国忠、安禄山。被贬到蕲春安置监管。可他干脆就不当官。自己随意走动了。
太子即位灵武。为肃宗。使人召致泌。泌忽间关来谒。又奇也。
取自:《李泌出山图》
安史之乱后。李亨在灵武登基。正想派人找李泌。这个“小伙伴”就突然出现了。
立谈而参帷幄。体辅若一。拜右相辞。俄又赐金紫。为侍谋军国元帅行军长吏。亦将相任耳。又奇也。
不受厚禄。只以一个散官隐然承担了宰相参谋军国事务的责任。并且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又担任了未来皇帝——代宗李豫的幕僚。
复两京。迎上皇。除道清宫。泌皆任之。甫功成而辞荣乞归。以避李辅国。又奇也。
收复两京(长安、洛阳)。解决太上皇玄宗与肃宗的矛盾。成功从四川迎回了玄宗。在功成名就、权势熏天(确实如此)时。又知时务的避开权宦李辅国等人的陷害。继续隐居。
当是时。广平王以太子领元帅。泌僚也。师友也。即位为代宗。召泌舍之蓬莱阁。强以婚娶食肉。又奇也。
好朋友肃宗死后。原来辅弼的太子李豫成为了代宗皇帝。这两位建立了“师友”情谊的同志关系不错。代宗让李泌住在蓬莱阁里。还逼着他吃肉、娶老婆。有些让他不再有机会隐居的意思。
然其重已不及肃宗矣。元载忌之。出为江西观察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辞而往。又奇也。
王世贞认为代宗对待李泌已经不如肃宗那么重用了(这个不完全认同)。当时帮助代宗诛杀权宦鱼朝恩的宰相元载又盯上了李泌。代宗为保全他。让他当了个江西观察使的僚佐。这判官不过就是个(下佐)。对于曾经权比宰相的李泌来说。应该是羞辱。但李泌坦然接受。径直赴任。
载诛而复召。常衮忌之。出团练澧朗、剌杭州。又不辞。而以吏治显。又奇也。
代宗借用吴凑杀死元载后。又把李泌召回来了。可在脾气暴躁的宰相常衮的“关照”下。李泌再一次外出任职。这次官衔更高一些。大概在南方各地担任了团练使、刺史等职。李泌对于这种宿命。仍然是泰然处之。不仅毫无怨言地前往。还在所到之处皆立下政绩(尤其是杭州刺史任上的政绩)。
嗣帝为德宗。避泚奉天。复召泌而用之。则直臣之而已。又出而观察陕虢。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
代宗死后。其子德宗即位。以强硬态度征讨藩镇。却无意引发了“泾原兵变”。连长安都被乱兵占据。德宗只得出逃奉天。后来又害怕态度摇摆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进攻。继续往南逃亡梁州(汉中)。
德宗在十几岁时就向李泌学过文章;代宗时。又作为太子在蓬莱书院和李泌交游。等到逃亡之际。才想起并召来了李泌。命他每天都等待自己的召见。史称此时“朝野皆属目附之”(王世贞在这里认为德宗对于李泌“则直臣之而已”。我倒不认为德宗会蠢到只把李泌当作一个普通的臣子。只是说此时的德宗对李泌的认识还没有到李泌任宰相后的那么深刻)。
不久后。李泌又在陕虢地区任观察使。不动武力就平定了当地兵变。不理宦官威胁。只向朝廷上交了五位叛逆者(德宗本拟了一份七十五人的名单)。他还作出一番凿运粮道的政绩。并且在淮西藩镇所派的四千“防秋(秋高气爽之时。各镇军队集中防御吐蕃)”骑兵叛逃时。仅凭少量军队。轮流派部将麻痹、堵截、伏击淮西军。最终活着逃回了淮西镇的只有四十七人(全被不甚服从朝廷旨意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斩杀。以向朝廷作出交待)。吴少诚还惺惺作态。派人送钱给李泌。以感谢他帮助自己击破“叛卒”。
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复设他相。以至终其身。又奇也。
自贞元三年(787年)直至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李泌独自担任宰相长达三年之久。并逐渐受到了德宗超乎寻常的厚待(德宗为人多猜疑。为得到德宗的这份信任。李泌耗尽了心力。成为了“惊悸亡魂”)。这在德宗一朝是极为罕见的。
至德之初。郭汾阳、李临淮。贞元之际、李西平、马北平。其建勋克复。若异代然。而皆保全于泌之手。又奇也。
唐肃宗、代宗时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唐德宗时平定四镇之乱的名将李晟、马燧。这些人都是因为李泌的进言保全。才得以幸免遭祸的。
夫以辅国忌之、载忌之。而不能伤。衮忌之。而不能终抑。则泌之巧。所得于老氏者深矣。其所进深谋秘计。以听者之中庸。不能尽雠。然至于处父子兄弟之间。功亦不浅矣。
李辅国、元载、常衮不论是陷害或是排挤。都不能伤及李泌毫发。这是李泌得力于道家之学精髓的缘故。他的经国谋划。因为各种限制。不能完全达成。但他对于玄宗、肃宗父子。肃宗、代宗父子。德宗、顺宗父子之间的关系处理(还包括为建宁王李倓事后的申冤)的中间者来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宗对于李泌。是愈发信任、愈发依赖的。在保全了功臣李晟、马燧后。德宗就向李泌提议:“自今凡军旅粮储事。卿主之。吏、礼委(张)延赏。刑法委(柳)浑。”但等到李泌认为“宰相之职。不可分也。非如给事则有吏过、兵过。舍人则有六押。至于宰相。天下之事咸共平章”、应该各司其职时。德宗又笑着承认道:“朕适失辞。卿言是也。”李泌马上提到的裁剪州县冗官、诸王还未出阁的不授予府官。德宗全都同意了。并予以施行大部分的措施。等到李泌用尽全身之力处置了因郜国大长公主(太子李诵正室的母亲)“淫乱”、“厌祷”而导致的德宗、太子(即未来的顺宗)矛盾后。德宗才真正完全信任了李泌。对他说出了“自今军国及朕家事。皆当谋于卿矣”、“朕父子赖卿得全。方属子孙。使卿代代富贵以报德”这些话。
吾尝谓泌实范少伯、张子房之流亚。唐以后无能及之者。史谓其好神仙。为世所轻。泌之初。若有得者。兆之已也。晚而拜相。卒死繁剧。将无所谓自夭其天年者耶?泌辟谷。子房亦辟谷。然而竟不辟者。何也?富贵之可恋。甚于死之可畏也。
王世贞认为李泌是范蠡、张良之类的人物。自唐代以后无人可及。只是在最后。王世贞感叹了李泌的道家之志。却死在了宰相这个“繁剧”的重任上。是自己虚耗了自己的寿命。他的结论是:富贵之可恋。甚于死之可畏也。对于这个观点。我想我持的是中立意见。
李泌关于唐军反攻安史叛乱的计划
不论如何。李泌的功绩是时人及后世都有目共睹。他协调几代唐室内部的矛盾。保全储君。坚决割让安西、北庭地区给吐蕃。劝说德宗与其非常厌恶的回纥合好。裁汰冗员。保全功臣。安定地方。诛杀叛卒。提出了平定安史之乱及安置战后局势的长远策略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名相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也是一般隐士绝不能达到的高度。历代对李泌都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在回答的最后。我节选一些(我在编辑李泌百度百科时搜集的评价):
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柳玭
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新唐书》
唐室方镇之患。至于百有余年而不能解者。其弊盖始于天宝之际。肃宗不用李泌之谋。先取范阳而已。——秦观
自古隐士出山。第一个是伊尹。第二个是傅说。第三个是太公。第四个是严(子)陵。第五个是孔明。第六个是李泌。皆为世间做得些事。——罗大经
衣白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张良)。——徐钧
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胡三省
予观唐人材出处从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陆贽而已。——朱右
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虞集)之垦墅。平江伯(陈瑄)之漕运。是一代之至画也。——樊升之
嗣是。若唐之李邺侯、国初之刘文成(刘基)。庶几帝师之选乎。——沈鼎科
邺侯以三世元老。定危亡而调护元良。德望既重。其识量弘远。远于世变。审于君心之偏蔽。有微言。有大义。有曲中之权……。——王夫之
处人骨肉。自古其难。汉留(张良)、唐邺(李泌)所由擅美千载也。——谷应泰
李泌一代名臣也。尤善处人父子之间。留侯、邺侯。异世同称。信哉!——朱轼
长源一言。不惟保全功臣。亦延唐室数十年之命。真宰相也。——秦笃辉
李泌或许是晚唐高官中一位使人瞩目和最不落俗套的人物。——《剑桥中国隋唐史》
李泌绝对有异于传统的知识份子和孔家班系统。他做事既切实际而又有前瞻。粮食俸禄。以及疆场作战。都能深入掌握。而外交政策的成功。更料事如神。他当宰相的时间不过一年十个月。对国家贡献之大。已无与伦比。李泌的品格。自诸葛亮以来。更是第一人。——柏杨
仗义执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子兄弟之间的祸害。(李泌)实在是古今历史第一人。——南怀瑾
其他观点:
姜尚、张良、郭嘉、孔明、刘伯温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其他观点:
中国历史上厉害的谋士很多。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就不要去寻找谁最厉害了。我比较喜欢的是范蠡。
首先是“卧薪尝胆。助越伐吴”。范蠡劝勾践委曲求全保全性命。吴王夫差要求勾践到吴国为质为奴。范蠡自愿跟随。通过一系列手段贿赂吴国群臣。麻痹吴王夫差。甚至造成吴王杀了伍子胥。经过近20年忍辱负重潜心准备。范蠡建议勾践兴兵伐吴。夫差自杀而灭吴。对吴国的战争中。范蠡重视本国生产的发展。认为富国强民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由于经济发展良好。诸如“粮食战”都被运用到伐吴的战争中。此外他还使用“示敌以弱”。“出奇制胜”。他信奉道家思想。趋吉避凶。合理运用“先发制人”。“后发制人”等战略战术。
此外。他后半生退出宦海。定居于陶。从事商业运作。成为闻名远近的大商人。被称为“陶朱公”。
最让人艳羡的是范蠡带着西施隐居太湖的故事至今流传。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712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宰相,太子,节度使,藩镇,朝廷,吴王,父子,勾践,子房,范蠡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上的谋士,最厉害的是谁,怎么排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关于这个问题。还真没有靠谱回答。大家都是各抒己见罢了。我就说说我喜欢的一位谋士——李泌吧。常钺在《大唐荣耀》中饰演的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