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和爱人都是教师。我教高中。爱人教初中。爱人的学生中经常有鸡娃落在我的手中。但是有的成为了泥娃。有的成为了牛娃。
什么是鸡娃。我这边不再解释。我这边说下。为什么有的鸡娃到了高中就成了泥娃。有的泥娃到了高中就会更进一步成了牛娃。
初中的鸡娃其实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父母催生出来的。这种鸡娃可以说是伪鸡娃。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因此不管自己孩子喜欢不喜欢。有的从小学开始就不断地给孩子报一些培训班。特别是奥赛的培训班。父母都认为。只要不断地给孩子报补习班。报培训班。孩子就可以一直保持成绩前列。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通过父母的不间断逼迫下。这种伪鸡娃确实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因为小学的内容和初中的内容相对高中来说都比较基础。需要记忆的内容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偏文的科目。
就我了解。初中的偏文科目。如政治、历史、生物和地理。考试之前老师通常会画出重点。然后把该背该记的内容全部以填空题的形式发给学生。学校也会留出大量的时间。如早读课。下午第三四节课。要求学生狂背。
可能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儿子以前上初中这些科目就是这样子的。记得生物老师发了12张考卷。然后在一个月内要求孩子都记下来。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跟同桌背。背不会的还得到老师前面背。
试想。这些科目考不到要求的同学实在是智力有问题的。但凡用心一点的考个九十多分都是平常之事。不然以前的校外机构如何敢签协议说保证这些科目拿A?
伪鸡娃们智力肯定也是还可以的。所以他们这些偏文科目肯定没有问题。接下来努力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数学。物理和化学上面。大家都知道数理化这三科在初中是不太难的。加上小学一直培训着英语和语文。所以这些伪鸡娃到了高中后才会成为泥娃。
我教完高三。就看到很多在实验班的伪鸡娃。这些鸡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思维的学科。比如数理化。就我教学这么多年来看。女生成为泥娃的机率相对比较大。查看了她们的成绩。大部分的短腿科目是在数学和物理上。个别是在化学上面。
伪鸡娃到高中后。学习会比较痛苦。特别是第一次考试成绩如果太差。就会打击自信心。如果不调整方法和提高能力。就极有可能成为泥娃。
第二种是真鸡娃。到高中后极可能就成为牛娃
这种真鸡娃的父母也可能会逼迫孩子去各种培训班。但是孩子们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压力。同时也不觉得学习是父母要我读。
我回忆我孩子小时。想学画画是他自己提出来的。想上英语培训班是他自己提的。想学乐器是他自己提的。然后我们一起参考后认为孩子学吉他会比较好。到高中时孩子说要进行专题补课。然后我们才给他找了老师。一些科目也就补了两三次。
(要不要补。可以参考我以前的问答:)
所以。如何判断念小学和念初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鸡娃。最主要是看你孩子学东西是不是主动去学。只有主动去学的孩子才可能成为真正的鸡娃。而不会成为伪鸡娃。
当然还有一个可以判断的方法就是看孩子在理科方面不懂得要求如何帮助时的情况。如果要求你全程一步步指点。那么孩子的理科思维可能要加强。如果孩子在你稍微点拨一下就懂得。说明你孩子有成为鸡娃的潜力。
初中英语和语文成绩较好。特别是语文成绩较好的。如果思维品质比较好。肯深入钻研知识。数学、物理和化学能够一点就懂。一说就通。那么到高中后极有可能进化成牛娃。
就我所教的实验班排在前列的牛娃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懂一定会问。且一般问在点上。并且稍微一解释。马上就明白知识要点和疑点。
题主说:初中鸡娃到了高中真的没有后劲了吗?
我的回答是:要看孩子是真鸡娃还是伪鸡娃。判断的方法可以在孩子的文科成绩较理想的情况下。看理科方面的思维品质能否达到一点就通。一说就会。如果是真鸡娃。到高中就不会没有后劲。这种鸡娃会越念越有后劲。越念时间越多。越念人会越轻松。
我是冷暖自知自怜。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友友们喜欢。如果有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讨论。万分感谢!
其他观点:
我是高中老师。很高兴与网友们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弄清楚什么是“鸡娃”。
所谓的“鸡娃”是一个网络流行词。鸡娃中的“鸡”并不是指通过喂激素催生的肉食鸡。而是指“鸡血”。民间传有“打了鸡血”的说法。
“打鸡血”的说法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一种“鸡血疗法”的保健手段。找一只一年生的大公鸡。用针头插进大公鸡的血管。把大公鸡的血抽出来注射在人体内。这一种保健疗法曾经在老干部群体中风靡一时。据说注射了鸡血的人。面色发红。精神亢奋。现在对这种疗法是持否定观点的。因为往人体里注射鸡血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鸡娃就是指某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出人头地。而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这种做法类似“打鸡血”的行为。因此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出来的孩子。就被网友称为“鸡娃”。
“鸡娃”教育法到底有没有效果?
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分析。这种教育法一定是有效果的。大概率是好的效果。
举个例子:
我家孩子现在读初中一年级。回想他从小学一年级一路走到初中一年级。在整个学习历程中。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完全依靠他的自律。
读初中一年级了。每周末的晚上都让他看电视。一直看到深夜23点才上床休息。闲暇时间。还要读几本课外书。早晨基本让他在6点30分起床。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很少陪着。由他自己拿着手机翻看老师布置的作业……
O(∩_∩)O哈哈~。像我们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恐怕没有几个吧?
由于我家孩子刷题少。背诵知识的时间少。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几乎在每次考试的时候。我家孩子的数学题总有因为马虎和不细心导致的失误。道法、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记忆知识也有答不上来的。成绩一般在第10名左右徘徊。
面对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假如我也像其他家长那样。把孩子的时间全部用于做题、背书的话。我家孩子的成绩可能还要突飞猛进一些。毕竟数学通过刷题能刷出熟练感。知识背诵能熟能生巧啊。
根据我了解。大多数学霸。除了极少数脑瓜特聪慧之外。绝大多数还是靠“鸡娃”的培育模式学习的。
“鸡娃”教育方式有什么害处呢?
我认为。鸡娃的培育模式。最大的害处就是让一些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对此深有感触。高中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如果他们经过了“鸡娃”式培育方法的话。有一些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对哪一个文化学科也提不起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就是体育课。刮风下雨也盼着能上体育课。因为体育课没有提问。没有作业更没有考试。使他们感到心理放松。
想一下吧。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无数的作业等着他们。有数不清的培训班在等着他们。有无数次的考试等着他们。有无数的训斥在等着他们……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挤压之下。孩子们的心理哪里还有什么兴趣而言。充其量是为家长而学。因为妈妈高兴了。全家都高兴!
初中“鸡娃”到了高中真的没有后劲了吗?
后劲是什么?用文雅一点的话说就是潜力。
潜力又来于何处?
来于之前没有发挥出的力量。
为什么当时没有发挥出来呢?两种原因:一是贪玩偷懒。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二是家长要求较低。没有逼孩子用功。
“鸡娃”的确没有多大潜力。但这不是问题啊!
举个例子吧?
“鸡娃”顺利考取高中以后。在班内排名第5名。由于初中基础知识扎实。在高中历次考试的时候可能一直保持在5名左右。
另一个非“鸡娃”学生考取高中以后。在班内排名30名。到了高中以后。可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开始发奋读书。成绩可能跃升速度很快。从30名到25名。从25名到20名。从20名到15名。从15名到10名。这就给人们一种印象:这个孩子进步很大啊。潜力不小!
列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潜力(后劲)这个问题只是相对而言的。
这是我的看法。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呢?
欢迎留言和评论。
我是松子说教育。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其他观点:
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高中没有后劲。通常都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受到刺激了。厌学了。这类学生比例不到百分之一。但凡有一点自学能力的。高中只会越好。当年我读的是省理科实验班。高中进去前五名。高三还是前五名。这五位同学。三位直接保送。第一名最后99年进入数学国家代表队。有一位保送浙江大学的。入学考试全校第四。当年直接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750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高中,初中,培训班,成绩,老师,我是,后劲,科目,学生
没想到大家都对初中鸡娃到了高中真的没有后劲了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和爱人都是教师。我教高中。爱人教初中。爱人的学生中经常有鸡娃落在我的手中。但是有的成为了泥娃。有的成为了牛娃。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