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英明半生。为何老来昏聩,自动退位为主父,最后沙丘之变被活活饿死?
原创

赵武灵王,英明半生。为何老来昏聩,自动退位为主父,最后沙丘之变被活活饿死?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纵然赵武灵王贵为一国之君。胸怀驭国之策。以谦虚的姿态学习胡人骑射的本领。从而帮助赵国一跃成为强国。但是面对家族。赵武灵王似乎却失去了理智和客观的处理能力。正由于在家族事务上的处理失当。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祸端。为他的人生划上了戏剧性的收尾。

但“沙丘之变”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阴谋。是赵武灵王和儿子们相互角逐的政治斗争的结果。

因偏爱吴娃而生祸端

有一天。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少女在他的梦境中歌唱道: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赵武灵王醒来后唏嘘不已。对梦中的少女充满了眷恋和好奇。他找到自己的大臣询问这个梦境的含义。并且向他们描绘了少女的长相。

一个叫吴广的大臣觉得很像自己的女儿。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献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也觉得和梦中的少女很像。因此越发宠幸她。时赵人都称她为吴娃。后来吴娃给赵武灵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何。即后来的赵惠文王。

因为可怜废太子。导致叛乱发生

赵武灵王实际上并不讨厌公子章。他之所以要废黜公子章其实不过是因为宠爱吴娃的同时也施恩于公子何。他废黜公子章以后经常感到内心羞愧。觉得这样做非常的对不起公子章。因此常常和公子章住在一起。和他一起吃饭。还让他使用和赵王何一样的仪仗。

赵武灵王原本打算通过这些亲密的、宽容的举动让公子章的内心得到一些慰藉。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外界看来却是一种敏感的政治信号。朝臣们一看主父和废太子走的这么近。举止又这么亲密。也就不难怪朝臣会揣摩起赵武灵王的举动起来。

而赵武灵王的举动也让公子章感到受宠若惊。另一方面他又隐隐感到自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开始和自己的谋臣田不礼密谋。营建自己的势力。而赵武灵王因为可怜公子章。甚至还打算把赵国的代郡分给公子章。让他也称王。但是这件事最终因为他的犹豫所以没有决定下来。

事实真相另有玄机

赵武灵王起初传位给公子何实际上是考虑到为了防止自己遭遇不测。从而导致国内大乱。因此提前把国位传给年幼的公子何。他自己号称主父。但实际上还掌握一部分赵国的权力。尤其是赵国对外的军事战略基本上都是由他来主持。这就是二元君主的体制。让赵惠文王分管政治。而自己分管军事。但是公子何在肥义的辅佐下势力越来越大。赵武灵王的很多命令都已经得不到执行。

眼看着自己在政治上逐渐被边缘化。赵武灵王感到了惶恐。试图重新树立自己在政治上的威信。他打算重新扶持公子章。因此决定把代郡赏赐给他。并让他拥有王号。“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赵武灵王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当初退居二线就是为了防止赵国出现内乱。所以他何必又要册立代王呢?这不是自取其乱吗?可见。赵武灵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钳制政治权力日渐稳固的赵惠文王。但很可惜的是这件事遭到了肥义等人的反对。所以最终没有成功。

但这一点实际上是值得怀疑。因为他们平定公子章谋反是大功劳。即便赵武灵王偏爱公子章。但也不至于怪罪他们。所以他们担心被赵武灵王责罚完全就是托词。其很有可能就是赵惠文王授意的结果。

更可疑的是赵惠文王在三个月里对赵武灵王不闻不问。好像根本不知道赵武灵王被困在那里似的。直到赵武灵王被饿死以后。他的尸体被送回国内。赵惠文王才假惺惺的哭了一场。难道赵惠文王真的这么不堪吗?被公子成和李兑完全给架空了。

从后来公子成以及李兑的结局来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如果赵成和李兑真的架空了赵惠文王。并且专断朝政。困死赵武灵王。那么赵惠文王亲政以后就应该铲除赵成和李兑的势力。并且追究他们困死赵武灵王的罪行。但从后期结果来看。赵惠文王根本就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

即便没有得到赵惠文王的授意。也得到了他的默许。难道赵成和李兑担心被赵武灵王责怪。就不担心将来被赵惠文王追究困死主父的罪名吗?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

从本质上来说。“沙丘之变”就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公子章和赵武灵王由于各怀鬼胎。最终被赵惠文王击败。而赵武灵王自己的小算盘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其实我们非但不能说赵武灵王老年昏聩。反而应该说他依然保持了精明。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赵惠文王身为新的赵国国君。已然培养起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

其他观点:

赵武灵王小传

谢邀。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时期。三晋的势力开始衰微。秦、楚、齐开始崛起。开始围攻处于中原地带的赵魏韩三国。赵肃侯戎马一生。艰难的保卫者赵国的基业。武灵王赵雍接替肃侯君位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当时的赵国可谓内忧外患。列强环伺。朝不保夕。武陵王先是对列强示弱。对内则胡服骑射发展军力。制服了中山国。扫除赵国的心腹大患。继而努力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平靖燕国的“子之之乱”。对燕国有复国之恩。又送立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秦国对赵国也是感恩戴德。赵武灵王中后期的赵国骑兵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

俗话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可惜赵武灵王跟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一样。是个太过忠厚的性情中人。他是一位好国王、好父亲。但不是一位好的政治家。赵武灵王对人心的险恶和权力的认识不足。他甚至连“赵王”的名号都不敢要。令国人称自己为“君”。缺乏政治头脑导致了他“饿死沙丘”的悲惨结局。

邯郸火车站前的“胡服骑射”雕塑武陵王爱情故事

武陵王十九年。已经三十四岁的老赵到现在的山西吕梁市的一个地方去游玩。当时称大陵。玩了几天估计是有点累了。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美女鼓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第二天醒来老赵依然心驰神往。一遍一遍的跟手下人说梦到的这个美女。这时候一个大陵本地的大夫叫吴广的。不是后来造反那个。听着听着觉得跟自己的闺女很像。于是就将女儿偷偷带进行宫给国君送去了。老赵一看活脱脱就是梦里那个。非常喜欢。正好原来取的韩国夫人已经死了。直接将吴广的闺女立为国后。国人称之为吴娃。

吴娃进宫后那是独得恩宠。古人称“王爱幸之。不能离”没过几年生了个大胖小子。起名赵何。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可惜这个吴娃也不是省油的灯。开始上演宫斗好戏。不停的蛊惑老赵废长立幼。原来老赵年轻那会儿不是从韩国娶了个夫人么?韩夫人生的儿子赵章就是嫡长子。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子就等着接老赵的班呢。吴娃红颜薄命。没几年就死了。临死前最后一次求老赵。老赵心软了废了太子章。另立太子何。

电视剧里的武灵王赵雍和王后。话说这两位演员选的对不起历史武陵王浪漫主义

武陵王二十七年。才四十二岁的老赵突发奇想。他觉得列国动乱皆因为主少国疑。没有成年的国君。就会被欺负。他当年继位的时候就深有体会。所以他觉得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就应该把位子传给儿子。“扶上马再送一程”。保证赵国的国君永远英明神武。所以老赵决定传位于太子赵何。自称“主父”。当时赵何不会超过十岁。所以还是老赵主事儿。在新王的登基大典上。老赵看到大儿子给自己的小弟弟下拜行礼的小可怜样又心软了。觉得对不起大儿子赵章。就封他为安阳君又把远方的代地都给了他。这就埋下了祸乱的种子。如果老赵能像老东家晋国的晋献公那样“尽杀群公子”。或者像后来的康熙大帝那样把废太子圈了。不就啥事都不会有了?

老赵把小赵交给老臣肥义辅佐之后就开始天马行空了。还乔传打扮跑到虎狼秦国考察了一番。把秦王吓一跳。赵国的名臣李兑看着苗头不对。废太子赵章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老赵又给他配了个特别不是玩意儿的田不章。他们小人不得志。欲壑难填。肯定要闹事。劝肥义要“退步抽身早”。把相位让给赵国的老公族赵成。让他们老赵家的人自个儿闹腾去。肥义是三朝老臣了。立志以死报君。李兑没招。只能偷偷去找赵成暗中准备。预防赵章作乱。

沙丘之乱

而此时的老赵却一点政治敏感度都没有。惠文王四年。赵章来朝。主父看见大儿子拜小弟弟又父爱泛滥了。他又突发奇想。准备把赵国一分为二。兄弟俩一人一份。可是他的乖儿子赵章可不这么想。本来整个赵国都是他的。干吗还要跟兄弟分一半?赵章表面谢恩推辞。暗地里加紧了作乱的进程。可能是老赵看孩子们兄恭弟敬的心里美了吧。他带着大家搞了一次沙丘野游。赵章随即派兵控制了沙丘行宫。谎称主父之命。让弟弟到行宫相会。宰相肥义早有准备。让精兵保护赵惠文王的大营坚守不出。自己一人赶到行宫一探真假。结果被赵章所杀。赵章一看骗不到就硬上吧。带兵直接围攻赵惠文王的行营。前面说的李兑和赵成早就在等这一天了。即刻从国都出发。又调集四镇之兵将沙丘团团围住。救走了赵惠文王。

赵章走投无路。绝望之际跑到了老爸那里苦苦哀求。老赵又心软了。把大儿子放进行宫。心里话有我在还有啥说不过去的。怎么也不能杀了我的乖儿子啊。李兑和赵成追赵章追到了沙丘行宫。有点害怕了。于是又了以下对话:

李兑说。我们虽然是讨伐叛乱。但是现在稀里糊涂的把主父行宫给围了。弄不好要抄家灭族的。还是先请示请示吧?赵成说。大王还能下令杀他的亲爹和哥哥么?李兑说。那主父爷儿俩要是出来。将来不得找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包围主父行宫就是最好的罪名!赵成说。那就别让他们出来!李兑说。还是你们老赵家的人狠!

于是这俩老小子把沙丘宫团团围住。先是以搜捕叛军的名义冲进行宫把赵章杀了。顺带脚把里面的宫女儿太监全都哄走了。只留主父老赵一个人。二人对主父是毕恭毕敬。早请示晚汇报。就是不给饭吃。也不让出来。气的老赵拎着把剑找他们拼命。可他们避而不见不搭理。可怜沙丘那鬼地方估计草根都没的吃。老赵饿的没力气了。就爬树上去掏鸟蛋吃。整整挺了三个月。最终被饿死。而十来岁的幼主赵惠文王在李兑和赵成的忽悠下。啥都不知道。等到他们二人来报丧。也只能大哭一场。接受现实。

评语

与赵武灵王同时期的燕王哙也搞过一次禅让。将王位让给丞相子之。结果引发大乱。燕国几乎灭国。历史上让太子的故事多被传为美谈。禅让王位的除了有名无实的乾隆皇帝。几乎没有好结果。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之后。说了一句名言“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尧舜禹禅让只是儒家编的童话。在帝王的时代。王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利益和荣誉。觊觎王权心怀叵测的人太多。周人的嫡长子制度说白了就是要绝了别人的妄想。避免王位之争。而所谓禅让。除了被篡位的人用来做遮羞布之外。肯定会引起原本要继承王位的人的妒忌和怨恨。再被小人利用。而且这时候从来不缺小人。不出乱子才怪。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18

    公子,自己的,老赵,文王,沙丘,行宫,赵国,太子,的人,国君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18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武灵王,英明半生。为何老来昏聩,自动退位为主父,最后沙丘之变被活活饿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18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纵然赵武灵王贵为一国之君。胸怀驭国之策。以谦虚的姿态学习胡人骑射的本领。从而帮助赵国一跃成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