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兄弟阋墙的故事?
原创

历史上有哪些兄弟阋墙的故事?

好文

热门回答:

兄弟阋墙。汉语成语。其意思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指兄弟相残的内部斗争。出自巜诗经.小雅.棠棣》。

在我国古代皇族集团、家族中。由于皇权继承、统治利益中产生的兄弟阋墙纠纷、争斗、相残事件类见不鲜。即使在民间家族继承之间而产生的兄弟阋墙手足纠纷也不少见。这些磨擦斗欧、甚至相残的人性。揭示人性自私、贪婪现象在古代不足为奇。举几例:

1。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权在长安城皇宫的北门一一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其因李世明不为兄弟李建成和弟李元吉水火不容。遭到种种倾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动起干戈害死了大唐太子李建成。成就了李世民的帝王霸业。

2。煮豆燃萁

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嫉妒他的弟弟曹植的才华。登上帝位后想尽办法迫害曹植。某日于大殿之上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山一首诗来。曹植在心痛之时于七步之内作了著名的巜七步诗》。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名句便岀自于此。其实在曹丕未掌权财前还是十分包容曹植的。但是继承皇权后。十分嫉妒曹植的才华。由于当时曹植能在七步内作岀这首著名的巜七步诗》诗。触动了曹丕的情感。最终未杀他。后来曹植逝于曹丕之后。

3。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发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以雍正皇帝登基为结局。近几年多许多历史剧都以这件事为题材。九子寺嫡以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为主。后形成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以胤禛为首的八爷党二大势力。期间出现二废太子事件。夺嫡结束之后也出现了弘皙逆案等余波。

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把古代人的自私 、贪婪的精致的利已思想的丑态、险恶的皇权家族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险恶。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的文明程度比起古代文明相比要好许多。这一些现代文明有力地说明现代人的成熟的表现!这些文明现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其他观点:

兄弟阋墙。祸起萧墙。一般认为出自于《诗经*小雅》。原句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话的本意。是兄弟之间关起门来有争执。这都是正常的;一旦他们受到外族的侵凌、侮辱。那兄弟之间就应该放下内部的争执。手足一心。共同抵抗外来之侮。这很符合儒家的思想观念。是种理想的常态。

这就如同现在。一个大家庭里。两兄弟发生点小磨擦在所难免。斗嘴。甚至动手;但是。只要有这个家庭外的任意其他人来欺负、挑衅他们兄弟两人中的任何一个。这兄弟俩必然视之为是对他们的共同冒犯。就会立马放下内部矛盾。抱团。兄弟齐心。共同对抗外人。

现在讲的兄弟阋墙。就仅指兄弟之间的内斗。手足相惨。或引申为特定范围的内部争斗。内部冲突。亲者痛。仇者快。

好!我们现在来一起看下这段故事。郑庄公与他的同胞兄弟公子段兄弟相惨。

“郑伯克段于焉”。

平王东迁洛阳。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出过大力。被周平王任命为周室的公卿。庄公袭其位。是周王室的内阁官僚。所以称为“公”。郑庄公和周平王是很近的叔伯兄弟关系。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姬寤生。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另一个小儿子叫姬段。也就是共叔段。

郑庄公自打出生起就不被母亲喜欢。他的母亲更喜欢老二共叔段。在郑武公去逝后。郑庄公以嫡长子的合法身份继位。可是他的母亲呢。非常不高兴。不满意。偏爱小儿子。于是。武姜一味替共叔段谋取城池和权利。想着有朝一日能废了老大。让老二上位。

郑庄公呢。老谋深算。很有耐心。武姜向他替老二索要“制”这个城邑。最后呢。大手一挥。郑庄公赐了共叔段叫“京”的城邑。一块好地。

郑庄公的卿士。大夫祭仲。后来就劝诫他说。共叔段占据的城邑。地大物博。人口又多。将来一但成气候。那就是一个国中之国。尾大不调。割据一方。这太不利于我们郑国了。

郑庄公咪咪一笑。说。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但共叔段心血来潮。来攻郑都。那就有正当理由收拾他了。用心了。郑庄公给兄弟。也给母亲武姜布了一个大大的局。布袋开着大口。随时请君入瓮。

果不其然。二十多年后。共叔段认为时机到了。约了武姜。里应外合。打算一举拿下郑都与郑庄公。然后取而代之。

郑庄公知道了消息。心说。我的好弟弟呀!哥哥都等你多少年了。花儿都快谢了!郑庄公立马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派遣军队和战车直取共叔段所在的“京”地。又追其于鄢。最后。共叔段逃往共国。

两兄弟。阴谋阳谋。郑庄公完胜。

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这个句子:郑伯克段于鄢。

这段话出自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所谓春秋笔法。即是实有褒贬。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在一个叫鄢的地方打败了姬段。

郑庄公。周室任命的公卿。是周天子的中央官员。比同三公。所以称“公”。郑庄公。“段”。在当时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不大可能称姬段。而叫做公子段。或共叔段。“克”。就是攻克。

接春秋正义。“郑伯克段于鄢”。应该这样描述:“郑庄公伐共叔段于鄢”。为什么《左传》不这样讲呢?贬其义也!

把郑庄公称作“伯”。直呼共叔段其名为“段”。把这场争斗叫“克”。都是贬指的意思。

兄弟阋墙。兄弟不象兄弟。哥哥不象哥哥。不可取啊!

其他观点:

兄弟阋墙。出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阋:争斗;即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历史上兄弟阋墙的事件数不胜数。下面小生讲史来说一说

第一位:煮豆燃萁

话说三国时期。曹丕嫉妒弟弟曹植才华横溢。登上帝位后便想方设法陷害他。

有一天。曹丕命令曹植要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若完不成就将他处死;曹植才思敏捷。在七步之内便应声吟出一首《七步诗》借以抒发兄弟相杀的心痛情绪。曹丕听后。顿时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

第二位: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当时的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权力。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高祖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不久李世民便即皇位。年号贞观。是为唐太宗。

第三位:烛影斧声

相传。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宋太祖病重。宋皇后就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不承想。赵光义因为一直觊觎皇位。早早收买了王继恩。提前收到通知;赵光义立即进宫,屏退左右。在烛影下。只遥见太宗或离席。或躲离。之后只听见太祖引斧戳地的声音。当晚宋太祖就崩殂了。

二十一日早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第四位:九子夺嫡

话说康熙晚年便一直在纠结选谁当储君。毕竟有35个儿子。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于是乎。儿子们便纷纷做出行动。具体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终以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而争权的那几位要么饿死、要么遭受折磨、要么被幽禁。要么被毒死等等。九子夺嫡上演了历史上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

结语:生在帝王之家。止步于皇宫内院。就是这么一座城。却隐藏着多少骨肉相残、勾心斗角的故事。城外的人拼命想进去。城内的人不一定想出去。最是无情帝王家。不知何年落谁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初心未变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43

    兄弟阋墙,兄弟,阿哥,曹植,城邑,七步,曹丕,皇权,争斗,皇位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43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兄弟阋墙的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43

    兄弟阋墙。汉语成语。其意思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指兄弟相残的内部斗争。出自巜诗经.小雅.棠棣》。在我国古代皇族集团、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