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谈到意境大于格律,请问,什么是意境?
原创

很多人都谈到意境大于格律,请问,什么是意境?

好文

热门回答:

在意境一词出现以前。人们一直探索和发展。寻求诗文表达和表现的要旨。文质。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指人而非文章。魏晋之期。“文质”概念被广泛转化到文论中。文气。来自先秦时期“气\"的概念。曹丕《典论.论文》中“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致之”由此“文气”便成了文论日贯用术语。还延伸出了灵气、骨气、逸气、神气等。也有人把气和质结合起来。成为“气质”。风骨。最早出现在汉代。魏晋最盛行。但也是指人。南朝时代引入文论。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即是专述。意即情志感人。文辞精炼。有气有劲。气韵生动。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他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这里的“意境”大概是强调的“意\"。而非我们现在理解的\"意境\"。

中唐之后。权德舆堤出\"意与境合”。司空图提出“思与境偕”。开始强调“意”与“境\"契合。也就是主张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有机联系起来。共同作用于艺术发挥。后来文者加以深研提练和推广实践。使“意境”一词的涵义不断丰富。也推动了传统诗词的不断发展。

后来。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诗词而言了。由于其凝炼性和对大众醍醐灌顶般的感悟性。也被广泛而普遍地引用到所有艺术创造和学问研究的历程。甚至是人生奋斗的过程。

条友“岁月如歌123512508”诗论箴言:意境——是思想意识对“境”的感受。

条友“摇滚晓明”诗论箴言:韵律为体。意境作魂。在不影响意境的前提下要考虑格律。不能专注格律而不成句。也不能完全抛弃格律天马行空。其实相得益彰。

条友“在细雨中呼喊9”诗论箴言:意境。就是妙不可言。“妙”者。指的是其有诗味。有美感。“不可言”者。指的是其境界深而博。无法准确抓住某一点某一面。或者说其美感已经超出了语言文字能描述的质感。但又能感受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羚羊挂角”、“兴象玲珑”之说。就是对意境最生动的阐述。

其他观点:

想山有水。思悲有泪

着茶有酒。耕砚铺宣

赏果思甜。赋诗留情

顺步闲鱼。荡柳怀春

其他观点:

当人们走进一个公园时。看到几名园丁正在修剪小树。修剪后的树木看的整齐有序。形态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另一边尚未修剪的树木则参差不齐。看的心里怪怪的。感到十分别扭。为什么要说这些呢?现在我们就来谈意境和格律。公园里的树木花草就是意境。花草树木是境。人们看到他就会产生意念。这就是意;而修剪整理树木花草就是格律。没有意境的格律是没有意义的。但只有意境而不格律。就不能很好地修饰意境。也就达不到好的意境。盼望意境好格律更好。以达到意佳律美的好诗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几度无言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9:27

    意境,格律,树木,文论,箴言,一词,花草,风骨,出现在,诗词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9:27

    没想到大家都对很多人都谈到意境大于格律,请问,什么是意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9:27

    在意境一词出现以前。人们一直探索和发展。寻求诗文表达和表现的要旨。文质。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