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硫磺岛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数个夺岛战役中的一个。为什么在战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对于美国人来说。成为了一场标志性的战役。甚至被拍成电影《硫磺岛来信》。从另一个角度宣传美军做出的牺牲和日军的顽强。
当然。这场战役是值得纪念的。完全孤立无援的2万日军。将6万多人的美国第5两栖军基本打残。失去战斗力。并且美军伤亡数字首次超过了对手。这让美军大惑不解。为什么装备现代武器的诸兵种协同作战已“炉火纯青”的美军。赢得这么艰难?
这还要从硫磺岛的战略、战术位置说起。
这个长约8公里。宽约4公里的小岛。位于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间位置。从战略角度上看。通过这里可以对日本本土的任何地方进行打击。这对于已无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日本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心理上遭受沉重打击;
从战术角度上看。从硫磺岛出发的B-29远程轰炸机。比从塞班岛起飞。航程缩了短一半。不仅携弹量增加了一倍。而且可以得到战斗机的全程护航。提高了轰炸效果。并且可以为受伤的战机提供中转站。因此。美国上下十分重视对该岛的争夺。
1944年7月。塞班岛战役结束后。尼米兹等人就将硫磺岛列为下一个攻击目标。从8月份开始。组织轰炸机和潜艇全力出击。并不断地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和炮击。试图彻底封锁该岛与外界的联系。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只要天气允许。美军每天都会出动飞机进行轰炸。战列舰也不甘示弱。也经常参加海空协同作战。对硫磺岛进行轮番炮击。到战役开始前。已投下6800吨航空炸弹和2.2万发炮弹。可以说是。将该岛炸了个遍。
1945年2月。近千艘各类舰只和2000架战机。搭乘第5两栖军6万人。浩浩荡荡地开赴硫磺岛海域。又进行了3天火力准备。并根据航空侦查照片。对日军的火力点进行了“清除作业”。一时间。小岛被炸的一片狼烟。士兵们欢呼雀跃。
随后以海军陆战队第4、5师为第一梯队。第3师为预备队。在舰炮的火力掩护下开始抢滩。就在美军顺利登上海滩。向前推进约200多米时。日军隐藏的炮火开始覆盖整个海滩。美军被打的抬不起头。伤亡惨重。
这些突然冒出来的火力点。让美国人大为震惊。在他们看来。整个小岛已被炮火“犁”了几遍了。不可能再有这么强大的火力。尽管在地面部队的引导下。航空兵和战舰拔除了一个个火力点。但日军的全新打法还是让美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原来。日军守将栗林忠道最英明的地方。就是“敌变我变”。
栗林忠道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曾担任过美国大使馆武官。是日军中少有的“美国通”。他对美军的战术原则十分熟悉。认为在优势火力和绝对的海空优势面前。先前日军的战术不可能奏效。必须依托有利地形。实施纵深防御。
首先。维护内部团结。进行合理分工。在2.3万守军中。还有7000人的海军守备部队。由于海、陆军历来势不两立。海军不同意栗林放弃滩头阵地的做法。栗林采取折中方案。海军守滩头。陆军在折钵山和原山实施纵深防御。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将整个折钵山掏空。筑有9层坑道。炮兵阵地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射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大大提高了在猛烈炮火下的生存能力。海滩上的海军官兵。在美军的第一轮火力准备中。基本被消灭殆尽。而陆军安然无恙。
其次。利用美军战术规律。更好地保存自己。拥有优势火力的美军。十分依赖和迷信炮火和炸弹的作用。经常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栗林要求部队。只能在美军步兵出击的时候进行阻击。有效地避免了对方炮火的杀伤。
不过。话说回来。“钻地道”的打法。也是被美军逼的。每天的轰炸让守军知道。有效的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杀伤对手。而美军离开炮火是不太会战斗的。只会待在原地呼叫炮火。致使部队有时一整天仅推进了4米。
更主要的是。栗林严禁死拼战术。强调每名士兵的价值可以换取10名美军士兵。在他看来。近战、夜战是日军的强项。拼刺刀。谁也比不过日军的“三八大盖”。所以。硫磺岛战役中。过去美军喜欢日军拼命冲锋的打法。很少出现了。
当然。岛上日军还拥有另一个优势——火山灰。厚达齐膝的火山灰。成了迟滞美军士兵和坦克进攻节奏的有力“武器”。再加上炮火的轮番轰炸。地表更加松软。快速进攻不成。反倒成了守军的“活靶子”。这也是造成美军损失惨重的另一个原因。
该战役也充分暴露了美军的战术问题。
原计划5天结束的硫磺岛战役。最终打了36天。第一批上岛的两个师伤亡惨重。第4师伤亡50%。第5师伤亡75%。不得不在战役进行到第4天时。就动用了战役预备队。并且开始正视自己在战术方面的缺陷。尤其是依赖炮火的战术原则。
一是。炮火的优势被过于夸大。说起美军的炮火准备。更像是延续了一战时期的打法。但经过实践证明。火炮适合摧毁表面阵地。对于坑道、反斜面工事以及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支撑点伤害有限。更何况。外表是一层松软火山灰。效果更不佳。
也就是说。火炮打的是“面”。对“点”的作用极小。发现问题的美军。开始用曳光弹引导舰炮和飞机轰炸。进行精确射击。效果不错。正是改变了炮轰战术。登陆的美军终于建立了登陆场。开始向纵深挺进。
二是。一成不变的步炮协同。对日军不起任何作用。美军的战术原则是。在步兵进攻前。一定会进行猛烈的炮火准备。而此时。日军躲在坑道内。炮火一停。美军开始进攻。守军也进入阵地进行阻击。美军再呼叫炮火。日军再躲进坑道。
就这样打打停停。周而复始。日军完全习惯了对手的打法。美军痛定思痛。决定不再进行炮火准备。趁着夜色悄悄接近日军阵地。天亮时。突然发起进攻。收到了很好效果。并且。分割、封锁了折钵山与元山的联系。日军实力大减。
更为严重的是。美军也采用人海战术。进行攻坚战。如果是一马平川的陆地。这个方法固然有效。但在必须佯攻的山地作战。对方火力并未有效遏制的情况下。采用人浪冲锋。无疑是找死。这也是造成美军伤亡的主要原因。
当然。栗林也犯了错误。在战役后期。为了打通两山之间的联系。他组织策划了一场夜间渗透。而早已习惯日军拼死冲锋的美军。特别期待这种打法。他们一面发射照明弹。一面给日军以最大杀伤。栗林白白损失了1000多人。加速了日军失败的进程。
总之。尽管栗林忠道的正确战术和日军的顽强。给美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不能掩盖美军过分依赖炮火准备。以及所暴露出的战术问题。与其说是守军的顽强。让美军吃了大亏。倒不如说过于迷信武器装备。轻视对手是其惨胜的根本原因。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58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美军,日军,炮火,战术,战役,打法,火力,伤亡,坑道,守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美军进攻硫磺岛,为什么仅过4天就动用战役预备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硫磺岛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数个夺岛战役中的一个。为什么在战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对于美国人来说。成为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