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是什么意思?
原创

“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是什么意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

我们姑且叫诗。佛教称为偈子。

就如六祖慧能的那首偈子一样——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是老井说事。依我的水平恐怕说得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不知这偈子出处。这里略作一说。

这说的是修行明心见性后的一种境界。

或者换句话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再换句话说——超越了人的思维后显现的境界……

青山自巍峨。虽白云绕肩。却没一点恨。

云缭雾绕日久。却不生一段情。所以说两袖不沾云。

观红尘如烟。看云聚云散。夕阳几度。青山依旧……

世间一切。自自在在。

有一首著名的诗表达的和“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的意思大略相同。

可以互为注释。

这首诗就是误传为仓央嘉措写的《见与不见》。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不是情诗。不是情诗。不是情诗。

注意诗里的句子——不悲不喜。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舍不弃。

就是“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所表达的意思。

其他观点:

“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这句怎么解释?“沾”即是接近。反义则是远离。疏远。“余恨”指的是人的感情。有恨则有爰。爰恨皆相随。整句是在说。对于感情如果你不去接近。不去陷入。就不会有太多的余恨。不会有太多爰恨两难的纠缠和烦恼。用周传雄的这段歌词来解释“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我认为是最贴切不过了。“有太多往事就别喝下太少酒精。太珍惜生命就别随便掏心。舍不得看破就别张开眼晴。想开心就要舍得伤心。不能够离开就不要接近。舍不得结束就不要开始一段感情。想忘记就要一切归零”这是一种对情和爰看淡后的洒脱。也是一种“有一种爰叫作放手。因为深爱所以成全。”是对“自古多情空余恨”准确的诠释。于感情。唯有“两袖不沾云。才会青山无余恨”。才会心静如水。不会心生烦恼。行事处世。若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还不如保持距离。洁身自好。“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远离的态势。在人情世故的纷繁复杂中。为了不致于使自己无谓的受伤。远离是非。和自己无关的东西。亦会“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对于情和爱。最是能折磨人。在爱与恨的纠缠中不愿醒来的人。就早早的做到“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特别是那些没有结果的东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刻意的去追求。受伤的只会是自己。没有开始也就不会有结束。更不会有伤心和悔恨。无爱无恨。波澜不惊。心静如水。似那绵绵青山。悠悠白云。悠闲自在。不悲不喜。这样不是很好吗。


其他观点:

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

看不到前后文。很难准确解读这两句。

如果当作诗来解。不合诗律。“余”字位置该用仄声。如果不当诗解。又很象诗。

这两句表达的是一种超然高洁的情怀。山不言高而自高。不言洁而自洁。我如青山巍峨。自然挺拔。没有遗憾。虽然终日云雾缭绕。但云归云山归山。任你缠绕。我自清高。不为云雾所\。文如其人。这样的句子表达了一种不俗的胸襟。应该出自一个颇有正气的官员之手。好句!!!

起句青山无余恨是客观描述。用的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借物喻人。借云喻世。借用山这一高峻挺拔的自然客体。表达人物主体一种傲然屹立。不与世俗同流的卓越之姿。任凭云缠腰雾盖。我自岿然不动。金钱女色利益诱惑。一概不能使我动摇。气节凛然。

对句两袖不沾云是主观感情的抒发。严格说来成句不理想。没能继续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达。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这里说“两袖”。而山是没有袖的。两句搁一起是拟人不成功。因为前句以山拟人。后句又以人拟山。显得混乱。后句如果改成“片石不沾云”或是“四季不沾云”就成功地将山拟人了。这句表达的是一种清廉之风。任你云缠。我自不沾。保持着我的气节。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0:04

    青山,不沾,的是,拟人,不去,太多,感情,情诗,心静,两句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0:04

    没想到大家都对“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是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0:04

    青山无余恨。两袖不沾云。我们姑且叫诗。佛教称为偈子。就如六祖慧能的那首偈子一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