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四”在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很多东西都喜欢并列四个。比如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四大天王。四库全书。而中国的传统名著本来是“七大名著”。后来也成为了“四大名著”。之所以有三本被删掉。除了“四”的魔力之外。还因为其他三本和中国的传统统治思想不符。所以被官方打压了。
被删掉的这三本书分别是《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三本书为何被删掉呢?
《金瓶梅》
《金瓶梅》是根据三个女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人各取了一个字而来。被列为明朝“四大奇书”之首。这本书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根据《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为题材创作的章回小说。描写了奸商恶霸西门庆的发家史。以及他的好色史。借西门庆这个小家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政府的腐败。
这本书之所以被禁。一方面是因为它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太直接。太敏感。影响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书中描写了大量的男女间的“性”。这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中格格不入不如。
毛泽东评价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和被压迫者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
带领人民群众翻身做主的人都认可了《金瓶梅》地位。可见封建政府为何要打压了。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学者蒲松龄所著。描写了各种离奇故事和狐鬼传说。小时候看电视可没少受到这些故事的惊吓。但也看的津津有味。作者正是借这些故事抨击了社会的黑暗。科举的腐败。政府的无能。体现出强烈的反抗思想。
这本书之所以被打压是因为:
一是这本书描写的爱情故事都冲破了传统的婚姻观念。颠覆了大家的爱情观。与传统文化不符;
二是严厉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直接深刻描写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摧残。
三是它含沙射影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暴。对人民的压迫。威胁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本书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难怪封建政府会严格打压。
《儒林外传》
《儒林外传》代表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后人评价颇高。在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与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相提并论。
我们所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出自《儒林外传》。这个故事深刻讽刺了科举制度死板和腐败。书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数不胜数。都是通过这些小人物反应出社会问题。
这本书之所以被禁。一方面是因为它通过刻画了很多深入人心地人物。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虚伪。对封建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和抨击;二是它开创了讽刺流派。产生了很多讽刺小说。对封建政府形象产生影响。
这三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不管是文学创作。人物描写还是影响地位。都与四大名著不遑多让。只是他们与四大名著来说。揭示的问题更直接更露骨。
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后来的文字狱。封建政府对思想管理非常重视。这三本书自然也就只能在私下流传了。
其他观点:
提起名著。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咱们的四大经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但是其实在历史上咱们有一段时间是不止这么几本著作的。那时候一共有七本名著(中国古代人似乎对七这个数字情有独钟:一周是七天、颜色有七色、人有七情、七夕节等)。除了上述的四本之外。还要再加上《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三本。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三本著作在“七大名著”中的“消亡史”。看看为何它们在“名著”中来了又走。
《金瓶梅》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成书于明朝中晚期。作者兰陵笑笑生。本书的名称就是来源于书中的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在她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得名。《金瓶梅》借用了《水浒传》里武松杀嫂这一典故。并以此为引。通过对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的叙述全方位立体地揭示了明朝中晚期以来社会的腐败堕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更是被翻拍演绎成了多部影视作品。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金瓶梅》有许多情节比较情色露骨。所以一直被列为了禁书(其实实际上应该在此之前。《金瓶梅》就已经成为了禁书)。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神话小说 。本书表达的情感十分丰富:不但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了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而且通过神话的角度。描写了很多奇异的“人妖之恋”来表达自己对理想自由爱情的向往。这在正处于清王朝这个封建时期的中国来说自然显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聊斋后来也曾经多次被翻拍。但似乎效果都不太理想。至今都没有一个像六小龄童版《西游记》、李雪健版《水浒传》、唐国强版《三国演义》这样公认比较经典的版本。
因为《聊斋志异》中宣传的反封建反科举以及自由恋爱思想太过“潮流”。可以说“糟粕”太多。所以这本书可能在清朝时期就被禁了。建国后也可能考虑到如果把这本书列为“名著”可能会影响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不利于老师开展教育。这本书也就没有被选进“名著”之列了。不过所幸的是。这部书虽然没有成为评为经典供人传扬。但是现在好歹也还能随手就买来一本。自己欣赏阅读还是不成问题的。相比起《金瓶梅》它的处境还是好多了。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为清代吴敬梓创作。成书于乾隆年间。本书用写实主义描述了各类人对于功名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清朝吏治的腐败、科举制度的巨大弊端(其中就产生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范进中举)、害人的礼教等。并对此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嘲讽。可以说本书标志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达到了一个不小的高峰。对此书。后人的评价也是相当之好。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它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指。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相比于前两本。《儒林外史》算是翻拍的比较少的了。所以在公众的知名度可能算起来也要比它们稍差一点。
《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算起来应该是属于同时代的两个作品。其抨击的对象又是大同小异。所以我认为他们被强制在“名著上下架”的原因也应该差不离。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虽然《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成为我们的名著之一。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们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地位。他们仍然是作品所属的时代乃至于今天的优秀作品。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瑰宝!
(文/历史漫谈君·晓史亦明事)
其他观点:
关于目前这个版本的四大名著是有由来的。
明代王世贞的“四大奇书”
明代著名的史学家。“后七子”的领袖人物王世贞(1526年-1590年)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分别是《史记》《庄子》《水浒传》和《西厢记》。王世贞在戏曲和史学研究方面都造诣颇深。并且提倡复古主张。所以这“四大奇书”的提法也并不是偶然的。都与他个人的喜好相关。
明代冯梦龙的“四大奇书”
在王世贞之后。明代剧作家冯梦龙(1574年—1646年)也搞了一个“四大奇书”。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他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最出名的《三言两拍》中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三言的体裁都是小说类的。而且极富传奇色彩。所以冯梦龙眼中的“四大奇书”与王世贞的版本区别还是挺大的。但是都有个人爱好的影子。
清代李渔的“四大奇书”到了清代。文学家李渔对明代出现的两种“四大奇书”进行了归类。他认为《史记》为历史散文。《庄子》是讲哲学的散文。《西厢记》则是属于戏曲的剧本。从体裁上就不同。所以他否定了王世贞的说法。更倾向于冯梦龙的“四大奇书”。至少是同一个体裁。长篇通俗小说。至此。冯版的“四大奇书”流传开来。《金瓶梅》。众所周知。里面有大量的性描学。从清顺治年间起。便开始被禁了。先后下了十多次法令。甚至殃及到它的续书。也一道都被禁了。所以没有办法再流传下去了。
《红楼梦》在民间的流传也有广泛的群众的基础。逐渐便取代了《金瓶梅》。挤进了“四大奇书”。如今的四大名著便是历史上流传的“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
商业催生“四大名著”在近代史上。这四部长篇小说被广为流传。出版量都是巨大的。出版商为了方便读者。也为了捆绑好赚钱。便把这四部书进行了打包。做成了一套系列从书。并冠以“四大名著”的美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首推了这四部书。其他出版社纷纷效仿。跟风出版。于是“四大名著”从此便算是开启了。
于是七大名著也变成了四大名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92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金瓶梅,聊斋志异,名著,奇书,儒林外史,水浒传,本书,这本书,科举,封建
没想到大家都对“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四”在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很多东西都喜欢并列四个。比如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四大天王。四库全书。而中国的传统名著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