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每个朝代对太监都是如何称呼的?
原创

自秦朝,每个朝代对太监都是如何称呼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太监和太监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奇葩产物。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复杂政治斗争和腐朽的生活中。都有着太监的身影。典型的如汉朝、唐朝等。可以说。太监在历史上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于汉、唐两朝的多位君王都命丧于太监之手。

太监。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被称作寺人、阉(奄)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侍、内监等等。太监这一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据史籍记载。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皇帝命改掌管乘舆、服饰的殿中省为中御府。改监为中御太监、少监。因其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所以人们就把早已存在、沿用已久的宦官。通称为太监了。

尽管太监这一称谓在唐代首次出现。但这一类人历史上早已有之。《诗经·秦风·车邻》篇中有“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这个负责传达、没有姓名的寺人。就是秦国君王的太监。《诗经·小雅·巷伯》篇:“寺人孟子。作为此诗。”这个作诗的孟子。就是周幽王的太监。汉代思想家郑玄在注释《周礼》时。还曾写道: “奄。精气闭塞者。今之谓宦人。”这里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奄人的生理特征。在《左传》中。也记述了一些太监。如晋国的勃貂(披)、齐国的刁、宋国的伊戾等等。都是太监。这些人都因为在政治上起过重要作用而名噪一时。

秦朝时。最著名的宦官首推赵高。赵高曾侍奉始皇帝嬴政。秦二世时位至丞相之尊。赵高当政时。权倾一时。指鹿为马这一典故即与其有关。后来。赵高更是逼迫秦二世自杀。

东汉时。宦官祸国。危害甚重。即便是手握重兵。政由己出的大将军梁骥。何进之流。也相继被宦官集团排挤致死。宦官集团还屡兴大狱。仅两饮“党锢之祸”。便将朝廷中小有名望的志士贤人几乎诛、逐殆尽。五名权阉。一日封侯;十常侍。把持朝政。

唐朝立国后。不准太监干政。太监可担任的最高的官职是内侍。其品级也只有四品。规定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执政后。宠用宦官。打破了唐太家的定制。宦官高力土、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贵宠一时。高力士主持内侍省。四方奏表。均先呈他过目。然后由他取决是否送给唐玄宗。一般政事。他有权作出决断。其他权阉。或持节讨伐。或出使列郡。或主书院、教坊。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集团利用了皇帝与藩镇的矛盾。不断扩大权力。

到了唐德宗时。皇帝为防止武将称兵作乱。将禁军全交宦官统率。中唐以后。不仅文宫武将仰宦官之鼻息。就连皇帝和后妃也被太监玩弄于股掌之上了。唐玄宗在太监李辅国的挟制之下。忧郁身亡;唐宪宗、唐敬宗则是遭太监霉害而死的。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密昭宗则完全是在宦官的拥立之下。才得以登上皇帝宝座的。

朱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鉴前代之失。规定太监“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同时。还铸一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立于宫门。此外。他还明令朝廷各部主官。不得同太监有公文、私书往还。

明朝宠用太监。始于永乐帝。燕王朱棣在夺取皇位时。因为有许多太监充当耳目。所以即位后对太监多委以重任。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明代最著名的太监莫过于魏忠贤。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诸如“五虎”、“五狗”、“十亥”、“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魏忠贤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有清一代。太监的品级被压得较低。并且不许领军。直至同光时期。西太后慈禧垂帘听政时。安德海、李莲英等大太监才备受宠用。

总之。太监与封建王朝相始终。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太监干政之事。只有轻重不同而已。历代帝王虽然对太监处处防范。但又离不开太监。这使得太监成为虽无实权。却往往能干预政治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他观点:

在古代。皇宫都有许多太监。为什么皇上皇后的都要太监伺候?而为什么又把太监叫公公呢?正常人为什么不能伺候皇上。非要太监伺候呢?

一、为什么把太监称为公公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

“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

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公公是对太监的尊称。因为太监。特别是高级太监最接近皇帝。权势极大。最了解皇帝的心思。

在朝为官者有些时候不得不依靠太监揣摩皇帝的心思。或者借助大太监的权势往上爬。要是直呼其为太监。那是在侮辱他。所以尊称为公公。以示尊敬。

至于为什么正常人不能伺候皇上要太监伺候。是因为皇宫生活太多女性。怕他们和后宫的女性发生关系。导致后宫乱。毕竟皇上也不想戴绿帽。

至于“公公”的称谓到底何时开始。从由何而来。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只是我们看到的影视剧中。一般都是这样称呼。所以。太监都被尊称称为公公。

二、太监称为公公源于尊称

宦官习惯称为太监、阉人。影视作品中也尊称为公公。这些官职后来逐渐由阉人所担任。久而久之这些官职名称与阉人就成了统一的概念。故而阉人、太监、宦官在当下语境成为了几乎通用的词汇。

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通常人们所言宦海、宦途、宦游。其实仍旧是由“官”而言的。宦官或宦者成为宫中阉人的专称。大约是秦汉之后的事。

以“太监”作为宫中阉人的通称。是明清时代的事情。太监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晚至唐宋时期。朝廷中仍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所任者并非都是阉人。

一开始。称呼宦官为“太监”是为了表达尊敬、说明他们地位不同。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宦官整体尴尬的社会地位。所以时间一久。习以为常之后。“太监”就不再是一个尊敬的好词了。

直接称呼他们“太监”。无异于在提醒他们“阉人”的身份。对于这群格外敏感、心眼也可能更小的人来说。基本上就是指着鼻子骂。所以。公公表示对太监的尊重。

除了“公公”这样的尊称。还有的人则称呼太监为“老爷”。从称呼上听不出他们与正常人的不同。就会让宦官觉得更加舒适。这样听起来。似乎也的确顺耳很多。

三、太监称呼的发展演变

据晚清宫廷中的太监回忆。“太监们不喜欢人们把他们直称作太监。如果你把他们叫做公公。那简直是骂他们八辈祖宗。”可见。在太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人们能像普通人那样的。

根据宫廷里太监们的记述。在当时“公公”也成了一个禁忌的称呼。与最恶毒的骂人词汇有得一拼。太监们更喜欢称呼自己为“爷”。

这很有意思。在一开始“太监”是作为尊称出现的。后来有了“公公”。而后这个词汇也被抛弃了。再后来了。“公公”这个词也成为遗弃对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太监这个群体缺乏被尊重。不管是什么尊称的词汇。最终都会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同。提醒他们身体的残缺。

所以。太监们更希望抛弃那些特殊称呼。而被当做普通人。因此他们互称“爷”。对待前辈则称呼“师父”。哪怕是自谦。也要文绉绉的说一句“刑余之人”。潇洒的自嘲一番。

可见。太监们的心思也十分的敏感细腻。渴望被尊重。一个“公公”的称呼。从备受尊敬到跌落泥潭。所展现给我们的。就是古代宦官群体不为人道的无奈与悲哀啊!

其他观点:

在最开始的时候。“太监”和“宦官”这两个词语形容的并不是一个对象。早在战国。宦官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宦官并不一定全是被“去势”过的人。“阉人”这个词语。最早应该是东汉才出现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太监”和“宦官”这两个词语形容的并不是一个对象。早在战国。宦官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宦官并不一定全是被“去势”过的人。“阉人”这个词语。最早应该是东汉才出现的。

而“太监”这个词。从辽代才开始被应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内侍的只为重新设定。改革后。太监变成了宦官的上级。比宦官官位更高。同时。他还规定。只有宦官才能做太监。但是做太监的并不一定要求是宦官。

清朝以后。伴随着时间的演变。太监跟宦官的界限才逐渐模糊。公公这词也是清朝出现的。因为太监整天伺候皇帝。最懂皇帝的想法。所以太监拥有很高的权利。为了讨好太监。或者说表达对太监的尊敬。人们开始尊称太监为公公。

宦官一般都被叫做太监或者阉人。在现在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里也被尊称为公公。不过因为随着时间发展。太监已经逐渐不再由非宦官担任。所以人们也习惯性的将宦官、太监、阉人都当做同一类人了。 到了现在。也就更没人会注意到这中间的差别了。

不过人们统一称呼公里被“去势”过的阉人为太监。已经是清朝时候的事情了。尽管最早的时候。太监还是一个官职的名称。但是由于阉人的垄断。太监已经和阉人区分不开了。聚集在。唐朝和宋朝期间。都还有过非阉人担任太监的记录。但是清朝已经没有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4:54

    太监,宦官,阉人,公公,皇帝,都是,清朝,内侍,官职,的人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4:54

    没想到大家都对自秦朝,每个朝代对太监都是如何称呼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04:54

    太监和太监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奇葩产物。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复杂政治斗争和腐朽的生活中。都有着太监的身影。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