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完璧归赵”?是一个怎样的典故?
原创

如何评价“完璧归赵”?是一个怎样的典故?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完璧归赵。是蔺相如。一个宦官家的普通门客逆袭成为上大夫的传奇故事。

当时强大的秦王听说著名的“和氏璧”在赵国。就想用十五座城池的假条件骗取“和氏璧”。蔺相如被主人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

蔺相如面对秦王不卑不亢。机智应对。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同时保全了和秦国的关系。

关于蔺相如的成语还有“负荆请罪”。“怒发冲冠”。

其他观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时候的事。那时候的中华大地。基本的诚信还是每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这也是张仪欺骗楚国后楚国对秦国无比敌视的原因。

背景知道了。再看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的地位。秦昭王。一个当仁不让的最强国君主。东方六国无不仰其鼻息。以国力势压赵国;蔺相如。一位赵国的宦官的门客。承担着一项必死的外联任务。顺利送出和氏璧。回国后肯定被人喷成卖国贼。被冠以有辱国家尊严罪名赐死;送不出和氏璧。惹来秦国大怒。不用说。更是死罪。

在这个背景关系下。且看蔺相如的骚操作。

第一回合:秦国秦昭王去信赵惠王。索取和氏璧。并提出愿以十五城交换。赵王怕秦国吃霸王餐。拿了东西不付钱。正在考虑中。蔺相如出现。

第二回合:蔺相如告诉赵王。与其踌躇不定。不如派人送和氏璧去。假如秦国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据此。赵王让蔺相如前去秦国交割。

第三回合:蔺相如在秦国把和氏璧送给秦王。秦王看了后传给嫔妃侍从看。蔺相如看出来秦王不想交换城池。注意。是蔺相如看出来。。。。然后他骗回和氏璧。扬言除非秦王斋戒五日。以“九宾”之礼。用城池交换和氏璧。否则就与和氏璧同归于尽。秦王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在地图上把城池划给他看。看到这。走完全不懂。蔺相如是怎么看出来秦王不想给城池的。。。。

第四回合:秦王按蔺相如要求做了以后。蔺相如却说和氏璧已经被送回赵国了。除非秦国先给城池。否则。不会交割和氏璧。秦王拿这个无赖没办法。或者说。不屑于处置这样的人。把他放回去了。

就这样。蔺相如立了大功。还留名青史。

咱们来论一下。既然你确定秦国不会交换。那又为何要安排人送东西去。既然东西送去了。秦王也表达了很大的诚意。为什么又把东西送回去不履行契约了?本来秦国强买强卖是落人口实的。但是你在原本有理的情况下。单方面无缘由撕毁约定。这不是把原先占据的优势让了出去么?

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之礼。结果却是什么都没得到。凭空被一个宦官的门客羞辱了一次。这个因果。难道不是蔺相如的过错?

所以。我认为。这完全是蔺相如为了自己的名。置国家君王利益于不顾!

其他观点:

是一个“设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预案做的好。执行力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17:12

    和氏璧,秦国,秦王,蔺相如,城池,门客,楚国,宦官,完璧归赵,赵王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17:12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完璧归赵”?是一个怎样的典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17:12

    完璧归赵。是蔺相如。一个宦官家的普通门客逆袭成为上大夫的传奇故事。当时强大的秦王听说著名的“和氏璧”在赵国。就想用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