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当时是怎样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原创

完璧归赵当时是怎样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故事梗概如下: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都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完璧归赵”说的是赵王从一个外国侍从手里买到了天下闻名的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假意让人和赵王说他要以15座城池来换这个和氏璧。秦强赵弱。赵王很担心对方是骗和氏璧的计。却不敢拒绝。初出茅庐的蔺相如于是毛遂自荐说他去出使秦国。必能“完璧归赵”。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要求看那15座城池的地图。秦王没听说过蔺相如。不知厉害。以为赵国已经中计。拿着玉璧一边看一边就漫不经心地指着地图说“这儿。这儿。哪儿……”是个人只要一看秦王这个态度就明白了!于是蔺相如借口说这玉璧有瑕疵。请让臣下给您指出来。秦王正看的起劲。没发现有瑕疵。就交给蔺相如了。蔺相如接过玉璧就跑到一个大柱子旁边一站。长篇大论地数落秦王没有信义。毫无交城的诚意等等。最后他还说要将玉璧和自己的脑袋都撞碎在这根柱子上……最后秦王没办法。只好缓兵之计先送他们回馆驿。然后再慢慢想办法。谁知蔺相如等带着玉璧连夜就跑回赵国了。——这就是整个“完璧归赵”的故事。所谓和氏璧“价值连城”。也就是指那15座城池。当时的赵王是“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的儿子。自己没什么本事。却非常善于用人。当时的秦王好像是始皇帝的爷爷。不记得了!当时赵国的首都叫邯郸。就是现在邯郸的郊区。当时秦国的首都叫咸阳。就是现在咸阳的郊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17:13

    和氏璧,秦王,秦国,蔺相如,赵国,赵王,大王,燕王,柱子,城池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17:13

    没想到大家都对完璧归赵当时是怎样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什么地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17:13

    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故事梗概如下: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