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葛根粉的功效是什么?
原创

黄芪葛根粉的功效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两个药物都是使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不管是黄芪还是葛根在民间都有很广的群众基础。那么两者合用会有什么作用呢?究竟那一类人群比较适合使用呢?这里我们就来详细的探讨一下。

黄芪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黄芪在中药学的分类上是补气药。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的作用。

在黄芪的应用上。张锡纯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独辟新义。认为黄芪不仅能利尿、补升脾胃大气。辨证得当还能补肝气。不仅如此。黄芪在祛外风、息内风、治疗肢体痿废、开寒饮以及滋阴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疗效。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于黄芪独到的的功效、配伍以及用量都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综上而言。黄芪补气。通过补气以及不同的配伍可以起到非常多的作用。

葛根的功效以及临床应用

葛根在中药学的分类上是属于解表药。尽管如此。葛根的功效和用法也不完全局限于其的辛凉解表作用。

前面的问答说过。葛根含异黄酮类物质如大豆苷、大豆苷元 、葛根素等;葛根苷类。包括葛根苷 A、B、C 等;三萜皂苷类及生物碱类。包括葛根醇、葛根藤素 及异黄酮苷和淀粉。这些成分是其心脑血管作用、解酒作用的物质基础。

在临床应用上。葛根配伍不同中药治疗外感风寒、项背拘急疼痛、中气下陷、疹出不畅、泄痢等。

常用的比如。桂枝加葛根汤中葛根配伍桂枝 ,又如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中葛根配麻黄。常用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项背拘急疼痛。葛根柴胡汤。葛根配柴胡。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又因二药皆有升举阳气之功。常用治脾气下陷所致的泄泻等。

葛根配伍黄芪的功效

从中医看来。葛根配伍黄芪。黄芪补气升阳。补脾胃之气。葛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两者是用来治疗脾胃气虚。脾不升清所导致的脾虚泄泻。气津两伤的常用药对。所以。对于脾胃虚弱。食谷不化。头晕乏力、脾虚泄泻的人。常用两者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两者配伍。古代医家以及现代的临床医家将其用于糖尿病上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在配伍用量上。两者配伍组成的黄芪葛根汤和玉液汤中黄芪、葛根的比例分别为 2∶1 和 3∶1。葛根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减轻炎性反应等作用。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也是葛根的指标成分。王治平开展的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葛根素为君有效成分。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臣有效成分。黄芪-葛根药对化学层次配伍存在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以 2∶1 配伍时葛根素、大豆苷、黄芪甲苷等溶出量显著增加。

此外。黄芪-葛根混煎时各成分溶出量均比单煎时高。而研究发现黄芪-葛根混煎时。黄芪比例高则葛根素的溶出量较大。葛根比例高则葛根素的溶出量无明显变化甚至降低[1]。这可以充分说明。黄芪配伍葛根。对葛根素的溶出起到关键的作用。也为两者配伍能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的使用黄芪+葛根来辅助治疗糖尿病。从而达到稳定血糖。减少或者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1] 王治平.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其他观点:

葛根粉。为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野葛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甘葛藤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葛根粉。味甘。性寒。归胃经。具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葛根粉可用于烦热口渴、醉酒、喉痹、疮疖。一般内服。开水或蜂蜜、米粥调服。用量10-30g。外用适量。撒或调敷。葛根粉胃寒者应慎用。现代药理作用: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作用。可降低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葛根粉含有人体需要的100多种氨基酸和10种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之效。现代应用治疗糖尿病。

其他观点:

对喝酒的人来说有一定的作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葛根粉有什么功效?
上一篇 2022-12-27
吃粉葛有什么好处?
2022-12-27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1:07

    葛根,黄芪,作用,补气,葛根素,功效,脾胃,异黄酮,大豆,的人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1:07

    没想到大家都对黄芪葛根粉的功效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1:07

    这两个药物都是使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不管是黄芪还是葛根在民间都有很广的群众基础。那么两者合用会有什么作用呢?究竟那一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