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公元772年出生。祖上是有名的中山靖王刘胜。汉朝皇室血统。和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同宗。
刘禹锡小时候聪明过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几乎所有的唐代名诗人。少年时期几乎都表现出在诗歌上面的天赋。刘禹锡也不例外。
到了十九岁。刘禹锡外出游学。唐朝时期的文人士子都有游学的传统。其实就是出去见世面。拉关系。为将来的事业发展打基础。所以游学的地方。往往都是人脉资源最丰富的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因为才华出众。不到二十岁的刘禹锡在长安、洛阳一带的文化圈子中呼声很高。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年少成名。个人品牌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正式进入仕途了。
公元793年。22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和他同期考中进士的还有柳宗元。
什么样的关系能够称为铁哥们儿?——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刘禹锡和柳宗元虽然不是同窗。但是古代只要是同期进士。就算是同学了。所以早年间。刘禹锡和柳宗元关系很好。
两年后。刘禹锡通过吏部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开启官场之路。三十一岁。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当上了监察御史。荣升为京官。
唐顺宗继位之后。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主持新政改革。因为触及到藩镇、宦官和其他官僚集团的利益。改革因遭受反对而失败。公元805年。唐顺宗因此被逼退位。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
一直到公元826年冬天。刘禹锡应召回京。在扬州这个地方遇到了同样被贬斥应召回京的白居易。在宴席上。白居易很为刘禹锡所不平。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他叫屈: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为了答谢白居易的深情厚谊。刘禹锡提笔写了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为回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早年间和柳宗元关系比较好。到了晚年。却和白居易走得比较近。白居易也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和刘禹锡同一年出生。两个人的命运也极为相似。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为上书言事而被贬。
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个人惺惺相惜。在相逢的席上。白居易拉着刘禹锡的手对他说:
刘君啊。你为我斟满了酒。我拿起筷子敲打着碗碟。给你吟唱一首诗歌。就算是像你一样才华盖世。名满天下。但是命不由人。不得重用。有什么办法呢?
抬眼望去满朝文武都是风光无限。只有你。真正有才能的人却独自落寞失意。朝中之人。频频升迁。只有你。遭遇种种不幸。壮志难酬。你才高八斗。名扬天下。按道理说遭受一些挫折也正常。但是遭到贬谪的二十三年来。你的曲折磨难也太多了!
好朋友为自己抱不平。刘禹锡心里自然也是感慨良多。他很庆幸在自己遭遇不幸的这二十多年来。还能给结交到白居易这样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刘禹锡接着白居易的话。继续说道:
白君啊。感谢你对我的理解。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破败的地方。虚度了二十三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听到笛声。想起以前的朋友们。有的已经去世了。回到家乡已经成了一个外人。恍若隔世。物是人非之感顿生。
但是有何办法呢?命不由人。我们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总是会被新事物所取代。你看那沉船的旁边。有千艘帆船飞驰而过。那已经枯焦的老树前面。万木争春。我已经老了。正如那沉船枯树。但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唱的诗歌。我心里很感动。又燃起了振奋的精神。来。我敬你一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况。虽然为二十三年以来屡遭贬谪的生活充满了惆怅和感叹。但是他却又显得风轻云淡。潇洒自如。既然命不由人。何必苦苦纠结于功名利禄呢?对于仕途的沉浮。刘禹锡没有抱怨。而是以豁达的胸襟。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河流不会因为一艘沉船就干涸。春天也不会因为一棵枯树而离开。我们要尊重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接受变化的过程。没有必要计较于一时的得失。还是要收拾好心情。再次选择出发。
相对于白居易为刘禹锡鸣不平的诗歌。很显然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歌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得以传唱千古的原因。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其他观点:
刘禹锡的这两句诗。其实是充满了哲理。诗人正是以一种极为顽强。同时又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无论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打击。那也要保持这种顽强的精神。以及这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这也正是这两句诗。所传递出来的一种哲理。
说起刘禹锡他的很多诗作都充满了这种哲理。这也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意。而且始终是受到各种打压。尤其是参与了”永贞革新“后。他的人生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开始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先是被贬到了湖南的永州。此后他短暂地回到过长安。可是由于游玄观写下了《游玄都观》一首。从而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岭南连州。此后他一直被贬。再也没有进入到唐朝的政治中心。
而他写这首诗时。也是当时遇到了白居易。两人在洛阳见面。两位老朋友的这次相见。可谓是感慨万千。酒席之间白居易先是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随后刘禹锡便是和了这么一首诗。也正是在这一唱一和之间。诞生了这么一首伟大的作品。
刘禹锡年轻的时候便是有着过人的才华。当时他19岁游学长安时。便是在士林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了当时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而且他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很顺利地高中。随后的博学宏词。也是轻轻松松地通过。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柳宗元。两个人可谓是惺惺相惜。最终成为了好友。又在他的引见之下。认识了当时的改革人士王叔文。几个年轻人开始致力于改革。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永贞革新“。
这一场原本轰轰烈烈的改革。但是由于触及到了既得利益的者的利益。最终遭受到了打击。一些权贵和宦官开始拥立当时的太子李纯。然而他们这些年轻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又是左右摇摆。最终酿成了大祸。改革派的领军人物王叔文被踢死。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则是被贬到外。这场改革也就此黯然收场。
刘禹锡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一种人生磨练。从而才能够写出如此深刻。同时又充满哲理的诗句来。
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其实不难理解。前面的第一二句。诗人则是描写了自己被贬之后处境。以及自己在二十三年来的生活。这样的一种描写。立马使得这整首诗。显得充满了一种凄美之感。
第三四句诗人尽管使用了典故。但是这故事大家都很是熟悉。一读他便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第五六句也正是此诗最经典的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这两句诗它大致的意思是。江面上曾经翻覆这船只的地方。现在依旧还是有无数的般只经过。而且是千帆而过。已经是病死了的树前头。还是生长出了新的叶子。在这两诗中。也正是表达了一种人生感悟。
最后两句则是更加好理解。诗人也正是听了白居易的诗。从而倍受振奋。从而他才会说自己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所以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并不是普通的两句诗。更多的还是传递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态度。而要真正地理解这样的诗句。则是要经达一番人生历练。才能够真正地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他观点: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前言
这两句诗出自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同情刘禹锡的遭遇。因此作诗安慰他。但是刘禹锡却从来没有向命运低头过。所以作了这首诗酬答白居易。
其中颈联。是这首诗中的警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刘禹锡的磨难
刘禹锡(772~842年)在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时。才21岁。古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刘禹锡和同榜进士柳宗元(比刘禹锡小一岁)都可谓少年得志。
但是二人遇到一件大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公元805年(贞元21年)在唐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开始进行变革。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这个集团的活跃分子。可惜唐顺宗不久中风。失去执政能力。被迫禅位。在利益集团的反对下。王叔文等人变革失败。
这次政治革新运动被称为\"永贞革新\"。因为有八位改革派被贬为司马。因此又称为八司马事件。
其中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这一去。就是十年。
二、二次被贬
十年以后。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此时掌权的人。正是当年的对头武元衡。永贞元年。改革派王叔文等人曾经游说武元衡加入。结果被其拒绝。后来在安葬唐德宗时。武元衡和刘禹锡起了争执。于是王叔文借机将武元衡罢职。 如今武元衡已经成了当朝宰相。刘禹锡还有好果子吃吗?
刘禹锡回到京城后并没有在意。还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嘲笑朝中新贵: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结果又被贬黜。这一次。柳宗元再没有机会回来。4年以后。他就在贬所柳州去世了。而顽强乐观的刘禹锡坚持了下来。
三、好友重逢
元和十年第二次被贬后。转眼又是十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年)。刘禹锡离开了连州返回东都洛阳。在路过扬州时。他遇到了好友白居易。
白居易对于刘禹锡的遭遇深表同情。当日在筵席上写了一首七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中感叹。刘禹锡虽然具有奇才。可惜二十年来命运多舛。
不过。刘禹锡却不以为然。在回赠的诗中充满了不屈的向上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被贬。但是任职于苏杭鱼米之乡 。刘禹锡被贬。在巴山楚水中艰苦度日。但是刘禹锡并不需要同情。反而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因此颈联写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旁边有千帆竞渡。枯树前边有春意盎然的森林。他没有向命运低头。 二十三年折太多?那不是刘禹锡。
结束语
扬州分手以后第二年(大和二年828年)。刘禹锡又一次回长安任职。按耐不住的他又一次跑到了玄都观。又一次写下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几年以后。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回到洛阳为官。两位好友一起终老于在洛阳。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075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刘禹锡,白居易,扬州,沉舟,柳宗元,诗人,洛阳,一首,进士,长安
没想到大家都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