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原创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的回答可能跟百度的不一样。

此语出自《象辞》49革卦: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象辞”是什么?是一本古书《周易》里的辞句。传说周文王引用夏朝《彖辞易》、商代《坤乾易》、文王的《文王易》。 “三易合编”而成《周易》。所以。“象辞”是周文王引用“三易”作为佐证的辞句。

这种辞句是解释卦象含义的。要理解“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这句话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这段辞句全文来讲。

“革卦”的“象辞”为:“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己日革之”。行有佳也。“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改命”之吉。信志也。“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它的白话意思:《革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兑(泽)上。为泽中有火之表象。大水可以使火熄灭;大火也可以使水蒸发。如此。水火相克相生。从而产生变革。君子根据变革的规律制定历法以明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捆绑住”。因为初九在卦的最下位。位卑微而不可能有所作为。“在己日进行变革”。必然会有好的功效。对于变革的言论。要多次研究周密考虑”。其他的路是没有的。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只有走变革的道路。革除旧的事物。这样做是吉祥的。因为这符合变革的志向。“伟大的人物像猛虎一般进行变革”。表明变革必然成功。其美德光照天下。“君子就像有斑纹的豹子那样进行变革”。说明君子协助有道德的大人物一起变革。必然使变革的成就更加灿烂;“连小人也顺应变革改变旧日倾向”。说明大势所趋。小人也不得不顺从君子的变革。

这里“大人”“君子”所指。理解起来可能不太明确。首先说“君子”这个词所指是什么?这又涉及到《周易》究竟是谁著作的这个问题。

普遍认为。《周易》出现在商末周初。但是经过春秋的孔子整理而成。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多半是春秋时期成文。要知道“君子”这个词。在孔子之前的周朝。是指国君的儿子。而不是后世说的讲究道德修养的“君子”。在春秋后成文的《周易》里。“君子”应是指的讲究修养的士大夫这类人。而“大人”也不是指伟大的人。而应指追求变革的君王。

其文炳也和其文蔚也。都是灿烂、鲜亮、华美的意思。在古代虎的地位比豹要高。从纹路来讲。虎纹和豹纹有区别。但都很分明华美。这种华美。喻指变革、图新。

革卦讲的不仅指个人的思变和变化。其格局更大和宽泛一些。是具有世界观层面的解释。

所以。“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浅显的说是士大夫在变革中。应当追随君王。

其他观点: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人们大多从字面上来解释。

这样解释并不难——比如。此语是说。君子的变革。像豹子一样。呈现一幅豹纹般的华美画面。

不过。此语出自《易》四十九《革》卦之《象传》。属于《十翼》。不管其是否孔子所作。但其是解释《易》之经文的无疑。

因此。对这句话的解读。就离不开《易.革》卦“爻辞”的本义。不然。就是《十翼》也歪解了《易经》了。

对《易.革》卦“爻辞”。不少人解释说。“大人”像猛虎一样推行变革。必能昭明精诚信实的美德。“君子”则如豹子一样助成变革。因大人道德光芒的辉映也蔚然成彩。

这。确实能自圆其说。

可是。有三个问题。

第一。从《易》全篇看。上述解读对“大人”和“君子”的理解。似可商榷。

《易》。多称“大人”。如《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等等。

“大人”。在《易》中。一般是贵族的统称。当然。也就包括了有道德修养、身居高位的贵族。历来认为。《乾》卦是“君卦”。“九五之尊”的说法亦从此来。

但请注意。《说卦》曰:“乾为君。”又《系辞下》:“盖取诸乾坤。”《注》云:“乾为明君。”韦昭《注》:“乾。天子也。”

《乾》卦里。是把“君子”和“大人”分开的——“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所以。才有了后来君王的“朝乾夕惕”一说。年羹尧错写为“夕阳朝乾”才给雍正提供了一个除掉自己的重大把柄。

似乎题外话。还是要证明。《易》中的“大人”与“君子”有不同的含义。“君子”才指道德高尚的君王。

顺便要说到。《乾》卦的“利见大人”。不是说“利于去拜见大人”。而是说“见龙在田”“飞龙在天”有利于贵人出现。“见”。现也。“见龙在田”亦为此义。

这样看。前面那种解释。大概就不能成立了。

第二。《易》中每卦的爻辞。基本以“第三爻辞”总结其他诸爻辞的思想。带有本卦总结的性质。

《系辞下》曰:“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卒成之终”。指上爻也就是由此演生的别卦的第三爻。王弼《周易注》所云三爻“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此即谓也。

《革》卦第三爻为:“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这是说。九三以阳居阳。容易冒进。就可能收(征)得凶险。当变革已初有成就。不可一蹴而成。至少要经历“几次三番”努力才能成功。“守正防危”是正道。遂可四变为“坎”。“坎”为“孚”。故称“有孚”。

《说文》曰:“孚。卵即孚也。”段玉裁说:“俗文卵化曰孚。……《广雅》:‘孚。生也。谓子出于卵也。’”这是说。“孚”就是“孵化”。

那么。“有孚”。即指“孕育而生”。这是《革》卦的核心要义。

有意思的是。《革》卦为“离下兑上”。“离”字本义是“離黄”或曰“仓庚”。也就是“黄雀”。这恰好与“有孚”相对应。

《革》卦《彖传》云:“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这个反证。也极形象地印证了“有孚”即“孕育新生” 之义。

这样看。孤立地解读后面爻辞中的“大人”和“君子”。也未必能站住脚了。

第三。《易》的核心思想及根本哲学观是“阴阳易变”。强调“顺天应人”。

《革》卦。离下火为阳。兑上泽为阴。《象》曰:“泽中有火。革。”

水火本不相容。因此会“易变”。《革》卦中的“易变”。属于“质变”。

《正义》云:“革者。改变之名也。此卦明改制革命。故名‘革’也。”

然而。《革》之“易变”。并非没有条件。《彖》曰:“革而当。”“革而当”就是条件。

何为“革而当”。《彖》云:“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一个是天地阴阳而形成四时。二是成汤代夏和武王灭商。

具体来说。这种“革而当”。《彖》曰:“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革》之“易变”。一是须“顺乎天而应乎人”;二是须因时而“革”。这是《革》之必要条件。

好了。根据以上三点。来看《革》卦中的爻辞——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九五”。当然可以解为之君王。但此“大人”认可皆为“贵人”“贵族”。按后一种解读。就是“贵人”像猛虎一样的变革。占卜不到“孕育新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小人革面”与本题目无关。可以不去管。“上六”属“阴”。弱于“九五”阳。也弱于“虎”。因此称“豹变”。《说文》曰:“犳似虎。圆文”。

就是说。“君子”之革温和于“大人”之“革”。但变革本质是一样的。如此。则其变革“居贞吉”。

这与第三爻之“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相对应吻合。

《易》。更应该作为一部记录上古天文学成就的哲学著作来读。

《易》。无疑有占筮功用。这与其产生的时代因素分不开。历代。大多也把《易》看作是卜筮之书。

其实。《易》之形成。一定与上古先民观测天文。观象授时有关。其中。记录了大量宝贵的先民天文学成就。而且。根据天体运行的规律。形成了推及到人间的一些重要认知。

比如。《乾》卦所云“见龙在田”“飞龙在天”“潜龙勿用”“或跃在渊”“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皆指“东方苍龙星宿”的不同季节和时间的星象。

推及人间。由此形成了“文明”“文化”概念。

孔颖达《正义》对“见龙在田”的解释是:“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每当黄昏日没后。苍龙之角宿出现于东方。这一天被古人称为“见龙在田”。东方属“阳”。因此说“阳气在田”。

“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讲的就是古人所称的“文德”。这是“文明”的初义。

魏征所撰《九成宫醴泉铭》赞颂李世民说:“始以武功一天下。终以文徳怀远人”。是也。

《易.大有.彖》云:“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文明”或“文德”的关键。在于“应乎天而时行”。这与《革.彖》所说一致。这是古人判断“文明”和“文德”的标准。

《易.贲.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是说。天之德。是刚柔交错的图画;据此描绘人间刚柔交错的图画。就是人间之道德。根据天文的图画。可以知道时代季节变化;观察人间的道德。可以教化整个天下。

“刚柔交错”。可以解为“阴阳易变”。这是始终存在、自有其规律的变化。只有“刚”或只有“柔”。皆不能充分体现“天道”。

至此。就正如《革》卦中《彖》所云: “‘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

这是说。从“己日”开始的“易变”。在一定时间内必定“孵化”。所以信念必须坚定。以“天道”为依据的“文明”。必会悦然实现。这是人间正道。

那么。此卦中《象》云“‘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以及“‘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就不难理解了。指的都是“文明”“文德”。

不过。“大人虎变”过于威猛。征凶可能性大;而“君子豹变”则“刚柔交错”。因此“居贞吉”。

这与“允执厥中”思想是一致的。

其他观点: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中的关键词是“君子”。“君子”在这八个字中指的是谁?该怎么讲?是什么意思?

《周易》革卦中说:“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这里解释的“大人”是统治者;“小人”是平民百姓;而“君子”是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

“君子”是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的定义。那么。围绕着“君子”。就会有描述。“君子”这个词之后的“豹变”“文蔚”。都是针对“君子”写的。以后“君子豹变”成了成语。在社会上广泛使用。

“君子豹变”是用豹子的生长变化来形容君子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君子的成长过程与豹子的生长过程很相似。君子出生时也是一位丑陋的很普通的人。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求知。修养。使自己最终成了像成年豹子一样。英俊。矫健。成了一位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

“君子豹变”是说君子变成了豹子。像豹子一样美丽矫健敏捷。那么。君子这一明显变化。“其文蔚也”。变化了的君子身上所显示出来的“文蔚”。却似豹子身上好看的斑纹。被人们形容为豹之点斐。君子被人又称之为“有斐君子”。

通过以上分析。“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是什么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讲了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即君子。他们是如何成长为令社会尊重的品德高尚的君子。

现在很多人理解“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为易经八卦之说。这点儿无可争议。在易经八卦上。“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出现在易经第四十九卦上六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这是讲了一个变革的道理。是君子变革还是小人变革的利弊大事。其实这是讲了一个变化的哲理。天地人间。万事万物。普遍存在着不断运动和变化。没有静止不变的人与事物存在。

站在易学角度。从哲学中悟天地人间。万事万物的变化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这对于我们理解“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更有深义。更加凸显了君子之所以能变为君子的必然性。这个变化的过程是要有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否则。仍然是“小人”。即平民百姓。被统治者。不可能变为君子的。

变化的道理在哲学上是客观存在。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人想成为君子。就要改变自己。要努力学习。学知识。学文化。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使自己的人格变为高尚。道德品行令人点赞。只有这样不断地改变自己。才能成为君子。辅助君主。带领民众。改变社会。使人们处于安居乐业之中。

“君子”从广义上讲。无论是“大人”还是“小人”都应该学习“君子”风范。以德为最高的行为标准。高尚的情操。唯美的品德。才是我们干好一切事情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综合以上叙述和解析。我们大体知道了“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去理解?做君子必须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从思想上进行洗礼。才能脱变为一位性格高尚。道德端庄。诚实为人。品行兼优的正人君子。

总而言之。我们要正确理解“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这句话。重点放在“君子”的“豹变”。才能得知“其文蔚也”的必然性。否则。就不能准确把握“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的真正含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2:18

    君子,这是,大人,周易,小人,豹子,文德,的人,道德,高尚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2:18

    没想到大家都对“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2:18

    我的回答可能跟百度的不一样。此语出自《象辞》49革卦: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