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所谓“嫡长子继承制”仅仅只是一套制度而已。管得了普罗大众。却管不了中国古代的帝王。帝王愿意用它。它就是法;不愿意用它。它就是个屁!纵观《二十四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那位“一代天骄”。谁把“嫡长子继承制”这玩意当个东西了?历朝历代。废嫡立庶、废长立幼的帝王还少吗?明太祖朱元璋绝对堪称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忠粉”了!可即便如此。为了防止常、蓝家族尾大不掉。他还不是照样放弃了懿文太子朱标原配常氏所生的儿子朱允熥而把朱标继室吕氏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说白了。所谓“嫡长子继承制”从来都只是帝王们手中的“工具”而已。根本管不住帝王……
换言之。不管皇太子是谁生的。只要他老子不想换。谁也没辙!反过来。就算皇太子是原配皇后所生。皇帝哪天不喜欢了。依然可以找一万个理由废了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然。通常情况下。明智的皇帝是不会轻易去破坏“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王朝的基石就是上下尊卑、等级制度。如果立储这类关乎“国本”之事都可以由着性子来。岂不是要祸起萧墙不止?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后如果有嫡子存在。只要皇帝不极度反感皇后或者存在政治利益上的冲突。基本都会立皇后所生的嫡子为皇太子。通常只有皇后生不出儿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庶出的儿子。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中国古代立庶出的儿子为储或者由庶出的儿子袭爵。绝大部分并不是以庶子的身份。通常情况下。这些庶出的儿子会被划归到他们嫡母的名下。比如帝王家。庶出的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之前一般都会划归无子的皇后名下。虽然中国古代女性没有过继之说。但这种“收养”其实就相当于是过继。换言之。被立为皇太子的庶出皇子。在名义上他们依然是“嫡子”!只不过不是皇后生下来的罢了。
比如曹操的庶长子曹昂。自由便被曹操的原配丁夫人收养。而这。也正是早年间曹操为何会着重培养曹昂的原因所在。如果曹昂没有死在宛城。丁夫人就不会离家出走、与曹操和离。卞夫人也就不会被扶正……真要是那样。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魏文帝了。又或者说。魏文帝或许就不是曹丕、而是曹昂了。
再比如唐高宗李治的庶长子李忠。在成为皇太子之前。他也被李治的原配皇后王氏收为了养子。换言之。被王氏收养之后。李忠的身份就不再是庶长子。而是嫡长子。然并卵!随着后来王氏被废、武则天被扶正。李忠也只能是老老实实“让”出储位……管你庶长子还是嫡长子。只要自己的皇帝老子不想让你当皇太子。什么子也没用!
那么。如果庶长子已经被立为了皇太子。而皇后又生出了儿子来。这位皇太子会不会被废呢?这个就要看他们皇帝老子的态度了。庶出的皇太子在被皇后收养之后。名义上也是皇后的“嫡子”。不是吗?只要皇帝不想易储。名正言顺、谁也没辙!如果皇帝想要易储。无非就是寻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就算是皇后亲生的嫡子。那又如何呢?
当然。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很少会出现的。通常情况下。无子的皇后会有两个“归宿”:一、像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那样。因为无子而被废。二、在皇后之位上继续待下去。第二种情况。一般皇后与皇帝的夫妻关系都比较融洽。皇帝通常都会等待。等到皇后被太医确认真的生不出孩子来了。才会考虑立庶子为储这个问题。一般不会很早便将庶出的儿子立为皇太子。而且。被立为皇太子的庶子。很大一部分也会划归皇后名下、由皇后收养。如果皇后因为无子而被废。皇太子理所当然是新皇后的儿子。如果皇帝一直没用立继后。那才会轮到庶长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皇帝迫于一些政治因素不能废后。但与皇后关系相当不睦。废后皇帝做不了主。但自己裤裆里那玩意儿皇帝还是能做主的!不跟皇后过夫妻生活。皇后怎么生儿子?那么。皇太子只能由庶出的儿子来当。不是吗?但不管怎么说吧。别人的儿子终究不是自己生的。中国古代的皇后想要地位稳固。最好还是能生出一个儿子来!虽然皇后名义上仍然是皇太子的嫡母。但皇太子将来当了皇帝还拿不拿她当妈。那就不好说了……看看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后来是怎么对待明英宗朱祁镇的原配钱太后的吧!一切也就都明白了。
其他观点:
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严格执行的。更重要的取决于老皇帝的意思。即使某个嫡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老皇帝改变了注意之后。甚至会废太子。汉武帝以巫蛊之祸为由废除了卫太子。光武帝也是打算废太子。太子识趣主动让位于后来的汉明帝。清朝康熙也是废太子。临终立了后来的雍正帝。
对于皇帝来说。如果立嫡长子也会有一定风险。那就是如果嫡长子愚笨怎么办?所以老皇帝首先要考虑未来的皇帝有无治理的能力。痴呆的晋惠帝被立为太子。当政之后无力主持大局。导致八王之乱。国家16年的混乱。仅统一30多年就亡国。
到了清朝康熙之后直接废除了太子制。有老皇帝临死之前写好遗诏。死后有顾命大臣宣布。
其他观点:
会。但是情况跟题主说的稍有不同。不是皇后突然又生下孩子了。而是皇帝换了一个皇后。新皇后有儿子。这时候新皇后和新嫡子自然得宠。原太子基本地位不保。
先来说一下为什么题主说的情况不太会发生。自古嫡子地位远高于庶子。有嫡子的情况下绝对轮不到庶子即位。所以正常情况下。即使皇后没有生育孩子。皇帝也不会轻易立庶长子为太子。毕竟他也要防着皇后生下嫡子的“意外”。比如清朝皇帝。皇后很多都没生下儿子。但是皇帝们一个个都还挺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这也是清朝长期不立太子的原因之一。最多是写下传位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秘密立储。万一之后有了嫡子也可以再换。这也是稳固朝局的一种方法。
只有两种情况才会真的立庶子为太子。第一。皇后因为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确定生不出孩子了。这个需要皇后很多年一无所出。并且加上太医的明确诊断。这种情况下立庶子为太子。基本不会出意外。毕竟在医学落后的古代。一位长期没有生育的女子突然老蚌含珠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
而且为了保险起见。皇帝还会让皇后亲自抚养太子。这样太子就成了皇后的儿子。虽非嫡出却也有了嫡子的地位。比如东汉明帝的马皇后就收养了贾贵人的儿子刘怛为养子。明帝顺理成章立其太子。后来刘怛即位。尊马皇后为太后。生母贾贵人却没有晋升。还有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收养了真宗与刘娥侍女李氏所生的赵祯。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历史原型。当然没有小说戏曲那么狗血。仁宗后来把刘娥和李氏。还有帮忙抚养自己的杨淑妃都尊为太后。也算其乐融融。
第二。就是皇后虽然不太老。身体也还行。但实际上已经完全失宠。这时候一来皇帝不可能再与皇后同房。皇后当然没有机会再生儿子。二来即使皇后有儿子。皇帝也不会待见他。根本不会封其为太子。像乾隆继后那拉氏。因为与乾隆爆发矛盾。虽未被废实则完全失宠。其子十二阿哥永璂惨遭殃及。连不相关的妃嫔去世也被乾隆支去披麻戴孝。是乾隆唯一一个活到成年却生前死后都没爵位的儿子。这样的宝贝。别说太子了。能活着就万幸吧。
所以。这两种情况。皇后基本不会生孩子了。太子的地位基本稳固。但是。如果有了新皇后。那就真的不一样了。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唐高宗李治。李治的原配皇后是王皇后。她从李治做晋王时就是王妃。后来成为太子妃。并在李治即位后成为皇后。但是王皇后一直无子。而劲敌萧淑妃则有了两个儿子。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替王皇后谋划。将地位低下的宫人刘氏所生的高宗长子李忠收养膝下。再通过权臣长孙无忌向高宗请求立李忠为太子。就这样。李忠成为了储君。
但是好景不长。王皇后为了打垮萧淑妃。同意高宗将父亲太宗身边的武昭仪收入后宫。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武则天受宠。再加上高宗与王皇后后台长孙无忌的矛盾逐渐增加。李治起了废后的心思。最终。王皇后被废。武则天上位。武后党羽许敬宗上疏高宗表示李忠并非嫡出。而武后已有嫡子。应改立武后所生的代王李弘为太子。该建议获得了李治的首肯。李忠就这样被降为梁王。外放出京。但是武则天还不放心。几年后又指使许敬宗诬告李忠谋反。最终将其赐死。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皇后自然也有一朝太子。所以不是皇后生子后会让成为太子的庶子被废。而是一旦换了皇后。太子也十有八九会跟着改换。哪怕这个太子是原皇后的儿子也难以幸免。就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宠爱阴丽华。却因为政治联姻娶了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并在称帝后立郭为皇后。郭圣通为刘秀生下的长子刘彊也就成了太子。等到天下大定。刘秀还是废掉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刘彊也识相。主动辞让太子之位给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刘秀很欣慰。封刘彊东海王。封刘庄新太子。刘彊的识时务也让自己得以善终。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094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皇后,太子,长子,皇帝,皇太子,儿子,庶子,原配,乾隆,生下
没想到大家都对嫡长子继承制下,皇帝没有嫡子,立庶长子为太子,但在此之后皇后又为皇帝生下了嫡子,庶长子会被废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所谓“嫡长子继承制”仅仅只是一套制度而已。管得了普罗大众。却管不了中国古代的帝王。帝王愿意用它。它就是法;不愿意用它。它